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金飾價格還將全面暴漲”的傳聞還在漫天飛。然而,幾天后,受國際金價大幅回落的影響,黃金首飾的價格也出現了波動,真是跌跌漲漲,一天一變化。何時、何處、如何購買金飾品更劃算,成為不少愛金人士關注的話題。
飾金價時時不同
我國是黃金首飾的主要購買國,但與其它商品相比,供需狀況對黃金價格的影響相對較小。但近年來,黃金飾品的價格卻越來越大的受到國際金價的影響。
2003年3月,每盎司的黃金價格尚不到350美元。2005年底便突破500美元,而后逐步上升,盡管存在波動,卻始終沒有低于550美元/盎司的價格。時至2007、2008年,國際金價卻一路飛漲,今年3月,金價一鼓作氣,以王者的姿態一舉沖破了1000美元/盎司。
水漲船高,飾金的價格也隨之陡然提升。2004年,廣州名牌首飾的零售價是156元/克,2005年增至162元/克,2006年品牌珠寶店的飾金價格提高到223元/克,即使是一般珠寶店的飾金價格也高出200元。在過去的一年里,飾金價格更是加速增長,去年以來金飾品價格一直維持在270元/克左右。
但時隔不久,在國內各地金飾零售價剛剛調高配合漲勢之時,國際金價卻以令人目瞪口呆的速度在四日之內瞬間下跌116美元。時漲時降,飾金價格也緊跟國際國內金價進行著調整。
2008年春節,廣州市民鄧女士就相中了周大福的一款金飾,以為節后淡季會降價,一直忍著等到了3月。結果,金價不但沒怎么降,還漲了不少?!斑^年時每克275元,我覺得很貴。可3月1日卻又猛漲到283元!”鄧女士無奈的嘆了口氣。
到了3月25日,鄧女士聽朋友說黃金降價了,就立刻奔向店里。但當她看著每克266元的價格時,卻又猶豫起來。國際金價連續暴跌的消息讓鄧女士拿不定主義。但營業員勸告說現在不買,過幾天價格可能又漲起來了,買還是不買?真是個問題了。
也就是這一天,跟隨3月20日黃金價格跌至最低點,全國不少城市都下調了黃金、鉑金、鈀金首飾市場零售價格,此次下調甚至堪稱今年金飾價格持續上漲后的首次“硬著陸”。
三月份黃金市場價格調整幅度之大、調整密度之頻繁,是此前從未有過的。黃金首飾一般是根據國際國內金價調整價格。例如北京的菜百首飾,當國內金價每克有十幾元的浮動、并且兩三天時間以后還一直維持在這一價格水平,就會有五六元的調整;而中金黃金公司下調金價的依據是“國際金價每盎司上下浮動30美元以上就會調整價格”。
雖然緊跟黃金市場行情,飾金價格的變化還是有一定的滯后性。從廣州市場來看,大品牌的飾金價格全部統一。參照3月1日到3月27日的數據,18日的飾金價格達到最高點298元/克,轉日即出現回落,至25日為最低266元/克;同時段,黃金價格在3月14日突破1000美元/盎司,達到頂峰后逐漸回落,至20日跌破920美元/盎司,而后反彈。
作為消費品的黃金首飾,其價格不僅跟緊黃金行情,同時金飾價變化的滯后性在價格下跌的時候體現得更加鮮明,商家為保護商業利益,會保證飾金價有一個平穩期,不會剛剛以高價購進原材料,立即就按行情低價賣出。另外,市場供需對價位的影響也很重要,節日、婚慶集中期是購買首飾的高峰,價格稍高,春節前后、國慶后應為淡季,價位相對低些,但金飾重量不大,因此價差也并不多。

《私人理財》精明眼
至于未來黃金價格走勢,廣東粵寶黃金投資有限公司黃金首席分析師朱志剛提醒市民,短期內金價會徘徊于900-950美元/盎司,但預計今年5月之后將有所轉變,今年最高仍可能達到1000美元/盎司。當前價位較低是投資黃金的良好時段,無論是投資者還是消費者均可伺機買入。
不同城市飾金價略有差別
廣東省于2004年12月開始實施“價費分離”的金飾品零售價改革,首先在廣州地區的105家金飾品零售企業推開,2006年6月在珠三角的珠海、深圳等8個市開始實施。同年9月全省對金飾品零售價實行價費分離改革。
廣東省黃金協會有關人士表示,目前上海福建北京等城市也逐步采取“價費分離”制度。簡單說來,價費分離制度就是金飾價格從原來的每克“一口價”計價方法改變為以“金飾材料價+加工費”的計價方法,兩種價格在銷售時分開標注。而飾金零售價定價是綜合考慮材料費、運費、稅費、場租費、工資等因素制定的。因此,各地飾金價雖然均參考國際黃金價格,但具體價位卻有不同。
3月17日臨下班的時候,杭州百大黃金珠寶商場的李經理接到了黃金調價單,從轉日開始,專柜黃金零售價調高至298元/克,接近300元/克的大關。而上一份調價單的出現僅僅是在三天前的周六,金價調高到了290元/克。當時周大福、金至尊、六福、周生生等都維持到了同一水平,沒想到,才維系了三天的穩定,金價又闖新關口。
也就是在3月18日當天,全國多數城市的金價均達到當地三月份的最高位,但全國各大城市的當日飾金價卻存在一定差距。
各大城市紛紛上調價位,西部城市銀川雖是按兵不動,但金價也并不便宜,仍然高于北京調整后的價格。據統計,北京的金飾價格一直不高,而調整后在全國范圍內仍屬最低。對此,北京黃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炳南分析,這主要是由于北京和外地黃金銷售的主渠道不同。北京銷售黃金的渠道主要是零售業態的綜合商場,而外地銷售黃金的主渠道則是專賣店。相對于專賣店而言,綜合零售商場的成本較低,因此北京的金價在全國來看比較低。北京的低價優勢甚至一度讓倒騰黃金飾品的外地中小商販嗅到了商機,大商場里操著外地口音、一下子就能買走幾十個金戒指,十幾條金項鏈的人不難見到。
《私人理財》精明眼
由于各大城市消費能力差異的原因,不少市民存在這樣的誤區:二、三線城市的消費水平低,金價也應該比一線城市低,因此,不少人選擇在出差或旅游二、三線城市時購買金飾品。但事實未必然,像周大福等著名品牌,均采用全國統一價,不存在地域區別。而普通金飾由于銷售渠道等方面的差異,北京菜百的飾金價格卻時常位列全國最低。

買金條換金飾更劃算
黃金作為一種投資品,流動性非常重要。但是,可以流通的黃金品種是黃金交易所的實物黃金和各家銀行的紙黃金,買到手里的黃金飾品是無法按照標準化的報價和市場規則來流通的。從品種方面來講,標準化的黃金投資品種是統一的,上海黃金交易所提供的實物黃金有兩種:AU9999和AU100g,而黃金飾品則是非標準化的,無法直接交易。由此可見,金飾不能當作黃金進行投資,而從金飾變現中獲利也并不容易。
2008年1月,佛山一家衛生餐具廠的老板黃先生年底資金緊張,黃太太為了給丈夫分憂,把自己多年積累的價值30多萬元的金首飾拿去典當行,結果黃太太驚訝的發現,典當行的黃金首飾回收價格為133元/克,還不到市價的一半,而且回收條件十分苛刻,當金者要提供相應飾品的有效證件,回收價格要依飾品的質量、成色以及個人的資信度等要素定。
另外,黃金飾品本身是一種消費品,在購買過程中,除了黃金自身的價格外,還包含了一定比例的黃金飾品工藝和品牌附加值,其市場成本遠高于黃金。如通過典當金飾變現,回收價格僅參考原料價位,手工費不計其中,所獲取的回報必定小于購買時付出的價錢。
但是,反過來操作的效果便完全不同,廣東粵寶黃金投資有限公司黃金首席分析師朱志剛支招說“買金條換金飾更劃算”。
朱志剛舉例說:以3月25日為例,消費者在廣州品牌金飾店訂購了一整套50克的首飾,按照當天的飾金價格266元/克,工費每克15元,這樣一套首飾下來需要花費14050元。但如果在銀行以每克206.9元購買了50克金條,而后用金條到品牌金飾店換取一套同等重量款式的黃金首飾,除了15元/克加工費,另加10元/克手續費,總計需11595,比直接購買節省2455元。
《私人理財》精明眼
“買金條換金飾品”對于時間充裕的市民來說是一種精明的選擇,付出的是時間成本,但節省的卻是白花花的銀兩。同時,對于那些只把金飾品當作一種保值選擇,隨時準備變現的市民來說,選擇普通金飾要比選擇品牌金飾品劃算得多,因為典當金飾不計算購買時的手工費,典當那些制作質量不太好、手工費較低的金飾反而比名牌會合適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