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造神舟,也會清理垃圾
觀看翟志剛在太空打開神舟七號艙門,艱難地挪出每一小步的現場直播時,腦子里突然閃過一個念頭:如果一下子沒抓穩,翟志剛是不是從此遨游太空,變成常說的太空垃圾?這種事情后來當然沒有發生,不過如果假設成立了,國家會怎樣來召回翟志剛呢?不知道歷史上是否出現過類似的事故。
太空垃圾比地球垃圾的殺傷力強大很多,1986 年“阿麗亞娜”號火箭進入軌道之后不久便爆炸,成為564塊10 厘米大小的殘骸和2300 塊小碎片,這些殘骸使兩顆日本通信衛星“命赴黃泉”。類似這樣的悲劇還有很多,據說目前約有3000 噸太空垃圾在繞地球飛奔,這個數量還在以每年2% ~5%的速度增加。如果一直不給太空做大掃除的話,可能到2300 年,任何東西都別想進入太空了,當然也包括神舟N 號。如果還想我們的后輩子孫也像我們今天一樣興奮地觀看神舟發射的話,除了會造舟,還要會做大掃除。
廣州 許耀暉
揭開細菌的假相
人的一只手掌上有100 多萬只細菌,其中有些是有益的。某個香皂廣告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不停地強調該香皂對細菌有近乎一網打盡的殺傷力,可以24小時持續保護大人和小孩的健康?!段覀兪蔷欧旨毦环秩恕穮s揭發了另外一個事實:哥們,我們身體中90% 的細胞都是細菌。換句話說,把細菌都殺了,我們也掛了,還談什么健康?
這其實是又一出生生相克的戲碼。寄居在我們體內的細菌分為有益菌群和有害菌群,這些好家伙和壞家伙在我們體內和平共處,維持平衡狀態。這個平衡一旦打破,人的身體機能就可能改變了,將身體提前送入衰老期,比如,一般60 歲以上的老人,有益的乳酸桿菌會大量減少,而有害的魏爾希氏桿菌數量劇增。想想吧,如果失去了有益菌群的保護,你會變成什么樣子?
洛陽 張冰銳
占星家和科學家的關系
認為占星家和科學家是“勢不兩立的雙方”,這種觀念很可能是科學家或科學主義者單方面的情緒。科學家不是占星家的敵人,恰恰相反,是很好的伙伴,占星家會安靜地等待天文學家對新發現做出判斷,以修訂自己的體系。西方的占星家認為,世界上只有他們的占星體系是能夠容納天文新發現的。
幾年前,當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天文學家邁克#8226; 布朗發現所謂“第十大行星”的時候,占星者們就渴望從天文學家那里了解它。它的運行軌道,它會否成為第十大行星,還有它最終會被取個什么名字,這些都直接影響到占星學理論的更新。他們認為,如果它是大行星的話,它會像其他行星那樣深刻影響人們的生活。面對可能的第十大行星,占星者們坐在一旁靜觀其變,分享新發現帶來的快樂。
廣東 周冠同
固碳#8226; 低碳
某一天,撒哈拉沙漠鋪滿了太陽能電池板,內蒙古至新疆一帶豎滿了風車。我在想,在它們正常工作期間能減少多少碳排放量——那一定大過生產、維護它們本身所需要的碳排放吧。但我相信它們對大氣環流的影響也應該大到能讓我們察覺得到了。
如果甲烷在自然界中沒有一個自然消除的過程,那我相信反芻動物在地球上生存這么多年所產生的甲烷早就可以使地球變成一個大蒸鍋了。所以拒絕牛奶的朋友大可不必戒掉這一香滑記憶,除非您乳糖不耐。
我們目前以至將來很長一段時間都離不開石油、煤炭、天然氣等等這些含碳能源,而且還擺出一種不用完不罷休的架勢。在沒有找到更高效、更方便、更經濟的替代能源之前,任何一位環保衛士都不可能完全擺脫對含碳能源的依賴。但至少我們應該意識到——我們從地下釋放多少碳,我們就應該在地上固定多少碳。
北京 黃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