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目前國家經濟的不斷發展、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以及城市人口在不斷的膨脹,小戶型必將會成為市場的“寵兒”。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想要占領市場,小戶型設計創新成為必然之路,一場新的戶型變革即將來臨。
關鍵詞:城市住宅;小戶型
近幾年來,隨著城市住房需求的持續加大,房價隨之高漲,供需矛盾表現活躍。盡快調整住房供應結構將對穩定房價有所幫助。2006年5月29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九部委聯合制定的《關于調整住房供應結構穩定住房價格的意見》。意見規定:自2006年6月1日起,凡新審批、新開工的商品住房建設,套型建筑面積90平方米以下住房(含經濟適用住房)面積所占比重,必須達到開發建設總面積的70%以上。該政策出臺的主要目的是調整住房供應結構,增加住房供應套數,穩定住房價格。眾所周知,價格上漲過快主要是由供求失衡引起,所以調整住房供應結構,增加結構性供應,成為解決房價問題的關鍵。在經濟增長,房價上漲的背景下,小戶型產品一定是房地產未來發展的趨勢。所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若想在小戶型內有所作為,必須注重戶型的設計。
因而在房產新政的背景下,將成為主流居住的小戶型如何才能體現“小身材大味道”,對城市居民住房條件的提高和改善亦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針對小戶型住戶群特點和需求,對小戶型設計擬采取以下幾種措施來提高住宅的性價比:
1向高空發展;以LOFT形式做夾層;
Loft的定義要素主要包括:高大而開敞的空間,增加層高做夾層,上下雙層的復式結構,類似戲劇舞臺效果的樓梯和橫梁,市場上常見的層高有5.2米4.9米,戶型面積90平方米左右,可自由分割為上下兩層,戶型可以做到2室1廳或3室1廳…;流動性,戶型內無障礙;透明性,減少私密程度;開放性,戶型間全方位組合;藝術性,通常是業主自行決定所有風格和格局。這些內在的價值觀念決定了Loft不同于普通的住宅,它在空間的感覺和創造力上更加豐富而有趣味,這就決定了Loft具有多變性的特征。
運用Loft形式即提高了空間的利用率,又使買主用一份資金購得更多的使用面積。但同樣的需要更多的豎向空間。
曾經有一位設計師在談到LOFT產品空間設計時,作了一個很形象的比喻:“LOFT產品很簡單,就是一個方盒子,一個能居住的方盒子,在這盒子的空間內,你可以把這方盒子橫向、縱向任意分割。”這把LOFT的建筑特點表達得淋漓盡致。和普通住宅不同,LOFT住宅建筑中采用了“剪切”墻,只有四周的外墻承重,而單元內所有的分室隔墻和不承重的輕質墻體,全部可以拆除。它最顯著的特征是高大而開敞的空間,上下雙層的復式結構,類似戲劇舞臺效果的樓梯和橫梁。這種住宅除了衛生間和廚房因管線的關系不可改動外,所有空間都可以進行重組,因此也就具有了變化多端的個性和流動性。
2贈送面積;贈送凸窗、空中花園等;
可以通過贈送可打掉的凸窗、空中花園等來提高使用面積。
根據易居中國西安公司研究部、深圳至祥置業(昆明)有限公司研究部以及一些業內設計人士的總結,主要方式有贈送落地飄窗、超大入戶花園和大陽臺、贈送大露臺和半地下室、共享電梯廳花園、隱藏式衣櫥、可拆卸凸窗梁、空調位變生活陽臺、贈送花架、空中庭院、贈送錯層雙層高露臺或高入戶花園、贈送不計銷售面積的儲藏空間、花槽等等。據介紹,神偷十八式的基本功還是圍繞以下幾條宗旨展開:全覆蓋陽臺陰臺面積都按一半計算銷售面積;夾層、地下室不超過2.2米,不計銷售面積;陽臺超過6米高變露臺不計算面積,層高低于規定的大飄窗不計面積等。
3拼合設計;
相鄰兩套房組合成大面積房,但市場上的產品還僅限于簡單的組合,欠缺考慮組合后的空間利用合理性,浪費面積較大,且裝修成本較高。
產品設計考慮可拼合性:相鄰兩套房組合成大面積房;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習慣于以家庭為中心,幾代人同居一室,互相照顧,互相依賴,老有所養,小有所依。我國城市人口的激劇增長已經給城市住宅建設帶來巨大壓力,以至于選擇一套合適的“兩人”住房成為一件并不太容易的事情,所以很多年輕夫婦盡管有心“獨居”,但卻無力面對許多困難,結果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希望住在能夠與老人有分有合的房子里--既能照顧老人,又讓老年人有自己的生活空間,同時還不影響和改變年輕人自己的生活起居和生活習慣。也就是說,兩代人雖然居住在一起,卻又互不干擾——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兩代居”。
“兩代居”,顧名思義就是要老人和年輕人都有各得其所,各安其居。據業內人士介紹,它有別于一般意義上的戶型。總體意義上來說它屬于面積較大的平面連體住宅,是一種考慮到現代家庭多種需求組合的特殊戶型。該戶型將一個大戶型拆分為兩個相對獨立的小戶型,一大一小。兩個戶型緊挨著并有各自的進戶門,獨用客廳、廚房、衛生間,有各自獨立、完整的生活起居空間和設施。戶型主要有二居帶一居、三居帶一居、三居帶兩居等。其最大特點是既分又合,分合自如。它既代表了不同生活空間需求,不同生活方式的區隔性和相容性,又預留了未來生活需求的可變性和組合性,使兩代人既可以從內部相互來往,又可以相互隔離,互不影響。此次“精品樓盤推介會”推出的戶型是三戶帶一戶。根據“兩戶居”的特點,也有人將其稱為獨具特色的“1+1”創新戶型。
4 細分室內空間功能,重新組合空間結構;
指在一定面積中賦予住宅單元最大的彈性;
a) 儲物間:增加玄關或陽臺儲物功能,設置頂柜儲物;利用墻內空間儲物;
b) 衛生間:精細分工,創造一個半的衛生間形式:學習日本集合住宅設計,把衛生間這三大件精細隔開,面盆、馬桶、花灑分開設置,馬桶可與手盆單獨設計為半個衛生間,另外一衛則只需設置面盆和花灑,既提高了使用效率,又避免了不同的人先后使用衛生間的尷尬。
c) 餐廚結合:操作臺與炒菜間獨立設置,把操作臺和餐廳拼接,做成小中西廚的形式,這樣一來可以大大節省廚房的面積,可節省約3-4平方米;
d) 餐廳與起居室合一減少過道面積;
e) 彈性空間:設置一個彈性空間房,可以做書房、兒童房、娛樂室等,不需要的家庭打通連接主臥,增加主臥舒適度;
5室外減少公攤面積,可組合一梯多戶型的標準層設計;
在90平方米緊湊面積空間里,我們不僅要研究單個戶型的面積,還要結合標準層平面布局研究。不同的平面布局或樓層高度會影響到戶型的公攤面積,從而影響到單個戶型平面的設計。目前市場上戶型公攤面積均還偏大,有壓縮的空間;且組合形式還比較單一,傳統,有創新的空間。
對于小戶型來說,要增加室內使用率,意味著相應的公用面積比重減少,而走道等公用面積還得按規范建,這個兩難問題怎么解決呢?華森的建筑師借鑒香港、新加坡的住宅設計中精細控制公共面積、縮減管井面積、以獲得較高的使用率。這是個需要持續研究的課題。
通常,多層住宅戶公攤面積約6.5-7.5平方米,中高層住宅戶公攤面積比多層住宅戶增加4-6平方米,高層住宅戶公攤面積比多層住宅戶增加6-8平方米,在設計時需考慮選擇合適的公攤面積。
6根據不同需求提出節約型和適用型的小戶型住宅方案;
小戶型是市場發展的結果,未來的小戶型已不僅僅是低收入者或者年輕置業者的選擇,70%的供應量已包含了大部分中產階層或中高收入者,客戶的置業年齡也不只年輕者,未來小戶型客戶典型特征:置業范圍擴大化、家庭結構復雜化、置業年齡多級化。根據這些特征,在有限的面積下,項目不能像以前以一種戶型應變千種情況,應細分客戶對于戶型的需求,盡量讓戶型空間使用率達到最大化。對于單身人群,戶型通常可做單間配套,一房一廳戶型,部分滿足一二人的居住空間,一房兩廳戶型;兩房客戶中,部分客戶只需兩房一廳一衛,部分客戶需兩房兩廳一衛;三房客戶中,部分客戶需求三房兩廳兩衛,部分客戶需求三房兩廳一衛或三房一廳一衛;由此可見,客戶對各功能空間面積分布要求不一,有的注重臥室,有的注重廳衛,所以我們在設計或定位時可再次細分客戶層次和需求情況,靈活運用以上所述戶型設計技巧,使其真正滿足客戶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