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6日)
美國《時代》
拯救消瘦的經濟
在今年的美國總統大選中,經濟成為選民關注的頭號問題。地產泡沫、次貸危機、陷入困境的衛生保健系統以及缺乏安全感的工作……想要解決上述問題,未來新總統在經濟政策上的新動作就變得非常重要,建立一個更靈活有效的社保新系統也是他工作的當務之急。
(5月26日)
美國《新聞周刊》
雙相障礙中成長
雙相障礙是一種會反復引發癲狂和壓抑癥狀的精神疾病。科學家發現,兒童大腦中調節情緒的一塊被稱為“扁桃體”的區域活動過于頻繁,而控制理性思維的大腦額葉前部皮層活動不足,是引發雙相障礙的原因。對于雙相障礙兒童來說,世界是一個危險和美麗并存的地方。
(5月17日)
英國《經濟學家》
金庫門口的野蠻人
自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后,幾乎所有的西方銀行都在艱難度日,但西方金融系統面臨的最大危險并不是贏利能力的下降,而是外界對其運作機制的不信任。首先,現有金融機制下,最大贏家是銀行,而不是顧客、股東或是整體經濟;其次,次貸危機折射出銀行操作的不透明以及對高風險資產的運作不當。不過我們在批評之前,必須明白一點,那就是泡沫、溢價和危機本身就是西方金融系統的一部分。眼下的當務之急,是要在金融系統內推進各項變革,比如通過操作的透明化,利用市場機制來逐步完善金融系統本身;或是敦促監管機構全面審視金融風險,加強金融監管國際合作;此外,還要讓銀行學會居安思危,在好年月時就要構建好應對未來危機的防御措施。這些措施雖然代價不菲,但它們將能讓金融系統變得更為安全。
(6月)

日本《文藝春秋》
回歸“大政治”
自民黨前干事長麻生太郎與內閣前官房長官與謝野馨呼吁回歸“大政治”。兩人都在覬覦福田的首相席位。與謝野馨認為,因為小問題選民最容易理解,于是政黨不斷把眼光放在小問題上,結果世界政治在向大的方向轉變,而日本政治卻越發矮小化了。麻生也認為,政黨黨首總是在議論小政治。
(5月19日)
德國《明鏡》
保護自然的代價
聯合國自然保護組織發表的一份報告指出,德國7000多個自然保護區和100多個野生公園的絕大部分區域沒有達到恢復原生態的要求。專家要求政府下大力氣減少對自然保護區的侵犯,停止在這些區域內進行探油、挖煤等活動,以達到阻止動植物種類繼續減少的目標。

(5月15日)
法國《新觀察家》
達爾科:薩科齊的輕騎兵
法國教育部長達爾科原以為政府和中學之間的沖突之火已經熄滅了,沒想到5月15日仍然發生了一場大的抗議。法國政府4月宣布計劃削減教育系統中1萬多個工作崗位,并把職高由4年減為3年,由此引發了法國中學生游行,巴黎數百所中學教學秩序陷入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