郇 麗
跑得贏還是抱得緊,成為基民兩難的選擇

2008年4月1日下午4點,32歲的北京市基民陳宇(化名)坐在位于北京市朝陽區的國貿大廈辦公室電腦前,喟然嘆息。當日,滬指重挫143點,最低跌至3308點,重新回到2007年4月份的點位。作為一個基民,這是讓陳宇難以承受的事實。
與此同時,隨著3月31日今年一季度最后一個交易日的結束,基金2007年年報和2008年一季度報告也都呈現在陳宇的面前。
根據2007年基金年報,58家基金公司旗下的345只基金在2007年為持有人賺取的總收入、基金管理費收入、基金托管費收入和基金給券商的分倉傭金收入,都出現了3倍以上的增長。
與2007年年報豐厚的收益相比,2008年一季度的基金業績表現卻讓陳宇痛不欲生:截至3月28日,最抗跌的偏股基金東吳雙動力也跌去了基金凈值的4.74%,271只偏股基金今年以來業績全部告負,跌幅少于10%的基金僅有9只,所有偏股基金平均跌去凈值的209%,偏股基金跌幅是滬深300指數的75.5%。
陳宇投資基金是在2007年10月16日股市的6124高點。以300萬元投資基金,大盤在6000點的位置買進,截至4月1日,陳宇已經足足損失了30%。之前,他一直堅持持有。盡管從去年9月20日開始,他所依托的基金研究機構幾次給予他減倉建議,他卻一直因為舍不得而選擇了保守等待,結果從最初10%的損失,到20%的損失,再到30%的損失。
讓他不安的,當然還有他的基金品種配置,這里面包括了大藍籌、指數等風險偏高的品種。
無論對于個人還是機構投資者,今年以來的投資損失似乎是不可避免的。
《中國新聞周刊》從德勝基金研究中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研究員處了解到,德勝基金服務的客戶中,虧損面已經達到90%,虧損程度集中在10%~15%的比例。但該研究員對記者說,10%~15%損失比例,已經超越基準很高了,從投資效果來看是可以接受的。
與去年的風光無限相比,今年偏股型基金明顯失落了很多,據WIND資訊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3月27日,在280多只開放式非貨幣基金中,跌破面值的基金數量已經達到111只,幾乎占據了所有開放式非貨幣基金數量的半壁江山。
另據天相投資顧問有限公司統計數據,今年一季度收益為正的基金全部來自債券基金和貨幣基金,債券基金中帶有股票或打新性質的偏債基金在股市大跌中也全部出現虧損。
恐慌性減持?
陳宇決定贖回手中的基金了。中國股市從2007年10月16日高點調整以來,已經到達最低點,跌幅度已近50%。大跌讓無數陳宇產生了牛熊轉換的恐慌。
從開始買基金就能賺錢,到需要接受10%~15%的合理損失,基金投資者無言面對這個投資市場發生的戲劇性變化。
在此之前,由于2006年基金賺錢效應明顯,2007年基金規模迅速擴張,前11個月新成立的40只基金,股票型基金數量有36只。尤其是8月份以后,新發基金均是一日售罄。然而,從去年八九月份以后,形式發生了變化。新成立的泰達荷銀市值優選、光大保德信優勢和華夏復興3只基金,其凈值都在2007年11月底時跌破面值。
新基金跌破面值,跑不贏大盤成為2007年年末基金的常態,綜合各方面數據來看,到2007年年底,跑贏滬深300的基金只有10多家。若與股市大盤相比,幾乎所有的新發基金都未能跑贏同期大盤,個別基金甚至跑輸了業績基準,也就是說,在基金發行最火爆時期沖進去的投資者,大部分都沒有得到回報或回報很少。
通常情況下,基金業績有兩種比較方式,一是將全部基金或同組基金放在一起進行排名,二是基金與事先確定的基準進行比較,事先確定的基準就是基金的業績比較基準。
安信證券首席基金分析師付強解釋說,基金公司不會設置較低的業績基準,首先專業的基金投資者對業績基準的認知度較高,其次基金公司需要對基金經理進行內部考核,基金業績能否超越業績基準是重要考核方面。
如果,2007年底基金的表現是低落的開始,那么我們來看看從年初到現在基金業績的集體表現,一季度基金投資損失為2811億,截至3月27日,在280多只開放式非貨幣基金中,至少100只基金跌破面值,占所統計基金總數近40%。而且,大多基金的收益率落后平均水平,收益率最差的基金只有30%左右的收益率,收益最高的達到180%,基金業績分化嚴重。
德勝基金研究中心的投資策略報告中分析稱,跌破面值的基金,多數為去年下半年以來發行的新基金,以及在下半年大盤高點時進行拆分營銷,或大盤高點時大比例分紅的基金。陳宇手中的基金便在此列。而去年前三季度買進基金的基民大部分還沒有虧損,大多還在觀望。
基金凈值的大面積縮水,必然要面對大量陳宇們的贖回。從公開資料來看,今年1月份,基金共遭遇80多億份額的贖回,3月中下旬以來,某銀行基金申購贖回比例高達1:7。
另據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初步測算,今年一季度基金贖回量超過1000億元。從去年10月17日大盤調整以來,調整已經5個半月,如果股市連續調整6個月,基民更大規模的贖回潮將至,如果股指再下挫10%,更多的基民會被震出。
靈活的堅守?
基金凈值的大面積縮水,與基金重倉股的深幅調整有關。剛剛過去的3月中,基金重倉股的跌幅驚人,72只個股中有68只出現下跌,其中跌幅較大的云南白藥、長安汽車、中國石化同期跌幅都在26%以上,而同期跌幅超過10%的達53只。
面對系統性風險,基金管理人并沒有更好的方法應對。對陳宇等普通基金投資者而言,若缺少市場判斷,則只有無窮等待。但是,假如4月份、5月份的宏觀經濟數據以及企業的運行數據不良的話,繼續等待無疑是增加自己的風險。
德勝基金研究中心的研究員并不建議自己的客戶被動地等,而是采取靈活的策略。他們認為3500點以下的下跌空間不大,倉位不重的客戶可以選擇適度買進,大跌大買,小跌小買,不跌不買。但是,對于始終高倉位的客戶,還是要趁反彈,選擇性地減倉,逐步減掉那些風險高的品種。
從德勝基金研究中心對投資者的觀察來看,目前的投資者顯得比較激進,一種至今滿倉,幾次建議都不出貨;另一種,建議適度減倉的時候,則完全斬倉出去。從現在來看,后者的激進反而保住了2007年的全部收益。
然而,靈活地操作并不容易,畢竟基金的波段和股票的波段操作完全是兩碼事,股票200點的空間就可以做波段,基金200點則沒有任何意義。因為對于幾十億、上百個億的資金而言,不可能要求它在300~500的空間內調整其持倉結構。大資金反而不能跟蹤市場熱點、和反彈熱點,它只能基于自己的策略判斷,執行自己的策略操作。
而現實情況是,像陳宇這樣的基民,大多數都是在去年從股民轉過來的,帶有買賣股票的風格和心理預期。陳宇們有比較高的資金實力,最起碼是幾十萬的投資資金,具備長期投資的基礎,卻多沒有長期投資的方法。
德勝基金研究中心的研究員介紹,其代理的客戶中有一個擁有上千萬資金的客戶,居然配置了30多只基金,幾乎擁有了市場十分之一的配置,但這種配置實際起不到資金配置的效果。
德勝基金研究中心的調查數據顯示,多數基民的基金組合收益情況與他們原先設想的目標相悖,至少有70%以上投資者的基金組合沒有跑贏基金業平均水平。
而從現實的操作來看,德勝基金研究中心并不建議客戶被動等待,而應逐步地修正倉位和品種配置,非一次性的做顛覆性退出。盡管高盛等大機構唱空4、5月份的經濟數據,但德勝基金研究中心認為,這些機構都帶有自己的決策特點,高盛自然有很強的研究實力,但他同樣希望參與中國經濟,那當然是在越低的地方撿到越便宜的貨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