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往往是通過自身的活動去認識世界、體驗生活、學習本領的。小學生的好奇心強,模仿性強,“愛動”是小孩子的天性。在生活與學習中,孩子總是喜歡親眼看一看,親耳聽一聽,親手摸一摸,試一試。教學應順應孩子的成長規律,以教促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小學英語教師,我們有必要為學生創造一個民主和諧的學習環境,讓小學英語課“活”起來,讓孩子們積極參與,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上好英語課,讓學生在動中學、學中動,充滿樂趣地學習語言,培養創造性地運用語言的能力。
創設情境活氛圍
心理學家羅杰斯說:“對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且能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高頻率、高質量的獲得知識,發展能力。”所以教師應努力營造英語氛圍,善于創設師生英語交流的平臺。如給每位學生起英文名,在教室里剪貼著各種物品的英譯詞語,布置有特色的英語角。有時還可以根據英語教學的內容,把課堂裝扮成一間“肯德基”,或一家“超市”,或一次“生日聚會”等,教師變成了孩子們的學習伙伴或生活導師,學生與教師之間處于一種靈活的、面對面的交流環境,這樣,英語教學才會變得非常輕松、充滿活力。如在教學有關水果的單詞時就可以設計這樣一個真實的情景:在一家水果店中店主在熱情的招呼大家:
Shopper:Can I help you?
Buyer:I want some pears.
Shopper:Sorry,we have no pears now.Do you like peaches?
Buyer:Yeah,very much.It tastes good.
引入游戲活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而,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必須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天性愛玩、好玩的小學生對玩游戲情有獨鐘,而游戲以其形式生動、趣味性強等特點又剛好迎合了兒童好玩的心理特征。既然他們喜歡做游戲,我們就把游戲引入課堂教學中,投其所好,真實多變的教學環境不僅使枯燥無味的知識變得生動有趣,而且可以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興致勃勃地投入到英語學習的活動中去。我在課堂上常使用的游戲有:開火車、猜謎、找朋友等,在活動時強調學生活而不亂,動靜有序,使每個學生都參與,這樣既可以操練語言又可以培養學生的集體合作精神。
如我教人體部位的單詞時,就進行“聽聽做做”的游戲:教師發指令說Touch your head/face/eye/mouth/nose/……學生觸摸自己的頭、臉、眼睛、嘴、鼻子等。也可以進行“聽聽畫畫”的游戲,教師說Draw an ear學生畫一只耳朵,如此等等進行練習。在復習學習用品、水果食品等單詞時,我就組織學生進行“猜物”游戲。如教師在書包里裝著各種水果和食品,讓一位學生在書包里取一樣放身后,問全班同學What?蒺s this in the bag?或What?蒺s this in my hand?讓大家猜。猜對的學生上來,又在書包里取一樣,讓大家猜。此外還有“記憶”游戲、“拼詞”游戲、“找朋友”游戲、“傳話”游戲等等。總之,在多種多樣的游戲活動中,小學生不僅好奇,而且好勝;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活躍了課堂氣氛。
適時調整活評價
充分發揮創造性思維,抓住教育時機,靈活適度地調整課堂評價的內容。教育本身就是量變到質變不斷發展的過程,教師不可能在設計課堂評價時,將學生的情緒和學習策略的變化都做出預測,但可以抓住課上突發狀況帶來的教育時機,迅速找出問題的根源,對課堂評價的內容進行快速適當的增減,及時引導,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中的困難,使其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
例如:有一次三年級英語課堂評價中,讓學生應用所學的英語問候句(如:Hello!How are you?Fine,thank you,and you?等)進行會話表演,發現在小組準備表演過程中,幾名學生不敢開口說英語,害怕在眾多同學面前表演會話,于是我就增加了一項評價內容,即:“團結友愛、勇敢、自信、大方、表演時聲音響亮。”結果,膽怯的學生也能與其他同學一起,積極地參與學習活動。教師增加的評價內容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學生互幫互助,最終較好地完成了學習任務。還有一次,在我所教學的一個班級,發現許多學生死記硬背單詞。我馬上對原來的評估內容進行改進,由“能否互助、合作找出背單詞的有效方法”調整為“能否試用多種方法背單詞”,“能否在小組競賽中記住所有單詞”調整為“能否找出適合自己的背誦單詞策略”等。調整之前,學生往往只采用合作學習策略,忽視了獨立思考的重要性,因而不易達到活學活用的學習效果;調整之后,學生不僅注重合作學習,而且開始獨立思考,探究適合自己的有效方法,在獨立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合的學習策略中,真正做到學中用、用中學。
(作者單位:珠海市斗門區白焦鎮東和小學)
責任編輯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