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夏琳2002年4月結婚,婚后,二人就一直居住在我父母所有的房子內。2007年5月,我和她因感情不和辦理了離婚登記。離婚時,我們達成協議:家庭財產全部歸夏琳所有(其中包括被告父母的上述房產)。我的父母知情后,向法院提起訴訟,索回了房產。
我的父母要回房產后,夏琳找到我,要求給予補償,我拒絕了。2008年5月,夏琳將我告上法庭,稱房產已被我的父母要回,應由我補償給她相同地段、同等價值的房屋一套。離婚時,我已將全部家產分給了夏琳,現在再讓我補償她房產,我覺得不公平,堅決不同意她的要求。請問編輯,我還應該補償她房產嗎?
——氣憤的劉濤
根據我國婚姻法及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夫妻離婚時對共同財產可以協議處理。你和夏琳無權處理你父母的房產,但處理共同財產的協議是合法有效的。雖然夏琳取得的房產被你的父母要回,但由于雙方已將全部家產分給了夏琳,在你未取得任何財產的情況下,再補償她財產,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對你也不公平。所以,你沒有必要補償她房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