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首先估計了使我國經濟增長率最大化的最優能源——資本比率,并測算了實際能源-資本比率與最優能源——資本比率的差距。分析結果表明,實際能源——資本比率與最優比率差距的變動趨勢為:大→小→大→小,并且近年來我國實際能源——資本比率仍高于最優值。最后提出了在保持最優能源——資本比率的前提下降低能源消耗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能源消費 經濟增長 能源價格 最優能源——資本比率
一、問題的提出
近年來,隨著能源價格以及我國能源消費彈性的不斷上升,降低經濟增長中的過高能耗成為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但是經濟增長對能源消費存在依賴性,如果節能降耗超過一定界限,繼續控制能源消費將損害經濟增長。因此,節能降耗應該遵循一個原則,即節能降耗必須在不影響經濟增長的前提下逐步推行。那么,我國應該將能源消費特別是能源——資本比率降低到什么程度,才能既保證經濟增長率最大化,又能杜絕能源浪費呢?這在以往的研究中并沒有給予充分的回答。本文擬做一嘗試,期望測算出實現我國經濟增長率最大化的最優能源——資本比率,然后將其與我國實際的能源——資本比率進行比較,并在此基礎上為兼顧經濟增長和節能降耗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二、我國最優的能源——資本比率
根據Young-Seok Moon,Yang_Hoon Soon(1996)所給出的科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Y=AkαE1-β(0<α<1為常數)可知,產出Y是通過投入資本K和能源消費E的生產出來的。根據筆者的研究,能源強度τ=E/Y和經濟增長率之間的關系是倒U字型,并且得出使經濟增長率最大化的最優能源強度τ*=(1-α)/β(β為能源價格)。根據上述結論,因為τ=E/Y=(E/K)α,所以能源——資本比率E/K和經濟增長率之間的關系也應是倒U字型,應該存在使經濟增長率最大化的能源-資本比率(E/K)*=[A(1-α)/β]1/α。在α為常數的情況下,(E/K)*的大小取決于能源價格β的大小,能源價格β上升將使最優的能源——資本比率(E/K)*降低,而能源價格β下降將使最優的能源——資本比率(E/K)*上升。
下面我們來看我國的最優能源——資本比率(E/K)*。由于不能得到能源價格β,所以無法直接計算通過(E/K)*。但是我們可以借鑒Young-Seok Moon,Yang_Hoon Soon(1996)的思路,先計算一個基期最優能源——資本比率(E/K)*基期,然后通過(E/K)*=[A(1-α)/(EPIβ基期)]1/α=[A(1-α)/β基期]1/β/EPI1/α=(E/K)*基期/EPI1/α就可以得到基期以后各年最優的能源——資本比率。其中EPIt為能源價格定基指數,本文用燃料類商品零售價格定基指數近似表示(見圖)。
實際上,我們仍然無法直接通過[(1-α)/β基期]1/α計算出基期的最優(E/K)*。但從圖中1978年~2004年我國燃料類商品零售價格指數曲線可以看到,燃料價格在1978年~1987年間變動卻非常小。如果我們忽略這個微小的變動,假設1978年~1987年燃料價格是不變的,那么這個粗略的假設就向我們提供了一個可能性:由于能源——資本比率E/K和經濟增長率的關系是倒U字型,所以可以通過=c+α1τ+α2τ2+ε來估計這一既定的未知價格下的(E/K)*。根據函數有極大值的條件可知,關于E/K的二階導數應該小于0,即α2<0。其中(E/K)*由下式決定:α1+2α2(E/K)=0,即(E/K)*=-α1/2α2。
資料來源:各年《中國統計年鑒》。
我們采用最小二乘法得到最終估計結果為,R2=0.2588 DW=1.5046。其中資本的數據是根據郭慶旺等的計算方法所構造出完整的1978年~2006年(1978年為基期)的數據。雖然估計時可用的樣本容量很小,但我們還是可以得到1978年~1987年間的最優(E/K)*=8.5。將(E/K)*=8.5與1978年~1987年間我國實際能源-資本比率對照后發現,1983年的實際能源-資本比率(E/K)1983=8.4731更接近于這個最優值(見表1)。并且通過觀察1978年~1987年我國的經濟增長率可以發現,最大化經濟增長率的確出現在1983年(見表1),因此這一估計結果還是可信的。于是,我們用1983年的作為基期近似地來計算我國各年的(E/K)*。
從圖可以看到,我國燃料類商品零售價格在1988年開始迅速上升,尤其近幾年急劇上漲的趨勢更加明顯。根據(E/K)*=[A(1-α)/β]1/α可知,與能源價格上漲相對應,最優能源-資本比率必將下降。下面我們就可以大體計算出能源價格上漲后我國的最優(E/K)*,以及其與實際E/K的差距。我們首先計算出以1983年為基期的我國各年燃料類商品零售價格指數EPI(1983年=1),并且知道在某一價格水平下基期1983年的能源-資本比率基本是最優的,其數值大約為(E/K)*基期=8.5,然后通過(E/K)*=(E/K)*基期/EPI1/α就可以得到各年的最優(E/K)*當然這里還存在一個問題,就是α的取值對(E/K)*=(E/K)*基期/EPI1/α的影響,如果0< α<1取值越小,那么最優(E/K)*將越小,反之,將越大。我們任意選擇α的值,假定α=0.90和α=0.50,我們計算了2000年~2006年時的(E/K)*,并將其與實際E/K進行比較,其具體數值見表2。
注:以上價格指數(1983=1)是根據各年《中國統計年鑒》中相應價格指數(1978=100)計算得到。
表2中數據表明,無論α取何值,近年來我國實際E/K遠遠大于(E/K)*,并且二者差距的演變軌跡為:大→小→大→小。從第(1)欄中實際能源——資本比率數據可以看到,在2002年以前,由于經濟體制改革對能源X低效率的改進、產業、產品結構和能源品種結構的優化以及能源消費結構變化等原因,我國實際能源——資本比率是下降的,但是能源——資本比率不斷降低的趨勢并沒有持續下去,在2002年達到一個較低值后,從2003年起重新開始上升,由于國家采取了及時有效的節能降耗政策和措施,從2005年起實際能源——資本比率重新出現下降,并且達到了近年來的最低點。那么這是否意味著2006年的能源——資本比率已經小于最優值?答案是否定的。第(4)欄和第(6)欄的實際能源-資本比率和最優比率的數值顯示,2006年我國的實際能源-資本比率肯定大于其最優值。這表明,在現階段我國工業化的進程中,經濟增長仍然具有明顯的數量擴展特點,高度依賴于能源的供應和消費,經濟增長的高耗能特征依然沒有完全改變。因此,節能降耗任重而道遠。
三、政策建議
本文結論表明,雖然近幾年我國實際能源——資本比率與最優比率的變動趨勢經歷了“大→小→大→小”的過程,但實際能源——資本比率還是遠高于最優值,這其中的政策含義可能值得我們注意:
第一,我國經濟增長嚴重依賴于能源的消費,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費之間存在著極不和諧的狀況,必須迅速降低能源消耗。具體來說,在短期內,應該采用市場調節與管理相結合:(1)逐步取消對能源價格的管制,改變能源價格無法反映供需關系、無法調節能源使用的現狀,充分利用市場形成能源價格以引導能源消費;(2)國家可以在短期間內通過節能以及稅收等措施進行嚴格管理,使能源浪費嚴重的現象得到有效控制。從長期來看,節能降耗最終必須依靠技術進步。國家應調整現有的科技政策,將政策重點傾斜在研究和采用能源開發、利用的新技術;并引導和鼓勵開發、應用并推廣節能技術,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從而實現能耗的降低。
第二,節能降耗必須以保持最優能源-資本比率為前提。盡管節能降耗勢在必行,但是對我國這樣一個經濟欠發達國家來說,加快經濟增長無疑應該是第一任務。因此,我們必須全面而正確地理清、認真地處理好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使二者得以有效的協調、兼顧,將節能降耗建立在最優能源——資本比率的前提下,這對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都極端重要,這也是我國政府在制定經濟發展戰略和經濟政策,以及能源戰略和能源政策時必須考慮的問題。
參考文獻:
[1]John Asafu-Adjaye.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consumption, energy price and economic growth: time series evidence from Asian developing countries[J].Energy Economics,2000(22)
[2]丁建勛:我國能源強度的最優規模實證研究[J].現代財經,2007(2)
[3]丁建勛:最優能源強度與我國經濟增長[J].財經科學,2007(4)
[4]張明慧 李永峰:論我國能源與經濟增長關系[J].工業技術經濟,2004(4)
[5]郭慶旺 賈俊雪:中國潛在產出與產出缺口的估算[J].經濟研究,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