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如做人,最難受的是看不到希望。多少投資者翹首以待的“紅五月”夢想被震蕩盤整的大盤打碎,當然我們可以將之歸咎為突如其來的地震天災。但是,在長期的投資生涯中,種種突如其來、不可預測不正是投資的一部分嗎?也許承認人類理性的局限性應該是每一個成熟的投資者必備的信念之一。這對于每一個投資者來說,都是一個問題。
呂曉峰,復旦大學世界經濟學博士,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會員(CPA),擁有中國證券投資基金、證券投資分析從業資格。曾在政府經濟計劃管理部門從事宏觀經濟管理工作,多次獲得省部級個人榮譽稱號和省部級科技進步獎。曾任職大成基金管理公司研究發展部高級研究員。現任申萬巴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總經理。
最壞的情況已經過去
《私人理財》:震蕩盤整打碎了投資者的“紅五月”夢想,很多人開始期待“六月紅”,對于后市,您怎么看?
呂曉峰:短期來看,股市仍將維持震蕩;中長期來看,股市將回歸常態增長。
2008年以來中國資本市場不斷震蕩走低,實際上是三個不確定性因素累積的結果。這三個不確定因素主要是,以美國為主的世界經濟增長減速,外部需求減弱程度的不確定性增加;經濟內外部嚴重失衡而宏觀調控左右為難,政策面臨的不確定性;順差減緩熱錢流入加速,以及限售股解禁和再融資使流動性過剩存在較大不確定性。不過,目前這三個不確定因素都開始出現好轉跡象,最壞的情況已經過去了。
當然,預測指數是很困難的事情,無論是長期還是短期,但是通過基本面的深入分析對于我們把握趨勢的方向卻是有益和必要的。對于今年宏觀經濟的走向,我有以下幾個判斷:一是,通貨膨脹加劇,但五月份后翹尾因素快速回落,CPI走勢在未來幾個月開始逐步回落,因此,不必擔心更進一步緊縮政策的出臺;二是,本幣升值加快,但下半年將減速。三是,GDP增長減速,減速幅度取決于外需和宏觀經濟政策。因此,宏觀經濟有向好的因素,也有不明朗的因素,我們認為短期之內,股市仍將維持震蕩行情,但震蕩中存在結構性機會。
《私人理財》:您所謂的結構性機會存在于哪些方面?
呂曉峰:我們認為,未來中國宏觀經濟將進行三大結構調整,在這種調整中可以挖掘出結構性投資機會。
第一,外需拉動轉向內需拉動。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史證明,大國經濟成熟的標志之一即消費成為經濟的主導動力。隨著資源環境制約效應的日益顯現、勞動力成本的不斷上升、外部需求的放緩,無論是從發展戰略還是客觀需要,都要求我們盡快實現經濟增長的外需拉動向內需拉動的轉變,從而使得相關行業得到更多的政策扶持與發展機會。
第二,低端產業向高端產業升級。受人民幣升值和外部需求下降的影響,很多外向型制造業面臨經營困境,這一點在珠三角這個制造業的集中之地已經有所顯現,生存競爭的壓力將促使產業不斷升級,低端產業必須轉移或被淘汰,在這一過程中,擁有定價權和成本轉移能力的行業將直接受益。
第三,價格體系重構。近來國際原油和大宗商品、農產品價格不斷走高,國內很多產品的價格也進行了一定幅度的調整,但這種調整是不同步的,有些產品的價格甚至還受到比較嚴格的管制。在價格體系的重構過程中,必然出現諸如農業資產這樣的價值重估。
央企資產注入成為最后的有效護市政策
《私人理財》:前段時間印花稅調整帶來一波行情,您覺得今年政府是否還會推出護市的政策?
呂曉峰:我們認為,2008年可以做出這樣一個判斷:政策為股市保駕護航。首先,今年維護社會穩定的任務艱巨。今年是奧運年,但又是一個多事年,比如年初的雪災、藏獨、最近的地震,所以維護社會穩定的任務很艱巨。其次,維護股市的穩定是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組成部分。另外,3000點時的印花稅率調整標志著政策護市得到國家級別確認。最后,政府手中有牌,央企資產注入將成為政府最后的有效護市政策。
《私人理財》:在政策穩定可期的情況下,未來一段時間投資者的主要關注點應該放在哪里?
呂曉峰:我們建議投資者接下來可以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一個是次債危機的時間長度;一個是國內信貸緊縮對流動性的影響程度;再一個是上市公司內生性和外生性利潤增長幅度。
《私人理財》:您的選股標準是什么?具體看好哪些行業或板塊?
呂曉峰:我們選擇股票的標準就是堅持“雙優”原則:優勢行業里的優秀企業。通過對經濟周期和行業特性的把握,尋找經濟格局中的優勢行業,它將不斷為你帶來這個行業的好消息。而優秀的企業將不斷為你帶來這家企業的好消息。具體而言,我們判斷一家企業的投資價值有這樣幾個指標:一是有持續的競爭優勢;二是有成功歷史經驗;三是未來業績成長比較穩定;四是企業現金流充沛;五是公司治理規范和透明。在這五個指標的基礎上才考慮股價有無吸引力。
未來一段時期的投資機會我們看好大能源、大農業、產業升級、通脹、資產注入和3G等。
我們認為,未來高石油價格、高糧食價格的格局還將維持一段時間,因此大能源、大農業是我們看好的重要投資主線之一。大能源中替代能源、新能源以及煤化工都值得關注;而在農產品價格高水平下,農業資產價格重估不可避免。另外,產業升級中的高技術行業、內需中的品牌消費品及服務、通脹中有定價權和成本轉移能力的行業以及資產注入、3G中的通訊設備制造龍頭企業等值得看好。
時間是價值投資的朋友
《私人理財》:基金公司向來對投資者宣傳要長期持有,但現在很多基民抱怨說,正是聽信了太多的長期持有的論調,才使得自己在這輪調整中很受傷。怎么看待這一現象?
呂曉峰:應該說在這波調整之前,我們對此是有所預測的,但老實說,調整幅度如此之深則是我們沒有預料到的。在大盤的系統性調整中,基金完全不受影響是不可能的,但我們可以通過倉位調整最大限度的規避這種影響,事實上我們也是這樣做的,在今年一季度的業績統計中,我們公司旗下的盛利配置以-5.25%的凈值增長率位居混合型基金第一位。
#65279;理財專家建議的“長期投資”并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蒙人招術,而是經過反復歷史驗證而來的投資真理。專業投資者打造的投資組合,是對市場中長期趨勢進行資產配置和行業布局,通過實地調研上市公司和財務分析,參考行業發展情況,挖掘出優質公司,通過較長期的持有不斷優化調整投資品種,從而實現穩健的長期回報。巴菲特為吉列苦等16 年,最終才迎來超過800%的高額回報,而彼得林奇、羅杰斯等等投資傳奇人物也都是爐火純青的長線持有者。
如果我們堅信這樣的調整只是大趨勢中的一個小波瀾,持續半年或許更長的時間,但是在大趨勢并未改變的情況下,以靜制動還是明智之舉。誰也無法準確判斷短期的突發現象,市場不會完全按照我們設想的那樣去運行,而且在頻繁的買賣中,交易成本也會不斷地侵蝕著您的本金。無數辛苦“操作”之后帶來的只會是踏空、套牢、無奈、失望和一顆疲憊的心。
如果打開中國股市的歷史走勢圖,你也會驚奇地發現,在股指蜿蜒上升的趨勢中,2001~2005 持續四年的熊市似乎并不起眼,而近期的調整在圖上更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波瀾。在大趨勢和小波瀾的PK 之戰中,如果您是一個理性的價值投資者,您應該如何選擇呢?
重點句:
如果我們堅信這樣的調整只是大趨勢中的一個小波瀾,持續半年或許更長的時間,但是在大趨勢并未改變的情況下,以靜制動還是明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