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海林
大選落幕后,一個基于選舉結果而產生的新政府將要成立,但這并不意味著巴基斯坦將能擺脫一年多以來不斷升級的政治動蕩

2月17日,巴基斯坦穆斯林聯盟(謝里夫派)的一名國民議會議員候選人在拉合爾自己的競選辦公室中遭槍擊身亡。此前兩天,巴基斯坦人民黨在西北邊省的一間競選辦公室發生自殺式炸彈襲擊事件,數百人傷亡。同期,巴聯邦政府和安全部隊設在部落區的一些設施和場所也先后遇襲……
槍擊、爆炸、騷亂,恐怖襲擊事件接二連三,政治暴力遇害者的名單越來越長。2月18日的巴基斯坦國民議會和省議會選舉,就在沖鋒槍“演奏”的序曲聲中拉開帷幕。
穆沙拉夫陣營孤掌難鳴
雖然參加角逐的政黨名單長得幾乎沒有盡頭,但實際上戰場的主要對手只有三個:親穆沙拉夫的穆盟(領袖派),納瓦茲·謝里夫的謝派穆盟,以及原來由貝-布托領導而現在由其丈夫扎爾達里當家的人民黨。
2月19日下午本稿截止之時,據巴基斯坦媒體報道,巴基斯坦反對黨贏得了選舉的勝利。其中人民黨得票最高,謝派穆盟緊隨其后。親穆沙拉夫的穆盟(領袖派)則將吞下失敗的苦果。
盡管掌握行政資源的穆沙拉夫陣營8年來在經濟和外交上頗有建樹,但這一政績似乎正被近年來不斷惡化的恐怖主義活動態勢逐漸抵消。選舉當中根本聽不到經濟話題。政府黨不得不付出大量的精力為自己的反恐政策辯護,應對反對派、普通民眾和國際社會對巴安全形勢每況愈下的指責。
同時,在政黨聯盟組合方面,穆盟(領袖派)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孤立狀態。2007年夏天的紅色清真寺事件使穆沙拉夫陣營與宗教黨的關系徹底破裂;被寄予厚望的穆貝合作也因貝·布托的意外辭世化為泡影,人民黨跑到了政府的對立面去了。只有信德省的小黨統一民族運動黨還站在政府一邊,但也放出話來表示愿意在大選后與人民黨合作。
反對派打出組合拳
在反對派陣營,扎爾達里和納瓦茲·謝里夫都宣誓,要“通過選舉為貝·布托復仇”,宣布大選后絕不和穆沙拉夫合作,擺出了與后者對決的架勢。
為了一舉摧垮穆沙拉夫政權,反對派打出了一連串的組合拳。
第一招,高舉布托的旗幟。有人批評人民黨“除了布托的名字以外什么都沒有”,但人民黨擁有這個名字也就足夠了——盡管貝娜齊爾入土為安已經快兩個月了,但實際上仍然是她帶領著人民黨在選戰中沖鋒陷陣。
直到選舉前一刻,扎爾達里仍然拒絕承認由英國倫敦警察廳做出的布托夫人遇刺真相調查結果,而且在動員大會上大聲疾呼要通過選舉“為布托報仇”,最大限度地延長布托遇刺引發的政治效應。
第二招,建立廣泛的“統一戰線”,陷政府黨于孤掌難鳴的境地。人民黨幾乎將和解的觸角伸向了除宗教黨之外的每一個參選政黨,甚至包括幾個月前還與之在卡拉奇的大街上大打出手的忠于政府的統一民族運動黨。人民黨甚至同謝里夫陣營約定,選后組成聯合政府。人民黨暫時“忘卻”當年正是謝里夫將貝·布托趕下臺并將扎爾達里本人關進監獄,也“擱置”了與謝里夫結盟必然帶來的由誰出任總理這一關鍵問題。
第三招,以舞弊指控陷穆沙拉夫于被動。扎爾達里斷言,“如果政府不在選舉中舞弊,人民黨一定能夠獲勝”,同時還宣布“如果政府舞弊,人民黨一定抗爭到底”。這也就是說除非人民黨獲勝,否則就不接受選舉結果,發動民眾抗爭。

新政府,老問題
扎爾達里和謝里夫傾盡全力,為的是囊括議會中超過三分之二席位的絕對優勢。將選舉目標定得如此之高,倒不完全是好大喜功。他們十分明白,如果不能拿到絕對多數,反對派的勝利將是鏡花水月。
2003年12月,巴基斯坦議會在穆盟(領袖派)和宗教黨“聯合行動大會”的聯手推動下,通過了憲法第17號修正案,將原本屬于總理的解散國會和任命三軍參謀長這兩項大權轉移到了總統手中,從而使巴基斯坦由傳統的英式議會制轉變為近似美法兩國的半總統制,總統由此在法律上成為國家行政權力的核心。
如果反對派不能在議會中拿到超過三分之二的多數席次從而修改或者廢除這一修正案的話,即使反對派聯手拿下50%以上的選票,從反對派中產生的總理也只能在穆沙拉夫的領導下開展工作,并無和總統分庭抗禮的政治資本。
此外,扎爾達里與謝里夫還可能保留著一份B計劃——一旦獲得壓倒優勢,就不僅僅修改憲法剝奪總統的行政大權,而是干脆彈劾總統,將穆沙拉夫趕下臺了事,將“為布托報仇”進行到底。
但是,即使選舉結果如反對派所愿,也不意味著人民黨和穆盟(謝派)能在巴基斯坦政壇中呼風喚雨。至少有三個問題會讓扎爾達里和謝里夫頭疼不已。
其一,誰來擔任總理?扎爾達里和謝里夫兩人都沒能取得議員候選人資格,因而不論其麾下的政黨是否獲勝,他們都不能進入議會。此外,謝里夫仍是戴罪之身,而且憲法禁止同一人三次擔任總理。即使反對派獲得議會三分之二的議席,可以通過立法把上述兩條障礙都搬走,但人民黨愿意讓謝里夫當總理嗎?
人民黨顯然希望總理出自自己的政黨,比如扎爾達里本人或者副主席法西姆。但問題是,扎爾達里“10%先生”這個稱號讓人們對他入主總理府心生懷疑。而如果讓年高德勛的法西姆出任總理,意味著人民黨將自己的祖傳產業交給一個與布托家族無親無故的外人——這些對于他們來說絕非易事。
其二,如何處理與軍隊的關系?雖然扎爾達里和謝里夫打著結束軍人專制恢復民主的旗號卷土重來,但這并不意味著一旦反對派獲勝,軍人集團的政治影響力便會被大幅度壓縮。10多年前,謝里夫以高達85%的得票率摧垮了貝·布托政權,但他在對萊加里總統發難之時,仍不得不尋求軍隊的支持。
扎爾達里素來名聲欠佳,現在的謝里夫政治聲望亦遠不如當年,僅憑兩人之力便想把軍隊從政治生活中趕出去,談何容易。反對派要想站穩腳跟,軍方是必須爭取的對象。
其三,如何完成恢復政治穩定、打擊恐怖主義的任務?巴基斯坦的宗教極端分子和恐怖勢力并非對穆沙拉夫政權和“民主派”有所薄厚。在那些藏在大山中的恐怖分子看來,主張緩和對印關系、加強對美合作推動世俗化進程的巴主流三大黨及其領袖并無多少區別。正是出于這個原因,恐怖分子才綁架了政府官員之后又去炸人民黨的辦公室,并且槍擊謝里夫陣營的候選人。
因此,不論是反對派上臺還是親穆沙拉夫陣營繼續執政,都要面臨巴基斯坦西北地區日益“塔利班化”這一嚴重挑戰。
無論如何,大選落幕后,一個基于選舉結果而產生的新政府將要成立,但這并不意味著巴基斯坦將能擺脫一年多以來不斷升級的政治動蕩。結束遍及全境的恐怖襲擊,治愈這個多災多難的民族新近遭受的所有傷痛,巴基斯坦要走的路還很長。
(作者系社科院亞太所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