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壞心情劃個邊界,給生命以更多的勇氣和毅力。
他出生在內蒙古一個邊遠小城,8歲那年,父親不幸去世:10歲那年,相依為命的爺爺又離開了他。母親的工資不高,卻要養活包括他和哥哥在內的三口人,其艱難可想而知。他小時候很淘氣,常常挨媽媽的打,一天至少被打兩次。如果哪天沒挨打,他自己也會覺得奇怪。隨著年齡的增長,他慢慢變得懂事,考上了大學。大學畢業后,他來到《中國廣播報》做記者,結了婚。由于單位沒有分配住房,一年內,他居然搬了六次家。1993年,中央電視臺新上了一個叫《東方時空》的欄目,他跑去兼職做策劃。好心的制片人看到這個小伙子思維敏捷、語言犀利,覺得可以讓他試試主持人的角色。他不是學主持出身,發音有很大的問題。當時央視規定念錯一個字罰50元,有個月,他被罰光了工資,還倒欠欄目組幾十元。他是從《中國廣播報》借調到中央電視臺的,假若不能勝任現在的工作就要被退回去,那段時間,他的情緒壞到了極點。在地震災區都江堰市一個中學的課堂,充當心理老師的他說:“那一年,我有連續四五個月的時間一分鐘都睡不著,天天琢磨著自殺,不想活了。因為不愿意說話,妻子在我身邊,我們倆也只用筆交流。”在妻子的幫助下,他每天都苦練普通話,對一些生僻字和多音字更是反復朗讀;他還經常在嘴里含一顆石頭,練習繞口令……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他可以說一口標準的普通話了。兩年后,他獲得“金話筒獎”,隨后,他正式調入中央電視臺。
他就是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巖松。
人生一世,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風雨坎坷,有時你的心情甚至壞到了無可復加的程度。這個時候,我們要完全無視壞心情是不可能的,但你完全可以給壞心情劃個邊界,不讓它壓垮自己。白巖松無疑是懂得劃這樣的邊界的。
給壞心情設個邊界,需要長遠的眼光引路。人其實是一種很有潛質的動物,只要你踏踏實實付出努力,你做成的事有時連自己也會感到驚訝。關鍵是我們不能把一時的困境當成生命的全部,放棄原本具有的夢想。只有懷抱一種“明天會更好”的信念,我們才能走過人生的溝溝坎坎。壞心情往往是由不良處境引起的,我們要給它劃個邊界,還得依賴一絲不茍的行動。白巖松后來拋掉了壞心情,變得非常自信,原因很多,主要的還在于他加大了對工作的精力投入。工作出色了,不再擔心自己會遭受某種接受不了的事情,心情自然也開始變好。
人一生相伴最久的人是自己,給壞心情劃個邊界,實際上就是要給生命以更多的勇氣和毅力,給幸福和快樂更多的機會。
(摘自《湘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