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聽過一個叫人笑不起來的笑話,說是在一個參與式校長培訓班上,培訓的主題是“如何轉變教育觀念,確立學生中心地位”。一位校長被要求回答一個情境性問題:當一位教師與一名學生發生爭執,到校長室去評理的時候,校長該批評老師,還是該批評學生?據說這位校長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說,當然是批評教師,因為,學生是學校的主人。
我無法判斷這件事的真實性。但是,我知道,一個時期以來,有不少似是而非的東西確實給我們的許多校長帶來了思想上的混亂,以至于使他們戰戰兢兢地面對著眼花繚亂的“新理念”而迷失了自我。在一些學校里,看起來,他們是在直接服務于學生了,似乎把著眼點也全都放在學生身上了,但是,他們卻往往很不理智地拋開了教師。這個笑話,從某種意義上是對我們的一個警示,也引發我們反思:當強調學生主體、學生中心的時候,我們應當把教師放在一個什么位置上?
教育是塑造人的事業,以學生為本,塑造他們美好的人生,是我們不懈的追求。可是,要知道,這一切都只能通過教師來完成。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親其師”才能“信其道”。任何關愛都必須經過人的傳遞才顯得真切、動人,誰都沒有辦法改變這一點。一位教師,在校園里、課堂上,舉手投足間,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可以春風化雨,也可以“近墨者黑”。學生正是在耳濡目染間長大成人的。可是,長期以來,我們有沒有想一想,長年累月生活在學生中間的老師們,他們生活得幸福嗎?他們的心情還好嗎?他們的臉上還有微笑嗎?
我們不妨隨意剪輯一組發生在校園里的鏡頭——
首先是,帶著一臉怒氣走進教室的數學老師,因為分房子的事,剛剛跟總務主任發生了一場唇槍舌劍的爭論。讓同學們莫名其妙的是,他一開始并沒有按教學進度講“不等式”,而是講起了社會的不公。這是他經常提到的一個話題,但今天的火藥味遠比平時要濃得多。同學們一邊聽課,一邊開始“防御”,生怕把火力招惹到自己身上。盡管大家都變得特別乖,但仍有十幾個同學難逃“厄運”。
還有,因為教導處調整了檢查作業的標準而影響了化學老師的評分。今天,化學老師沒讓科代表去辦公室拿作業,而是親自抱來了全班的作業。他一臉陰沉地抽出了一份又一份他平時表揚過的學生的作業,開始了不同尋常的講評,一直把全班同學的腦袋全都批評到桌子下面。
再看因為小孩發燒而一夜沒睡好的英語老師。第一節課剛走進教室,就發現后面坐著幾名校領導,他一下子意識到,這是學校正在推行的領導“推門聽課”。想不到第一下就輪到自己了。小孩病了,沒人知道;家里有事,沒人問一句,當領導的專做些乘人之危的事!他也不知道是怎么把課上完的。一直到第二天科代表沒交作業,才想起下課的時候忘記布置了,情緒一上來,莫名其妙地直到把科代表訓哭了才罷休……
在這樣的校園里,空氣中彌漫著火藥味,大家一個個神經都繃得很緊,教師怎么能有幸福感呢?在沒有教師幸福感的校園里,學生還會好到哪里去呢?
把一家小小的旅行社做成世界第三大旅游管理公司,并成為“美國100家最適合于工作的公司”的羅森柏斯國際集團老板豪爾,對公司“顧客至上”的說法不以為然。盡管對于員工來說,顧客當然是處于第一的優先位置,但對于公司來說,實際上是通過把精力集中在內部,集中在自己的員工身上而獲得成功的。豪爾批評說,有太多的公司把壓力、恐懼和沮喪施加給了自己的員工,員工每天晚上把這種感受帶回家里,這會引起家庭問題;第二天一早,員工又會把這些問題帶到工作崗位上。這種惡性循環非常典型,也非常可怕。
1974年,當豪爾加入公司的時候,他發現公司在“顧客至上”的旗幟下,幾乎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顧客身上而很少關注自己的員工。公司管理層的工作全部圍繞著顧客展開,他們甚至忘記了是誰在為顧客服務。豪爾認為,從長期來看,不愉快的人提供的只能是不愉快的服務。最高級別的服務是發自內心的。因此,能夠到達員工內心深處的公司就能提供最優質的服務,這也是管理者能為顧客做的最好的事情。豪爾認為,當公司把員工放在第一位的時候,員工就會把顧客放在第一位。同樣,當學校把教師放在第一位的時候,教師也會把學生放在第一位。
一位教師,當他的家庭問題、待遇問題、被社會認可的問題等都不成問題了,他們自然就會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學生身上。學生中心、學生主體地位是靠教師去實現的。對校長來說,教師就是實現你教育理想的天使,只有當教師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覺得應該把學生放在首位的時候,他們才會發自內心地去這樣做。想一想我們現在的學校,更多地給教師的是壓力。不錯,壓力就是動力,但是,我們也不能忘了另一句話,“沒有壓力不行,僅有壓力不夠。”對一個從事著塑造人這一崇高職業的教師來說,如果他的動力不是來自于熱愛,而僅僅是來自于壓力,這樣的塑造,其結果肯定是十分可怕的。
新一輪課程改革把課程目標從過去的“一維”改為今天的“三維”,從平面變為立體,我們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培養學生的能力,而且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為此,長期以來被忽略的育人者的情感態度問題,也理應被提到應有的高度。值得慶幸的是,我們現在已有好多學校開始致力于培養教師在學校的“幸福感”,這是教育的理性和管理的智慧。
松下幸之助有一句話,聽了著實讓人感動。他在為松下公司定位時曾說,松下公司主要是制造人才,兼而制造電器。在這樣一家“主要是制造人才”的公司里,還有誰會心有旁騖呢?正是松下幸之助對員工的一片赤誠,才最終把松下公司建成了充滿人文關懷的家園。所以,無論從哪一個角度講,我們今天的學校管理者都應該善待我們的老師。
(摘自《學生第二》一書)
責任編輯蕭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