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佳
“美國需要一個統一的監管機構”
從去年夏天開始,美國先經歷了次貸危機爆發,其后花旗、美林先后虧損,再至華爾街五大投行帝國崩潰,直至如今救市計劃被批準。短短一年中,全世界感受了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滋味。
作為花旗銀行的前董事長,查爾斯·普林斯直接經歷了這個驚心動魄的過程。相對于局外人而言,其刻骨銘心的感受,絕非局外人所能了解。今年9月份,卸任花旗職務的查爾斯·普林斯出任石橋國際企業顧問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美國石橋國際公司是一家全球性商業戰略公司,旨在幫助跨國公司制定和實施經營戰略并在世界范圍內獲取商機。《中國新聞周刊》近日專訪了這位美國金融業的代表性人物。除了曾擔任花旗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之外,查爾斯·普林斯還是華盛頓布魯斯金研究院的董事會成員和紐約茱莉亞音樂學院的董事會成員。
“危機有多方面的原因”
中國新聞周刊:美國這次金融危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普林斯:這是現在回旋于每個人腦海中的問題。這并不空泛,當你打開電視或者讀報紙的時候,你都會接觸到。我覺得比較清楚的一點是,目前為止的事情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我們很難說這個是有關的那個是無關的,因為它不只是一個部分、一個簡單的部分,它很復雜。它的原因包括人們對結構性金融產品信心的缺失,這是起了改變性作用的動力原因。還有次級證券的低劣的質量也是一個因素。但是,絕對還有其他的因素。
中國新聞周刊:現在是美國最壞的情況嗎?危機會進一步擴散嗎?比如說從投資銀行到商業銀行?
普林斯:我認為大多數人都覺得情況會變好。救市的計劃已經在國會進行討論(至發稿時已通過——編者注)。很多人都認為它會起到積極的作用。我覺得大家都在希望情況能夠改善。
尤其是隨著救市計劃在討論中以及它的積極作用,不太可能或者我們希望不太可能危機會進一步擴散。但是,沒有任何人能在這個時候準確預測情況,畢竟我們都沒有看到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表。
比較清楚的是他們看上去比投資銀行或者投資公司境況要好。高盛和摩根斯坦利都已經從投資銀行轉化成商業銀行,我想,通過他們的行動,他們在告訴人們商業銀行情況比較好些。
中國新聞周刊:這次危機對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分別有什么影響?你認為應該怎樣平衡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關系呢?
普林斯:華爾街和主街(實體經濟)之間的聯系很清楚。過去幾年來,人們一直在擔心,金融上的問題會有多直接地影響制造業。我覺得很確定它會有一些影響。到目前為止,實體經濟被抑制了發展。而這,就要區分兩者并且阻止事情的發生。就問題發生的過程而言,我們需要建立一堵保護的圍墻。而這就是為什么援助計劃會出現,因為我不清楚是否實體經濟下滑的負面效應已經來臨。
“為了公眾的福利,必須進行援助”
中國新聞周刊:你怎樣看待7000億美元的救市計劃?你認為它會發生作用嗎?如果救市計劃被國會通過的話,會對金融業和經濟產生什么消極和積極的作用呢?
普林斯:首先,我非常尊敬亨利·保爾森先生以及美聯儲的主席。他們非常聰明而且非常專注。我覺得盡管時事艱難,他們做得很好。很多人相信,我也相信,這個計劃很好,而且它會有正面積極的效果。
7000億美元是很大的一個資產組合。所以,我認為任何像這樣的事情,在一個民主社會里,都不可能不經過政治討論就馬上執行。人們有強烈的感情和期待不同的事情發生,這都不奇怪。但是最終,可能經過一個改動,救市計劃的一個版本會被通過。并且,這是一件要做的正確的事情。我認為肯定會發生的。
中國新聞周刊:有很多人對救市計劃持有疑問,認為是用納稅人的錢去堵投資銀行的窟窿,違反了市場經濟的原則,你怎么看待這個問題呢?
普林斯:這是非常自然的反應。人們疑問,為什么我們一定要這樣做。事實是為了公眾的福利,我們必須做。公眾的福利就是通過解決這次金融危機實現的。因為它牽涉到工作機會的減少和住房市場的危機。現在美國的情況還是很透明的。我覺得沒人想做這件事,但是我們卻必須做這件事。
我們要討論的事情是,具體是7500億美元還是7010億美元,或者先一部分,再一部分,去償還債務還是去買下公司的股權,股權會不會長久持有。這些都是需要被討論的問題。我還是覺得它會起作用,而且會很快地起作用。
“美國需要一個不同的監管體系”
中國新聞周刊:現在我們有對華爾街貪婪的指責。你認為華爾街應該對這次危機負責嗎?
普林斯:很顯然,金融工具太過復雜,過分復雜的事情比較容易傾向于出問題。因為透明度要求讓很多人要明白是什么,要讓大家都一樣。這是讓事情保持穩定的一個積極的做法。復雜性非常沒有幫助。
但就如我之前提到的那樣,這次危機不只有一個方面,這里頭有很多責任。我認為說這個是責任方或者那個不是一種合適的做法。危機不是因為一些機構,我們說,這是有非常多的原因。
中國新聞周刊:美國可以做什么來防止危機的再次發生呢?
普林斯:我覺得美國需要一個不同的監管體系。我們現在的監管體系追溯到大蕭條之后的30年代。在當時,人們在不同的時間加入不同的監管層級,一個1932年,一個1933年,還有一個1934年。所以,監管體系中有重復的地方。我想我們最終需要從這個體系中出來,但是并不是在現在,在金融危機的時候。
在新政府成立后,新國會成立后,我們會有一個監管體系的綜合全面的觀點。所以,投資銀行和商業銀行不會再有不同的要求、會計準則和不同的監管者。我們會有一個更加綜合全面的方法。那將是從這一切里頭衍生出來的動力性的不同。
我不是說一定會如此精確,但一定會有一個像英國那樣的統一的監管體系、一個機構去管理不同的部門。
而不是像現在這樣一個管你,一個管他,還有一個管其他人。我們會有一個管理所有人的機構,這是最后可能的結果。我們會有統一的監管者,而不是所有的單獨的監管者。
中國新聞周刊:美國通過各種手段增發貨幣和向全球征收鑄幣稅,是讓全球的投資者埋單嗎?假如美元未來的走向不明,美元會否在世界貨幣的地位上發生動搖?
普林斯:我不同意這個觀點。貨幣政策就更加復雜了。美元作為儲備貨幣,是在國際貿易中形成的。美元被當作儲備貨幣持有長達數十年,這也成為很自然的觀點。而且,它會升值。同時人們也提到其他幣種地位的提高。歐元會越來越重要。但我不知道是否這會是很快的事情。
中國新聞周刊:這次危機會產生什么影響呢?
普林斯:我覺得在一個可以見到的未來中,我們不會再有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的分離。這種分離,在可見的未來里,已經結束了。
一些同市場對賭的個體企業或者個體在盈利,因為市場做得不好。但是我并不認為會有一整個行業或者地緣實體,在一個狹義的層面上,會從這次危機獲利。
從長遠來看,我們會有不只一個金融中心,可能是倫敦、東京、香港或者北京。人們可以在各處交易股票,人們也可以在家中交易股票。
“去思考一個內需和出口之間更加平衡的關系”
中國新聞周刊:中國股市從2007年的6000多點跌到1800點,現在又保持在2200點上下;中國的房市也開始下跌,人們在擔心美國的危機會不會在中國重演,人們也在猜測美國危機對中國產生的影響有多大。
普林斯:沒有人能夠預測那一點。但是我認為股市價格的變動,中國有,美國有,世界各地都有。這就是股市的節奏。人們不應該產生恐慌。我不是說震動不多,而是說你需要有這樣的準備。
全球化對中國起了積極的作用,也對美國起了積極的作用。但是,它也有它的復雜性。其中的一個復雜性是,國家與國家之間更加緊密地聯系起來。一件事情發生在這里,會對另一個地方產生影響。
所以,一個地方的問題會對另外一個地方產生影響。我們能做的就是去認識到,全球化既有積極作用又有消極作用。所以,我們必須準備好去接受一個事實,如果一個地方出了問題,其他地方也會出問題。這意味著什么?
美國經濟的下滑可能會對它的進口產生影響,這些出口到美國的公司或國家也會被影響。這是很自然的邏輯。
而美國當局也在努力工作,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他們盡量不使華爾街影響到主街和整個世界。同時,這也讓中國政府去思考一個內需和出口之間更加平衡的關系。
中國新聞周刊:你對中國的銀行業和金融業有什么建議嗎?
普林斯:中國銀行業發展得很好。管理銀行的人非常出色,政府也在進行正確的引導。
對中國的金融業,我的建議是,金融活動越復合型越好。同樣,一個統一綜合的監管體系也是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