韓 永
“迂回”是否會成為現實條件下部分解決上位法和下位法沖突的一條普遍可選項?

在陳超的案子開庭前一天,他的辯護律師張增軍突然接到當事人要求解除委托合同的電話。
張增軍向《中國新聞周刊》透露,2007年12月3日,他和陳超的家人一起去洛陽市伊川縣看守所探視陳超。在看守所門外,陳的家人接到一個電話,隨之態度發生莫名變化,不僅臨時取消了探視,還結束了與張增軍之間的委托關系。
在此之前的11月13日,一份由洛陽市勞教委做出的對陳超勞教兩年的決定剛剛被撤消。而對此決定提出質疑并于11月5日向法院提出對其進行違法審查的,正是張增軍。
只是這一決定被撤消的理由,并非如張增軍所愿的裁定該決定違法,而是在向法院遞交起訴書的第7日,由洛陽市伊川縣檢察院的一紙對陳超的逮捕決定書,取代了已經執行了兩月有余的勞動教養決定。
而在8月底,該檢察院曾經拒絕對陳超下達逮捕決定書,理由是其犯罪情節輕微,定罪證據不足。
在這一切詭異變化的背后,是一場有關勞動教養制度是否合法的較量,“可以說我贏了,也可以說我沒贏?!睆堅鲕娬f。
勞教委成被告
案情其實非常簡單。洛陽市伊川縣農民陳超于2006年12月30日下午2時許,伙同他人,手持鋼管、角鐵等物,將同縣江左鄉杜海良家的面包車砸壞,經鑒定損失金額為380元。他還兩次以威脅手段向村民強收屠宰費數百元,影響惡劣。事發幾個月后,伊川縣公安局將其控制,并將上述材料提交給該縣檢察院,以涉嫌“故意毀壞財物罪”對其提請逮捕。
8月下旬,伊川縣檢察院以情節輕微、造成損失不大以及證據不足為由,拒絕了對陳超的逮捕申請。8月31日,陳超在伊川縣看守所接到了釋放證明書,釋放的理由是一句類似于法院判決的語言:“不構成犯罪?!?/p>
但陳超并沒有被馬上釋放。繼續在該看守所被關押了5天后,一紙勞教決定書將他從此地轉到了洛陽市黃河勞教所。在檢察院做出不予批捕的決定后,伊川縣公安局另辟蹊徑,將陳超的材料提交洛陽市勞教委,申請對其進行勞動教養。
勞教決定被迅速做出。記者看到,這個編號為洛市勞教字[07]323的勞教決定書簽署日期為9月5日,距離陳超拿到釋放證明書的時間,只有短短的5天。
在該勞教決定書上,有關違法事實的內容與前文所述基本一致,證據則為“(陳超)對以上事實供認不諱,并有受害人舉報及舉證材料為證。”
而在處罰的法律依據一項,該決定書明確地寫下:“根據《勞動教養試行辦法》第十條第(四)項、第十三條之規定。”——對業內人士和很多勞教對象來說,這是兩個耳熟能詳的條文,很多的勞教決定都來自它們,前者規定的是勞動教養的適用對象,后者則是對這些對象應給予多長時間的勞教處罰。最終,對陳超的處罰決定為勞教兩年。
逮捕未被批準,卻要被勞教兩年,深知勞教意味的陳超及其家人心有不甘,希望抓住任何能夠改變這一決定的機會。這樣的機會就藏在該勞教決定書最后一段的文字里,即“如不服本決定,可在接到本決定書之目的六十日內,向洛陽市人民政府或河南省勞動教養管理委員會申請行政復議,或者在接到決定書之日起的三個月內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于是,他們找到了律師張增軍。
現實的路徑有兩條,要么是行政復議,要么是行政訴訟。張增軍力薦后者,因為在他看來,行政復議是“自家人處理自家事”,袒護在所難免;而行政訴訟雖也是前途未卜,但法院畢竟是“獨立第三人”,做出的決定應該更有說服力。
但是,這不是一樁簡單的行政訴訟,它的特別之處在于,被告上法庭的是洛陽市勞教委,而它的上級機關就是洛陽市公安局(洛陽市勞教委就在市公安局院內)。與此相關的另外一個讓人提心吊膽的事實是:要起訴勞教決定非法,可能就要牽扯出勞教委所依之《勞動教養試行辦法》與上位法之間的沖突問題。這是一個無論如何都相當敏感的話題,會不會被立案可能都成了問題。
在張增軍書寫的向洛陽市西工區法院提交的行政起訴書中,要求將勞教決定撤消的第三個理由,就是“洛陽市勞教委所做的勞教決定沒有法律依據”,更為直觀地表述為:“作為行政法規的《勞動教養試行辦法》規定的勞教,是一種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制度,直接違背了《行政處罰法》和《立法法》的規定?!?/p>
意外反復
立案出人意料地順利,原來準備的一旦不予立案就據理力爭的臺詞完全沒有派上用場。
事實上,除了因為事關敏感的勞教問題在媒體披露后引起高度關注外,這一案件本身對西工區法院來說并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以至于該院行政庭庭長史克辰和立案庭庭長劉龍章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這沒什么呀。”
由于地處政府機關集中的區域,西工區法院受理的行政案件相對較多,其中的一部分就是其轄區下的洛陽市勞教委因為有爭議的勞教決定而成為被告的案子。該院行政庭庭長史克辰向記者透露,這樣的案子每年都有20起左右。
“受理沒有障礙?!笔房顺胶吐尻栔性盒姓ジ蓖ラL郝亞麗都如此坦白?!胺蓱摻o這樣的案件一個救濟的平臺。”郝亞麗說。
但是,這種立案成功帶給人的喜悅非常短暫。11月12日,此前已經做出不予批捕決定的伊川縣人民檢察院,突然對陳超下達了逮捕決定書。第二天,洛陽市勞教委撤銷對陳超勞教的決定隨之做出,撤銷的理由正是“(陳超)于2007年11月12日由伊川縣人民檢察院批準逮捕”。從11月5日張增軍到西工區法院立案,到伊川縣人民檢察院做出逮捕決定,只有7天的時間,“起訴狀可能剛剛到達被告那兒?!睆堅鲕娬f。
“從程序上說,這沒有任何的問題。如果公安局的補充偵查發現了新的證據,重新向檢察院提請逮捕完全符合法定的程序?!薄獜堅鲕娬f,讓他頗感灰心的是,在這一系列變化中常人都能看出的因果關系。
這里就必須提到此前發生在洛陽的類似案件,它可能為這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變化找到某種注解。
2003年,洛陽市西工區法院曾受理“柴小瑞訴勞教委勝訴案”。案情簡單描述為:17歲的柴小瑞在當年6月10日6時左右,來到洛陽市西工區永紅巷北路中僑花園院內,將一輛鎖著的、后來估價為700元的捷安特自行車“往后圍墻方向搬動了數十米”,被保安當場發現并報警。
當天,洛陽市公安局西工分局以盜竊為由,對柴小瑞做出拘留15天的治安處罰。但在6月19日,同在西工轄區內的洛陽市勞教委又以同樣的理由,對柴小瑞做出勞教一年的處罰決定。此案在全國引發很大反響,柴小瑞隨后將洛陽市勞教委訴至西工區法院,要求撤銷對自己的勞教決定。
西工區法院最終判柴小瑞勝訴,要求洛陽市勞教委撤銷對柴的勞教決定。但在適用法律的選擇上,西工區法院的做法頗為耐人尋味。當年,《行政處罰法》和《立法法》都已經頒布實施,任何一部法中都有“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只能由法律設定”的明確條文,但該院并沒有援用上述二法,而是選擇了在雖然引起很大爭議卻依然堅挺適用的《勞動教養試行辦法》中尋找空隙。
判決顯示,《勞動教養試行辦法》在第十條規定了籠統而龐雜的適用對象,共有六類,幾乎囊括了一切不夠刑事處分的違法行為,與柴小瑞行為真正接近的,只有第三種類型,即“有流氓、賣淫、盜竊、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屢教不改,不夠刑事處分的”。但柴小瑞此前并無前科,且其盜竊行為屬于未遂,因而不應適用此條款,對柴小瑞的勞教決定乃適用法規錯誤,于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四條第(二)項第二目之規定”,判決“撤銷洛陽市勞動教養管理委員會2003年6月19日洛市勞教字[03]456號勞動教養決定書”。
該案宣判后,原、被告在法定期限內均無上訴。柴小瑞于是憑此勝訴判決,再次起訴洛陽市勞教委,要求其支付國家賠償。經過西工區法院和洛陽市中院兩級審判,洛陽市勞教委再次被判敗訴,不得不支付柴小瑞9000余元的賠償費用。
官司打到這個份上,洛陽市勞教委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無奈迂回
柴小瑞案雖未如公眾所愿觸動勞教制度的合法性根基,卻以一種迂回的方式,為當事人找回了正義。后來最高法院將其收錄進案例教材,可能正是看到了這種“迂回”的智慧。
“迂回”一詞出自洛陽市中院行政庭副庭長郝亞麗之口。這位有著多年行政案件審判經驗的法官性格直快,記者從她的敘述中得到的印象是,這一被寄予厚望的審判技巧更多的是目前形勢下的一種無奈。
“在《勞動教養試行辦法》還沒有被廢除的情況下,要法官判定這一制度違法,我們有這個膽量嗎?”郝亞麗這一反問的意蘊,被該院行政庭庭長王藝解釋得更為明晰:市勞教委的領導是市公安局,公安局長又往往是政法委書記——這一職位不僅意味著可以進入市委常委,在我國的現有體制下,還是法院事實上的直接領導。如果將關系搞得太僵,可能會影響以后工作的開展,無論是法官還是法院,這都是一種現實的擔心。
而法院與立法機關之間的關系則造成另一種擔心。這直接影響了法官在審理涉及上下位法之間沖突案件時的創造性和勇氣,洛陽市中院在這方面曾經付出慘痛的代價。
2003年年初,一起普通的合同糾紛案在洛陽市中院民事審判庭提起,案情為汝陽縣種子公司于2001年5月22日委托伊川縣種子公司為其代繁玉米種子,后者沒在約定的期限內履行合同,汝陽縣種子公司于是對后者提起訴訟,請求賠償。
案件的焦點在于依據不同的法律法規而造成的賠償數額的爭議。汝陽縣種子公司認為,玉米種子的銷售價格應按市場價格執行,伊川縣種子公司則認為應當依據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制定的《河南省農作物種子管理條例》以及河南省物價局、農業廳根據該條例制定的《河南省主要農作
物種子價格管理辦法的通知》,按政府指導價進行賠償。
2003年5月27日,洛陽市中院民事審判庭副庭長李慧娟做出了序號為[2003]洛民初字第26號判決。判決認為,《種子法》實施后,玉米種子的銷售價格已由市場調節,《河南省農作物種子管理條例》為法律階位較低的地方性法規,而河南省物價局、農業廳聯合下發的《通知》又是依據該《條例》制定的一般性規范性文件,二者與《種子法》相沖突的條款均為無效條款。遂判令伊川縣種子公司按市場價格進行賠償。
但這個判決為洛陽中院和李慧娟帶來了“大麻煩”。當年10月8日,河南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下發文件,要求河南省高院對洛陽市中院的“嚴重違法行為做出認真、嚴肅的處理,對直接負責人和主管領導依法做出處理?!彪S后,一干人等遭到處分,主辦法官李慧娟則被撤職。
此事件后來人選清華大學“2003年度十大憲法性事件”,在由清華大學主辦的有關此事的專場討論會上,與會專家紛紛對李慧娟的遭遇表示同情,對河南省人大常委會的做法表示質疑。
此案對該院審理勞教案件的一個直接影響是,沒有人再敢輕易觸碰下位法與上位法之間的沖突這一敏感區域,即便大家對《勞動教養試行辦法》與上位的《行政處罰法》和《立法法》之間的沖突心知肚明,也難以有人把這層窗戶紙捅破。
但這并不等于說勞教決定違法時就沒有司法救濟的途徑。郝亞麗告訴記者,在洛陽中院行政庭,雖然訴勞教決定違法的案子比例不大,但“每年也有四到五起,”并且,“原告勝訴的也不稀奇。”
只是,協調的因素更多地融入了此類案件的審理。郝亞麗透露的大體流程是:這類案件來了,先看勞教決定是否合理,如果明顯感覺當事人不該被勞教,“與勞教委的溝通就顯得尤為關鍵?!痹诤芏嗲闆r下,這樣的溝通能夠取得不錯的效果,撤銷勞教的決定因而獲得勞教委的認可,而作為“迂回”的一個重要手段,有時候這種撤銷并不一定會在判決書中呈現,而是在當事各方之間達成一種“只重實體,不重程序”的默契:勞教委相關人員逃過錯案追究可能的問責;被勞教人員免去至少一年的牢獄之苦;法院也在這一過程中實現“案結事了”。
“判決撤銷勞教決定的理由其實有很多,”郝亞麗說:“事實不清,證據不足,適用法律錯誤,都可以作為判決的依據,并不一定非得拿法律位階說事?!?/p>
專家行動
雖然陳超的案子沒有完整地呈現對勞教決定的最終判決,但洛陽市兩級法院的做法已經引起媒體和學界的注意,新一輪對于勞教制度的關注與探討正在多種力量的推動下不斷深入。
2007年12月4日,全國法制日,北京理工大學胡星斗教授向國務院法制辦寄出了關于取消勞動教養制度的公民建議書,與2003年6月份和12月份寄出的那兩封類似建議書不同的是,這次他不是一個人,他身邊有68位來自法律、經濟學以及媒體界的志同道合者。
在此前的11月29日,一場匯聚了20來位專家學者的“勞動教養還在走”研討會在北京舉行,江平、茅于軾、賀衛方等著名學者參會,研討會最終達成一致意見,形成一封《關于廢除勞動教養制度的公民建議書》,要求廢除勞教制度。與會學者在此建議書上簽名,后來有人將其放到網上,最終簽名人數達到69位。大家委托胡星斗教授將此信寄出。
該建議書著重論述了勞教制度應予廢除的下列理由:一、與憲法沖突。憲法第37條規定:“任何公民,未經人民檢察院批準或者決定或者人民法院決定,并由公安機關執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倍鴦趧咏甜B不經正當的司法程序,僅由勞教委審查決定,事實上是由公安機關或者黨政領導決定,就可限制公民人身自由長達三年,還可延長為4年,明顯違憲;二、與上位法沖突。《立法法》第八條規定:“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只能制定法律?!薄缎姓幜P法》第九條規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只能由法律設定,”第十條規定:“行政法規可以設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處罰。”而勞教所依之《勞動教養試行辦法》屬于國務院轉發的部門規章,卻賦予了勞教委非法限制和剝奪公民人身自由的權力,顯然不妥;三、與我國已經簽署的國際公約無法接軌。中國政府于1998年10月簽署了《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該公約第九條第一款規定:“人人有權享有人身自由和安全。任何人不得加以任意逮捕或拘禁。除非依照法律所確定的根據和程序,任何人不得被剝奪自由。”依據公約精神和聯合國相關機構的解釋,所有長時間剝奪人身自由的決定必須通過正當程序并由法院作出判決;四、勞教制度堪稱一大弊政。其弊端主要表現在損害刑法權威,違反罪刑法定原則,打破公、檢、法之間的平衡關系等九個方面。
胡星斗教授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表示,目前,取消勞教制度可以說萬事俱備,主要的條件有兩個,一是替代的辦法已經出臺。胡星斗教授認為,2006年3月1日開始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事實上已經基本上覆蓋了勞動教養所調整的法律關系。而在張增軍的要求撤銷對陳超勞動教養決定的起訴書中,也主張對自己的當事人適用該法。
取消勞教制度的第二個比較完備的條件,胡星斗認為,是中央政府在這方面的意愿已經非常明顯。“公安部以及其他部門的領導曾經多次提出要改革勞教制度,我認為,這種決心是真實的。勞教制度已經聲名狼藉,甚至成為外國攻擊中國政府侵犯人權的—個借口,不如將它廢掉?!?/p>
與這種要求民間呼聲形成巧合或者默契的是,2007年12月29日在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上獲得通過《禁毒法》,處罰方式由過去的強制戒毒和勞教戒毒兩種合并為強制隔離戒毒一種,胡星斗興奮地將這種變化評價為“這是一個很好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