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思想解放與政治進步》
俞可平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定價:35元
中國的民主政治是一種“增量民主”,將遵循三條路線:以黨內民主帶動社會民主;逐漸由基層民主向高層民主推進;由更少的競爭到更多的競爭。
《馬未都說收藏(家具篇)》
馬未都
中華書局
定價:29元
人們了解歷史有兩個途徑——文獻和證物。在馬未都的收藏故事里,有說不盡的歷史,這是文物帶給人們的樂趣。
《中國女性的性別與性相》
[英]艾華
江蘇人民出版社定價:18元
包括對女嬰的態度、性教育、戀愛婚姻、女性在婚姻中的角色、賣淫、同性戀等,作者對半個世紀中國女性相的縱向研究令人驚嘆,帶來了不同思維方式和文化背景的全新視角。
《左岸:從人民陣線到冷戰期間的作家、藝術家和政治》
[美]赫伯特·洛特曼
新星出版社
定價:34元
從上個世紀30年代一直到冷戰時期,是法國歷史上的一個傳奇時代,巴黎作為世界知識分子的集散地,成了藝術家和文人離開珍愛的象牙塔進入世界舞臺的角斗場。
《茶葉之路:康熙大帝與彼得大帝的商貿往事》
鄧九剛
新華出版社
定價:35元
由于茶葉之路的存在,使17世紀和18世紀世界東西方構成了兩個中心,而這個國際商道的兩個端點——中國和俄羅斯,走的是兩條完全不同的道路。
被忽悠出來的強權
黃鐘
《世界主義與民族國家》是德國歷史學家梅尼克的頭部重要著作,初版于1907年。梅尼克生于1860年代初,對那時的普魯士,馬克思這樣描述過:“如未經政府批準,你們不能活、不能死、不能結婚、不準通信、不能思考、不能出版、不能做生意、不能教書、不能學習、不能集會、不能開工廠、不能遷移,無論什么事都不能做。”
那是一個政府主導的時代,一個權力當道的國度。到了第二帝國橫空出世,這種本色不改。可就在這樣一個帝國里,梅尼克一帆風順,發表《世界主義與民族國家》的時候,他在弗萊堡大學當教授呢。和馬克思不同,梅尼克不是那個時代官方精神和制度的叛逆者,在有皇帝的國度里,梅尼克是個君主主義者。
當時許多國家把德國當成學習的榜樣,德國不僅輸出克虜伯大炮西門子產品,也輸出價值觀。且不說在梅尼克出生之前,德國已經產生過康德、黑格爾、克勞塞維茨、歌德、席勒等等世界文化史上的巨匠,就是在《世界主義與民族國家》出版前后,德意志帝國四位臣民獲了諾貝爾文學獎。
可就是在這樣一個如日中天的國家里,梅尼克卻在他書里探討,作為世界民族文化個體的“德意志文化”,如何從世界主義的迷夢中覺醒?這不免會讓人有點納悶,從歌德的《浮士德》、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到叔本華的《作為意志與表象的世界》、尼采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都不是拾人牙慧呀,在一個如此群星璀璨的國度,琢磨這么個玄玄乎乎的問題干嗎呢?
事實上,德國沒有可能孤立地發展自己的文化,它不能不面對文化的交流與碰撞。德國地處歐洲的中央,四周什么思想都有,況且英國、瑞士都是共和國,法國人更是思想五花八門,最后連君主都被革命掉了。想想也是,倘若德國人都像馬克思那樣,看到普魯士今天抓這個人,明天禁那張報,就覺得渾身不自在,對別國保障國民政治自由的做法心向往之,豈不威脅了帝國政權的安全?
因此,要防止臣民見異思遷,就得想法子。其中一個法子,就是強調“德意志文化”的獨特性,增強臣民的“文化免疫力”,以排斥朝廷所不樂意的思想文化,培養臣民的“文化自覺”,以養成自覺地、條件反射似地排斥朝廷所不喜歡的思想文化。作為《歷史雜志》的主編,梅尼克地前任特賴奇克就特別的強調德意志文化的獨立性,呼吁德意志民族返回固有的理想主義傳統,反抗“西方”和“現代”的挑戰。擔心德意志文化喪失獨立性也好,反對世界主義強調德意志民族文化也罷,都不過只是想構筑一道德意志帝國的心理長城,以防止德意志帝國演變成共和國。
其實,籠統而言,每一個國家既需要有保守,也需要有創新。但是,保守什么,創新什么,怎么保守,怎么創新,具體到國民個人,保守或創新,堅持或解放,固有或外來等等這些名號,都會被強勢的權力翻手為云覆手為雨地作為壓制國民的工具和借口,而且可憐的國民被人賣了耍了,很可能還會樂滋滋地幫著數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