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來,在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在全國人民和海外中華兒女的全力支持下,在國際奧委會和國際社會的積極幫助下,我們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有特色、高水平的要求,全面實踐“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三大理念,在人民群眾中廣泛傳播奧林匹克精神,扎實推進奧運籌辦工作,已經能夠兌現對國際社會的莊嚴承諾。

全面落實綠色奧運理念,我們高度重視大氣環境治理,下決心對首鋼實施了調整改造,關停了北京焦化廠和化工二廠,先后實施了14個階段控制大氣污染,采取了200多項措施,空氣質量連續9年得到改善。2007年空氣質量二級和好于二級天數的比重達到67.4%,比2002年增加了43天。大力推進生態環境建設,截至2007年底,北京市林木綠化率達到51.6%,山區林木綠化率達到了70.49%,京石高速等“五河十路”兩側建成2.5萬公頃綠化帶,城市隔離地區建成1.26萬公頃林木綠地,三道綠色生態屏障基本建成,城市中心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3%,承諾綠色奧運的7項綠化指標全部兌現。
全面落實科技奧運理念,自主創新取得豐碩成果。我們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將這些成果廣泛應用到奧運場館建設以及籌辦奧運的各領域。比如,國家體育場—“鳥巢”是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鋼結構體育場,在建筑工藝上采用了大量新技術和自主創新成果,突破了安全結構設計以及新型建筑用鋼和焊接施工技術。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采用了國際首創的空間多面體結構和世界上規模最大的ETFE膜結構,突破了室內環境等多項重大關鍵性技術難題。這兩個場館的工程建設均是由中國企業完成的,在結構計算、施工工藝、質量檢驗標準等方面填補了多項國內技術空白。我們在所有奧運場館建設中都廣泛使用雨洪利用、地熱利用、太陽能光伏發電等節能環保新技術,在建筑節能、環境和生態保護、資源可持續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
全面落實人文奧運理念,社會文明進步的水平進一步提高。在奧運籌辦中堅持以人為本,在場館建設、奧運安保、媒體服務等方面都強化了人性化服務的要求。深入開展“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活動,積極開展排隊日、讓座日等活動,實施了禮儀、環境、秩序、服務和賽場五大文明行動,極大地提高了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質。廣泛開展志愿者招募活動,共有110多萬人報名申請參加賽會志愿者,超過了200萬人報名申請參加城市志愿者,報名人數均為歷屆奧運之最,參與奧運、奉獻奧運的“志愿精神”在全社會影響深遠。深入推進奧林匹克文化教育活動,先后舉辦六屆奧林匹克文化節,廣泛開展奧運學校手拉手、奧運知識進社區等主題活動,實施“青少年奧林匹克教育計劃”,使奧林匹克精神在全社會得到廣泛普及。
北京奧運會開幕在即,我們一定要更加奮發努力、更加深入細致地做好奧運籌辦最后關鍵階段的各項工作,把辦一屆有特色、高水平奧運會的承諾進一步落到實處,確保北京奧運會、殘奧會熱烈、精彩、成功,讓國際社會滿意,讓各國運動員滿意,讓人民群眾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