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證券市場中,城樓失火,殃及池魚的例子比比皆是。平安再融資消息出臺后,不僅自己跌停也讓中國人壽大幅下挫8.76%,而浦發再融資也使得銀行板塊集體跳水。但這些都是明槍易躲,還有一種更具傷害力的股(票)基(金)聯動,那就是長期停牌而復牌的股票對于重倉其的基金的影響。
4月24日,是一個讓廣大投資者激情蕩漾的日子。受印花稅下調至1‰重大利好刺激,當日滬深兩市分別以9.29% 和9.59%的漲幅報收,近千只個股漲停。然而,有色金屬的個股宏達股份則在當天完成了自己的第四個跌停,成為當日僅有的兩只下跌股之一。
很多投資者都在享受這波久違長陽行情并期待著這波反彈來的更猛更持久一些,對宏達股份這種逆潮流而動的異類“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了。但是,殊不知這個“災星股”還有另外一條路徑可能正在吞噬著你的收益,那就是基金,重倉它的基金。
因定向增發、注入有“亞洲第一大鉛鋅礦”之稱的云南金鼎鋅業有限公司,宏達股份從2007年9月26日開始停牌,半年后于今年4月21日復牌。宏達股份在停牌前的三個月內,股價從40元起步,最高攀至83元,但由于在宏達股份停牌時,上證綜指處于5300點左右的水平,而復牌時該股指已經回落至3000點附近,宏達股份顯然存在一個補跌的問題。
資料顯示,目前共有67只基金合計持有宏達股份約1.41億股,占宏達股份流通股份總數的50.66%。對照各家基金2007年半年報,那時63家基金合計持有宏達股份1.05億股,占宏達股份流通股份總數的41.83%。由此可見,至少有約3600萬股基金持股是在宏達股份歷史最高價附近買入的。
據行業研究員測算,按照有色金屬板塊目前的平均市盈率,宏達股份復牌后的合理價位在30元附近,這將使基金持股市值出現70億元左右損失。所以投資者應該回避重倉這類股票的基金。

無獨有偶,因為重倉某只停牌股票出現基金凈值縮水的前車之鑒當屬當年的“雙匯系”基金了。因股改、外資并購等事由,雙匯發展從2006年5月31日到2007年6月29日雙匯發展停牌,停牌期間深證指數從4292.10點(收盤)漲到12546.45點(收盤),漲幅192.31%。
壓抑了一年多的雙匯發展給市場以巨大的想像空間。2007年6月29日復牌首日,該股盤中最高漲幅達145%,但當天沖高回落后收于57.90元,在此后的兩個交易日內繼續大幅下挫,2007年7月4日收盤已經跌到48.12元。受此影響,重倉持有雙匯發展的封閉式基金也放量急跌,帶領整個封基板塊走弱。
2006年一季度數據顯示,復牌前持有雙匯發展的封閉式基金共5只。基金金鑫(500011)以持有雙匯1722.68萬股,占流通股份的8.54%位居榜首,基金金泰(500001)占流通股份的3.03%,基金漢盛(500005)占2.02%,基金天華(184706)占1.85%,基金金盛(184703)占1.13%。
而當時在買不到雙匯的情況下,大量資金追逐這些含權封基。在雙匯復牌消息公布的當日,這5只封基都同時出現了較大比例的漲幅,其中含權最多的基金金鑫則出現了漲停的走勢,一度出現溢價。然而盡管復牌首日雙匯發展漲幅超過一倍,5只基金卻無一例外均有大幅下跌,其中,基金金泰、基金金鑫巨量跌停。
分析人士認為,基金金鑫、基金金泰等經過游資追捧,已有高估之嫌,特別是金鑫和金泰,其對應的隱含雙匯發展復牌復權價在138元以上,明顯地高出了市場的預期。特別是在雙匯發展的復牌之日,大量的套利資金撤出,這些基金面臨較大幅度的下跌也就不足為怪。
可見,一般來講,停牌股票穿越大幅上漲行情則意味著復牌后的補漲機會,跨越熊市下跌行情則意味著復牌后的補跌空間,由于投資者很難預計個股停牌時間以及復牌后的市場狀況,停牌前買進則面臨著不確定風險和資金的機會成本。但因主動或被動大量持有停牌股的基金,在該股復牌后,則會隨該股大幅漲跌而出現凈值短時間內的較大變化,從而為投資者提供套利機會,特別是對于可以上市交易的封閉式基金。當然,對于封閉式基金而言,由于其具有折價或溢價交易的問題,這種套利并非毫無風險,其風險主要體現在套利預期和實際套利預期兌現的程度之差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