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暑假中,筆者所在的城市數以十萬計的小學生家長,尤其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輩的家長,大概都曾為購買由該市小學語文教研會推薦的課外讀物,被狠狠地折騰了一番,用勞民傷財、怨聲載道來形容,一點也不過分。
暑假前的期末家長會上,各小學轉發了一份市小學語文教研會關于組織課外閱讀比賽、評選“書香少年”的通知。稱該會擬在下學期組織全市各區小學生參賽,初賽復賽都由該會命題,且題目均出自他們推薦的幾本課外讀物。通知后面還附有各年級的推薦書目,每個年級5本為一套,共55~60元,書目表下還加了括注:“以上書籍可在省市圖書館、少兒圖書館、購書中心、新華書店閱讀或購買。還可以在小伙伴網上購買。”
筆者夫婦都是退休教師,支持學校工作,關心孫輩們成長,替兒女們分憂自當是責無旁貸。于是第二天便兵分兩路去買書,約定一旦得手便手機聯系。豈知一連跑了三天,一本都沒見著,倒是聽到書店員工有如此這般的說法:“這些書以前是賣過,可現在沒有了。”
“請你先登記一下姓名和所需的書名。瞧,這個本子上已有幾百人登記了?!?/p>
“別說你們老人家跑得辛苦,我們也被家長問怕了,每天都有好多人來問!”
圖書館職工更不無嘲諷地說:“烏龍到如此地步?少有!我們圖書館從來只借書,不賣書,怎么會叫你們來我們這兒買書?”
半個月過去了,我老兩口雖有五折優惠的藍色老人證,但所花的車費恐怕早已夠買那些書了,可是書還是沒有著落。孫兒們的心也一直懸著,每天打電話來催。加上那段日子幾乎天天都有雷陣雨,其間所吃的苦頭自不在話下。后來向班主任求救,她指點迷津:“試試網上購書吧!”出于對網上購書的陌生和不放心,我們只好把買書這個“排球”回傳給孫兒們的父母了。過了幾天,聽說在網上訂購了,又過了一周左右,書才終于送到。
一件這樣的小事都辦不了,老兩口自然有幾分失落。沉吟之余,又覺得有話要說,不吐不快:
一、鼓勵孩子們多讀點課外書,本是一樁好事;若是出于宣傳教育專題的需要,推薦讀物也無可非議;但聲言就從這幾本指定的讀物中命題進行全市性比賽,就顯得有點霸道了。說白了就是:“你不買我指定的書,要想得獎?沒門!”我們都知道,孩子平日愛看什么書,各有各的口味;就算同一個孩子,在不同年級閱讀的興趣也會有變化,以推薦讀物來為比賽作鋪墊,本來就多此一舉。再說,就當今中小學生的狀況而言,要想他們真正喜歡閱讀課外書,最關鍵的一條就是要切切實實把他們的課業負擔減下來,讓孩子們除應付功課外,還有一定自由支配的時間來享受讀書的樂趣。要不然,學生心理壓力得不到舒解,想靠比賽來營造課外閱讀的氣氛,靠推薦書目逼著學生每日填寫“讀書樂”那繁復的表格以期養成閱讀的習慣,其結果只能是讓孩子們的負擔百上加斤,且會視課外閱讀為“苛捐雜稅”,從此聞“書”色變。
二、拿到這些“寶貝書”我們才知道,這批課外讀物是以“分級閱讀”為“品牌”重新組合出版、組合出售的。直到這時,我們才若有所悟:經教研會這么以比賽促銷售,可以贏得多么可觀的市場啊!
三、作為市一級語文教研會,擬一個面對幾十萬學生、家長的通知,在文字上竟然如此草率粗疏,實在令人費解?!皶稍趫D書館、書店閱讀或購買”這句話就是典型的病句。是一時粗心,還是故弄玄虛?天曉得!
對這帶異味的課外讀物推薦,作為一名家長,筆者心存被愚弄的憤懣;作為一名退休教師,這些同行之所為令筆者深感遺憾。
本欄責任編輯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