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蘭,河南省第二實驗中學高級教師,化學特級教師。曾榮獲省、市級優質課獎、全國初中化學競賽(天原杯)園丁獎、化學競賽優秀輔導獎。
一、“物質構成的奧秘”課標解讀
學習本單元,同學們對物質組成的認識要由宏觀上升到微觀,由現象深入到本質,探究物質構成的奧秘之所在:認識元素的概念,從宏觀上了解物質的組成;知道分子、原子、離子都是構成物質的微粒,認識物質的微粒性和多樣性,并能用微粒的觀點(分子、原子、離子)解釋日常現象,如氣體的壓縮、擴散,不同液體混合時體積的改變,以及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本質;認識原子的構成,能從質子、中子、電子、電性、電量、相對原子質量等方面建立原子模型。
本單元知識在河南省每年化學中考試卷中占9~11分,常以選擇、填空題形式出現。
二、理解和應用元素、分子、原子、離子的概念
教材中把元素的概念分3次呈現出來。第1次是在教材第3頁:“利用化學方法分析眾多的物質,發現組成它們的基本成分——元素其實只有100多種。”告訴我們元素是組成物質的基本成分。第2次是在教材第46頁:“通過對水的生成和分解的研究,確認水是由氧元素和氫元素兩種元素組成的。”第3次是在第73頁,用原子結構的知識給元素定義為:“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核內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課本從不同層面闡明了元素的概念,中考試題多由現象到本質的層面上命題。
例題 (2007年河南B卷)油炸食物不宜多吃,因為食油長時間煎炸后會產生丙烯醛(C3H4O)等有毒物質。下列有關丙烯醛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丙烯醛屬于氧化物
B. 丙烯醛由3個碳原子、4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
C. 丙烯醛中碳、氫、氧三種元素的質量比是9∶1∶4
D. 丙烯醛在空氣中的燃燒產物一定只有二氧化碳和水(答案:C)
請你思考:為什么C項是正確答案?
同學們要從本質上認識元素的概念,就要知道質子數決定元素的種類。如鈉離子( )和鈉原子( )都是鈉元素,雖然核外電子數不同,但質子數相同。鈉離子( )與氖原子( )雖然核外電子數相同,但質子數不同,所以是不同的元素。
同學們要知道,元素是描述物質的宏觀概念,所以只有種類之分,沒有個數的含義。比如描述一種物質的宏觀組成和微觀構成通常有四種正確說法。以水為例:① 水是由氧元素和氫元素兩種元素組成的(宏觀對宏觀);② 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宏觀物質由微觀粒子構成);③ 水分子是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的(微觀對微觀);④ 1個水分子是由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的(個數對個數)。請同學們仔細體會以上四種說法,其本質區別就是不能相互交叉使用概念。現在同學們應明白“水是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的”說法為什么是錯誤的。
三、認識微粒構成物質的多樣性
同學們可能難以判斷哪些物質是由分子構成的,哪些物質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哪些物質是由離子構成的,但要記住幾個典型的例子就不會太難了。如NaCl,根據原子結構,鈉原子易失去1個電子形成陽離子,氯原子易得到1個電子形成陰離子,所以氯化鈉就是由陰、陽離子構成的化合物。像氯化鈉一樣由活潑金屬和活潑非金屬通過電子得失形成陰、陽離子結合成的化合物為離子化合物。它們經歷了原子→離子→物質的形成過程,如:氯化鉀、氧化鈣等。像水、二氧化碳、氧氣等都是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它們經歷了原子→分子→物質的結合過程。像碳單質、稀有氣體等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即原子→物質。
思考一下:
1. 右圖是物質與其構成微粒之間的關系,請將正確化學用語填入方框內。
2. 同一種元素可組成的物質有( )。
A. 單質或純凈物B. 氧化物或化合物
C. 單質或混合物D. 化合物或混合物
答案:1. 原子 2. C
責任編輯/侯秀姣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