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養鴿業發展很快,隨之而來鴿病的發生也日益增多,尤其是鴿I型副粘病毒病危害最為嚴重,不少鴿場感染本病,損失慘重,值得我們重視。
鴿I型副粘病毒病又稱鴿新城疫,俗稱鴿瘟。是由鴿I型副粘病毒引起,以腹瀉和脊髓炎為主要特征。傳播迅速,發病率高,死亡率大。
本病流行特點為新疫區來勢兇猛,發病率100%,死亡率80%以上。老疫區流行緩慢,發病率、死亡率較低,呈散發性發病,病程緩慢。在有些鴿場,成年鴿不表現臨床癥狀,只有乳鴿、幼鴿發病,大批死亡。
本病初期癥狀為羽毛蓬松,縮頸,精神沉郁,食欲廢絕,體溫升高,出現一翅或雙翅下垂,腳麻痹,病鴿普遍排泄黃綠色水樣糞便,肛門周圍粘有綠糞。出現陣發性痙攣,頭頸扭曲,顫抖和頭頸角弓反張等神經癥狀,約占5%至30%。最后往往因全身麻痹而不能采食或缺水衰竭而死。幼鴿在感染后2天左右死亡。成年鴿感染有部分耐過者,但往往留有神經癥狀后遺癥。

死后剖檢多見腦膜充血,有少量出血點,實質水腫,食道有條紋狀出血,腺胃乳頭出血,肌胃有出血性潰瘍,腸道出血,泄殖腔出血,脾臟腫大。
本病需與禽腦脊髓炎以及鴿副傷寒相區別。禽腦脊髓炎有明顯的震顫,剖檢時可見腹部皮下和腦有藍綠色區,少數幼齡禽的單側或雙側眼睛有同樣的變色區。鴿副傷寒也有水樣或黃綠色下痢及肢體麻痹,但無頸部皮下廣泛淤斑性出血及顱骨、肌胃角質膜下斑狀出血和胰腺大理石狀病變,且用抗生素治療有效。
防制本病最有效的方法是注射鴿I型副粘病毒滅活油佐劑疫苗,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一般在3周齡免疫一次,必要時一周后再重新免疫一次,以后種鴿每年接種一次。可獲得堅強免疫保護力,不發該病。
發生本病后應及時盡早注射鴿I型副粘病毒高免血清,或精制鴿I型副粘病毒高免卵黃抗體,可獲得較高的治愈率。發生本病應立即封鎖、隔離、消毒、嚴禁出售或引進種鴿,對未出現臨床癥狀的鴿,應視鴿群進行疫苗免疫接種,同時應及時向有關專業技術單位求助,制定綜合防疫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