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冬雪 李 楊 張蔚然
在包含鳥巢、水立方等重要場館的奧體中心區,由紅外幕墻組成的防御面長十幾公里——“破壞分子可以破壞它,可以打爛它,但來不及打爛,它就早報警了”。
鳥巢和水立方外面游人如織,在奧體中心區的圍欄外,游客們爭相拍照留念。在距離鳥巢、水立方最近的幾個“路燈柱”旁,當游客靠上去時,“路燈柱”發出了“嘀嘀嘀”的蜂鳴聲。
這是一根黑色燈柱,頂端安裝著一只照明燈,燈泡一旁連著攝像探頭的支架,架著一只普通定向探頭。除此之外,這根黑色柱子看上去并無特別。
“有人在兩根柱子之間,阻斷了紅外射線,就會觸發報警。嘀嘀聲是提醒現場人員,紅外幕墻在觸發狀態。”智能型主動紅外入侵探測網的發明者、廣州天網安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網)總經理邱亮南向《中國新聞周刊》介紹道。
在場館安保指揮中心里,十幾面電子屏幕正實時顯示著全場數百個電子監控探頭傳回的圖像,嘀嘀聲響起的同時,紅外線監測儀閃起紅燈,監控員們將主畫面切換到報警的那根紅外立柱上的探頭畫面,進行報警確認。
一支特殊的先遣部隊
2005年11月,邱亮南向第五屆安防論壇投遞了一篇論文,主題是“小周界預警是城市安防的必用模式”,他描述了這樣一個安防模式:首先建立起一面看不見的墻,一旦有人或物入侵而觸發報警系統,1秒鐘之內信息就傳回監控室。監控員只有在出現警報的此時才需要關注屏幕,采取行動。

北京奧組委看到這篇論文后,與邱亮南聯系了。“當時奧組委方面正頭痛,因為一個場館可以用幾百個攝像頭把它圍起來,但卻不可能找幾百個人來分別盯住屏幕。該怎么辦呢?”邱亮南談起當時的情況說。
這面看不見的墻就是紅外幕墻,只需兩根紅外立柱便可組成,兩根立柱之間對接起一道道紅外防線,密集的防線便組成了一道看不見的墻。相鄰的兩條紅外線被阻斷后就會報警,不相鄰的則不會。比如掉片樹葉,一般不會報警。但是入侵者則不同,人體有一定的體積,一般情況下一定會擋住相鄰的兩條紅外線。
天網對幕墻中的紅外線進行編碼,實現了同一面幕墻中各根線的區分,并可通過編碼來設計報警條件。
2006年3月,奧組委考察了天網的紅外幕墻周界防范樣品,當時并不十分滿意,通知天網抓緊時間改進。五個月后,天網接到奧組委通知,攜帶產品參與在北京豐臺區舉辦的“第11屆國際女子壘球錦標賽”安防,這一次,考核通過了。
由于豐臺壘球場的實際情況與其他奧運場館有共通之處,在今年奧運場館的安防中,也運用了不少豐臺壘球場的安防方案與工程實踐經驗。
經過改進的周界防范產品,把紅外幕墻和監控探頭結合為一體,將監控范圍縮小——短距離的精確定位給值班人員的抓捕行動提供了便利。
改進后的紅外幕墻周界防范建立后,場館周界便有一定高度的封閉式防范界面。對應防區被觸發時,便自動把該防區現場的圖像在指揮中心屏幕上以音響方式強調顯示。監控員看清楚狀況,接下來就可以發出指令實施行動。有的紅外幕墻立柱旁邊還配有高速視頻球,入侵者發生移動——很有可能跑出固定探頭的監控范圍之外,球機則彌補了這一缺陷,紅外幕墻的預警便給球機的轉向監控提供了指示。
這一套紅外幕墻-探頭系統的預警作用也為監控系統節省了很多存儲空間——在安全的時候你可以不錄像,預警觸發的時候再錄,因而節約了大量的信息傳輸帶寬。所有錄像資料均可采用以周界觸發報警作為檢索條件,方便事后對已發生報警現場圖像資料的調閱。
“紅外幕墻就相當于一個先遣部隊,一個前端探測器,只是起到了一個探測預警的作用,執行的部分就是監控攝像來做了?!鼻窳聊峡偨Y道。
從2007年7月開始,邱亮南帶著工作人員來京安裝紅外幕墻,在包括鳥巢、水立方等場館的奧體中心區,紅外幕墻組成的防御長十幾公里,用了數百根紅外立柱。
紅外幕墻幾乎遍布所有場館
豐臺壘球場的紅外幕墻周界防范從2006年建起,一直在使用當中。有一天豐壘老總打來電話,說紅外立柱無端發出了“咯咯咯”的報警聲。邱亮南告訴他,這個聲音就是代表立柱前面有障礙物,也許是草、樹或圍欄。
“最令邱亮南頭痛的就是圍欄,因為紅外幕墻是先裝上去的,突然建起一個圍欄將造成干擾?!贬槍敉獾膹碗s情況,天網的紅外幕墻周界里,哪邊是因為同步線沒有接好,哪邊是沒有對準,不用逐個檢測,靠聽不同的報警聲即可分辨。在11屆國際女子壘球錦標賽期間,3個工作人員利用8個工作小時,就完成了對近30個紅外幕墻的拆卸、調試與安裝,其中大部分紅外幕墻的防范桿上還加裝了攝像探頭。
一根紅外立柱最多可以對三個方向進行防護,防護角度不固定,每個方向可以在一定角度內自由轉動。這樣就使立柱在安裝時,施工人員幾乎不用考慮底盤的安裝方向,節省了工時,為大面積的安裝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紅外立柱的草坪燈外觀,兼具了照明與隱蔽功能,滿足了奧運安防的美觀與隱蔽的要求。
每根立柱包括一對接收和發射器,兩根立柱之間有多根紅外光束,實現了從上到下的防御,架在燈柱頂端的攝像探頭也不易被行人碰到?!斑@種小間隔幕墻,讓人爬也爬不過、鉆也鉆不過、跳也跳不過,哪怕撐竿跳也不行——竿子一定會觸發紅外線。”邱亮南笑著說,產品有個問題就是怕草、怕植物,草一長高,它肯定報警。但奧運會只有15天,草木長得沒那么快;而大部分場館周界以水泥地為主,也解決了這個隱患。
與微波和靜電電纜相比,紅外線本身也具有“針對性”和“不相干性”的優點。人們在“墻”的兩邊活動都沒事,一旦穿越了,它才會被觸動。用微波防范的話,人或物稍微靠近了,即使不跨越也會報警。線路電纜和靜電電纜,稍近即可觸發。線路電纜還怕旁邊有電線和水流環境,這些流動環境都會使得電纜異常報警。
在本屆奧運會中,共有49個奧運周界、98個場館區(含場館與周邊建筑)布防有紅外幕墻,其中包括了幾乎所有的奧運比賽場館,以及餐飲、物流、奧運村、主新聞中心、身份證檢測中心等奧運配套場館。
目前一共用掉了1800多根紅外立柱,防護總周長達到150公里。在鳥巢、水立方所處的中心區外,緊挨圍欄的地面上,每隔一段就安有一根立柱。
但紅外幕墻也有碰壁的時候?!皢栴}無非是遇到斜坡、階梯型地形時的安裝誤差?!鼻窳聊舷颉吨袊侣勚芸方忉尩?,例如老山自行車賽場和舉行鐵人三項的十三陵水庫,都是野外地形,這些地形里的大部分斜坡與階梯型地形都能通過安裝調試解決,只有在自行車賽道的一些急轉彎處,因為不便安裝需要直線對接的紅外立柱,采用了別的安防產品。
抗打耐燒的立柱
今年6月,在豐臺壘球場使用了近兩年的一根紅外立柱由于車禍被撞倒。拆開立柱的黑色外殼后,發現里面的鋁支架、鐵內芯都被撞爛了,但是立柱的聚碳酸酯外殼卻完好如初。立柱外筒的材料是抗暴力擊打的,這根撞倒的立柱,換了個內芯就又重新用上了。
紅外立柱及內芯也被進行了溫度、濕度、電磁干擾等試驗。內芯的電路板泡在油漆里,烘干后便覆上了一層防水透氣的殼,將立柱搬到220千伏的電站里面,也能正常使用。等到奧運會開始,各場館現場都會有通訊車、指揮車,移動轉播的衛星接收器等電子產品,在這些電磁干擾下,紅外幕墻仍能保證正常使用。
聚碳酸酯制成的燈柱外殼透氣性好,還具有不易燃的性質。還是在豐臺壘球場,一個紅外立柱被拾荒者誤認作燈柱,拾荒者取暖的火將燈柱外殼燒了一個直徑約20厘米的大窟窿。由于當時紅外幕墻還沒有投入正常使用,所以沒有發出警報。場館項目經理叫來邱亮南,責問立柱質量問題,邱亮南卻認為,這個大窟窿正表明了立柱外殼的阻燃性,從而保護了立柱內芯的部件。
“如果有破壞分子的話他也很難下手。破壞分子可以破壞它,可以打爛它,但來不及打爛,它就早報警了。”邱亮南說。
在奧運場館周界的電子監控系統里,除了紅外幕墻技術,還運用了其他多種監測方式,對邊界、院區及場館內部實現了無縫監控。在這套電子監控系統下,任何異常人員、異常行動和異常物品都會引發自動報警。
至于鳥巢內部的安防系統,則由中國安全監控設備最大國際供應商的霍尼韋爾公司負責?,F任鳥巢智能控制系統“管家”的霍尼韋爾公司總工程師王韌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霍尼韋爾為鳥巢量身定做的“智能化弱點集成系統”早在4月份的鳥巢測試賽中就已完全投入使用,運行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