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時代》
約翰·邁凱恩的重生
在贏得新罕布什爾和南卡羅萊納兩州初選勝利之后,前越戰老兵、參議員約翰·邁凱恩突然間成為了共和黨2008總統大選黨內頭號熱門候選人。橫亙在他和勝利之間的最大障礙,是共和黨保守派對他的不信任態度,因為他在很多關鍵政策上都和共和黨內主流意見相左。
美國《新聞周刊》
衰退之路
2008年初的全球市場震蕩讓每個人都在問:顯然已經走上衰退之路的美國經濟是否會讓全球面臨一個時間更長的經濟不景氣時期?不過,各國經濟的獨立性正在逐漸加強,像中國、印度這樣的新興市場完全能擺脫美國經濟衰退的影響,依靠自己的力量繼續高速前進。
英國《經濟學家》
形勢嚴峻
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風暴已經從信貸市場波及到了全球股市,目前的市場行情讓人憂心,但美聯儲本周降息75個基點的匆忙補救措施并沒有太大意義。因為降息手段對整體經濟產生效果至少需要幾個月的時間,在幾天之內加快降息幅度并沒有多大影響,只能讓外界認為美聯儲目前已經亂了陣腳,造成更大的市場恐慌。但實際上,美聯儲更應該好好思考股市下跌所反映出的真實信息。其答案很明顯,由于當初全球市場對美聯儲干預能力、世界其他經濟體的獨立發展能力和美國次貸危機能被限制在一定范圍內等過于樂觀,股市今日的下跌是必然的,不必感到驚慌。美聯儲現在所需做的,是針對具體問題采取相應措施,并對整體經濟保持更嚴格的管理監控;此外,除了降息等貨幣政策外,充分利用財政政策也是有效手段。
日本《日經商務》周刊
世界人才爭奪戰
歐美企業在中國、印度甚至越南爭奪人才的戰斗愈益激烈。過去跨國企業主要爭奪的是廉價勞動力,現在則更多地轉向了“人才”。日元貶值,日本企業在與歐美的競爭中處于劣勢。但日本不能絕望,吸引人才的決定因素并不是高工資,而是能信任其他國家的年輕人,給他們發揮才智的機會。
德國《明鏡》
全球賭場
上周曝出的法國興業銀行丑聞更加劇了世界經濟的動蕩。交易指數下跌,上百億虧損和對經濟蕭條的恐懼,金融市場的危機已經對現實經濟構成危險。德國的大銀行對美國的次貸有數百億的投資,嚴重后果已經造成,公共機構必須為此承擔賠償責任。一場大整頓在所難免。
法國《新觀察家》
他們為什么成為“恐薩科齊者”。
一段時間以來,薩科齊新女友卡拉·布呂尼的曝光引起了一場顯而易見的風波。法國此時正處于矛盾最尖銳的時期:財政難題、35小時工作制的改革、購買力的問題……法國人或許正開始成為“薩科齊恐怖癥”的受害者,這可能已經成為法國社會的一種流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