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夢幻,水母和章魚從海里升起,解脫重力的束縛,在空中漂浮,在你四周環繞。觀看布拉施卡父子用玻璃塑成的海洋生物,常常讓人產生這樣的錯覺。是的,它們是玻璃做成的身體,是一對德國父子100 百多年前的杰作。它們是博物館中的精靈,是生物學與藝術的結晶。
Doto coronata
皇冠海蛞蝓
海蛞蝓是一類海生腹足綱動物,背上樹枝一樣的凸起既是呼吸器官,也是防范天敵的刺細胞。布拉施卡用玻璃單獨燒制了每一個凸起,用膠水黏接起來,用紅筆點出海蛞蝓身上的每一個鮮艷斑點。而最后刷上的一層清漆,恰好和海蛞蝓身體表面的粘液一模一樣。
Tubularia
海筒螅
一位博物館館長參觀過布拉施卡的工作室,驚嘆于他們使用的工具如此簡陋。而且19 世紀的玻璃燒制技術還不能和現在相比,布卡施卡父子的作品如此精巧,只能歸功于他們天才的手藝。這一件海筒螅的模型,就是用最簡單的玻璃鉗,將軟化的玻璃拉伸成形狀各異的觸手,逐個黏結而成。
Physalia physalis
僧帽水母
再美麗的水母一旦撈出水面,精細的觸手也會消失,變成軟塌塌的一灘果凍。只有布拉施卡制作的玻璃模型,能夠讓人們在空氣中摸到僧帽水母的觸手。活的僧帽水母擁有毒性強大的刺細胞,人的手指被蜇到后會立即紅腫。布卡施卡用彩色玻璃拉制了彎曲的觸手,也分別燒制了簇擁著的營養體、生殖體和指狀體。
Forskalia edwardsii
翼鐘水母
Praya cymbiformis
船型帕臘水母
海洋生物像流蘇一樣的觸須不能用玻璃直接拉制,否則一觸即碎。不同尺寸的銅絲解決了這個困難,同時襯托得半透明的水母身體輪廓分明。這是翼鐘水母和船型帕臘水母。
Carinaria lamarcki
拉氏龍骨螺
生物學家們至今還在驚嘆,拉氏龍骨螺的每一個細節,都在三個吹制的空心玻璃球上表現出來。而布氏父子的參考資料只有一本手繪的圖冊。真實世界中的拉氏龍骨螺只有兩厘米大小,是一種介于蝸牛和蛞蝓之間的軟體動物:它的螺殼高度退化,無法把軀體縮進殼里。
Octopus macropus
巨足章魚
布拉施卡父子的許多杰作已經逸失:或是被盜,或是因為保管不善而破碎。這是唯一保存下來的一只玻璃大章魚。和其他作品不同,它是由一整塊玻璃熔融拉制而成。
Tubularia larynx
咽喉筒螅
某些海洋生物很難分辨究竟屬于動物還是植物。咽喉筒螅是一種固著在波羅的海海底巖石上生活的水母,看起來更像是粉紅的花朵。哈佛大學博物館的館長參觀了這些作品,決定為布拉施卡父子提供一個終身訂單,讓他們為博物館制作玻璃植物。
Aurelia aurita
海月水母
這是海洋中最常見的水母,傘邊華麗的絲線其實是用來獵食小動物的刺絲囊。布拉施卡父子用熔融狀態的玻璃邊吹邊拉,塑造出上百根栩栩如生的細絲。
布拉施卡傳奇
布拉施卡家族是威尼斯有名的玻璃世家,而父親里奧波德· 布拉施卡出生于捷克,后來移居德國德累斯頓。年輕的里奧波德為標本商制作玻璃眼球,但是這遠不能滿足他對博物學的激情。19 世紀中期正是博物學的黃金年華,里奧波德開始按照植物圖譜制作玻璃花朵,很快在玻璃師圈子里小有名氣。1860 年,德累斯頓自然博物館決定將里奧波德的作品展出。很快,各大博物館的訂單紛紛而至,大部分是海洋生物,因為當時的標本制作工藝還不成熟。
1857 年兒子魯道夫· 布拉施卡出生,長大后和父親共同工作。1890 年以后,他們的精力全部放在了哈佛博物館的訂單上,留下了作品4000 多件。據說到哈佛博物館參觀的人,常常詢問:傳說中的玻璃花兒到底在哪里?他們根本不相信眼前的生物就是玻璃制作的。
布拉施卡一家人合葬在德累斯頓。父親里奧波德于1895 年逝世后,兒子魯道夫繼續為哈佛博物館制作玻璃花朵,直到1936 年。3 年后他也與世長辭,沒有留下子嗣,布拉施卡家族玻璃技藝的秘密被帶進了墳墓。到了20 世紀下半葉,標本制作工藝提高,博物館不再重金收購玻璃生物,布拉施卡父子的杰作成為絕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