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中旭
他理性,和很多代表不一樣:他在網上有獨一無二的“洪宇在線”,全國人大代表中第一個開博客征求議案和建議;他的一些議案和建議,已經上升為國家政策和法律。

吻合的路線圖
溫家寶:“謝謝您,我會帶回去研究處理的。”
周洪宇是農村義務教育“兩免一補”始作俑者早已不是秘密。
2003年1月,周洪宇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按照他自己的說法,他沾了幾個身份的光:一個是行政職務:武漢市教育局副局長;一個是民主黨派:他隸屬民主促進會;另一個則是學者:華中師范大學教育歷史學教授。
2月,湖北省的部分全國人大代表被組織起來,集體去孝感市考察,周洪宇也在其列。
到了一個鎮上,一所小學的幾張課桌只有3條腿,第4條腿,是壘起來的磚頭;換一個鎮,另一所小學,語文老師拿著周洪宇在大學課堂上根本不會使用的最短的一截粉筆頭,堅持給學生上課。
課后,周洪宇把語文教師拉到一邊:你們這里怎么不用長一點的粉筆?語文教師回答:我們每個月按配額去商店賒領粉筆,得省著點兒用。
在周洪宇的印象里,這些學校的硬件設施,與1976年自己在荊門當知青時的中學無異。
學者都有刨根問底的習慣。周洪宇問陪同考察的當地官員,為什么會沒有錢補上課桌的第4條腿?官員回答:中央已在包括湖北在內的20個省啟動了農村稅費改革,教育費附加被取消,鎮里面的“吃飯財政”尚且自顧不暇,哪還顧得上課桌。
3月1日,湖北省人大代表團抵達北京。次日,作為歷史上第一個被邀請做在線訪談的全國人大代表,周洪宇來到新浪網,一個網民的帖子深深地刺激了他:代表大人,您知道農村義務教育有多苦嗎?
當晚,他連夜寫就《免費義務教育應自農村始》,并在3日上午交給《中國教育報》編輯,文章旋即在4日刊發,好評如潮。在中青網網友后來評選的2003年全國“兩會”十大最受關注議(提)案中,以這篇文章為基礎寫就的表達同一訴求的議案名列首位。
在那份于3月10日提交的議案中,周洪宇聯合湖北省教育廳廳長路鋼教授,對免費義務教育進行了深入的測算。他們提出了路線圖:先從592個國家級貧困縣起步,然后擴展到中西部農村地區、全部農村地區。普及的最后一站,才是城市。
3月6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溫家寶(10天之后,溫家寶被任命為總理)來到湖北代表團參與審議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镕基所作的最后一次政府工作報告。
會議結束,周洪宇沒有獲得發言的機會。猶豫之間,中國地質大學一位教授鼓勵了他,周洪宇擠上去把3月4日的《中國教育報》遞給溫家寶。
溫總理接過報紙,看到《免費義務教育應自農村始》的題目之后對周洪宇說:“農村義務教育這個問題的確很重要,您提得很好,很及時!”他一邊把報紙交給身后的秘書,一邊對周洪宇說:“謝謝您,我會帶回去研究處理的。”
一年之后,當溫家寶首次以總理身份,向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之時,對592個國家級貧困縣義務教育的“兩免一補”(免學費、學雜費,補貼住宿生住宿費)政策正式出臺,次年,中西部農村地區獲此甘霖一到了2008年,城市義務教育免費的字樣出現在本屆政府的最后一次工作報告當中。
這位新代表的成長
馬覬看了看他,笑著說:對,您理解得沒錯。
2008年初,周洪宇第2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與此同時,他的新書《怎樣做人大代表》也得以出版,書中收錄了周洪宇5年來的議案和建議。
2000~2001年,周洪宇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做高級訪問學者之時,接觸到了著名經濟學家弗里德曼的公共服務政府理論。弗里德曼將政府的公共服務分解為4個部分:負責外交和國防、保障司法公正、提供公共產品、扶助弱勢群體。2003年3月2日晚間,周洪宇在連夜趕寫《免費義務教育應自農村始》之時,因為義務教育屬于政府理應提供的公共產品,一上來就引用了弗里德曼的這個觀點,“我引用錯了,雖然也寫了4部分,但把外交和國防分開了,忘了寫公正司法”。
2005年3月5日,溫家寶總理在向全國人大做政府工作報告時宣布,將在兩年內解決中西部貧困地區家庭義務教育的“兩免一補”問題。坐在臺下的周洪宇恍然大悟:任何政策的落實,都是需要有一個時間表的。
“否則,相關部門就可以無限期地拖下去”,“我原先的文章也好,議案也好,只有路線圖,沒有時間表。回頭再看,這兩者缺一不可”。
說到做到。后來在一次會議上聆聽國家發改委主任馬凱的報告,會議一結束,他就跑上去問馬凱:馬主任,您宣布這項政策在兩年之內落實。現在是2006年,我是否可以理解為2007年年底之前全部實施完畢?馬凱看了看他,笑著說:對,您理解得沒錯。
“回過頭來,我就好監督了,到時候你完不成,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我就有話要講了。”周洪宇說。
這位老代表的委屈
“不運用智慧,議案和建議想上升為國家政策,法律的難度就會加大。”
2008年3月7日傍晚,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湖北代表團全體會議剛剛結束,已經出任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的周洪宇走到一個基層藝術界女代表的身邊:你的講話問題談得太少,應該珍惜發言的機會,就一些具體問題和困難,向與會的領導提出具體要求。女代表聽后連連點頭稱是。
做代表的頭幾年,周洪宇總結了8個字:熱情、勇氣、理性、智慧。
“做一件事,你沒熱情怎么行呢?缺了勇氣,你就不敢走上前去;沒有理性,就成了感情用事;不運用智慧,議案和建議想上升為國家政策、法律的難度就會加大。”
“有些代表建議廢除高考,我從來不這樣說。高考制度確實有很多問題,但目前還沒有一套可以完整替代它的制度,那么你就不能太偏激,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可能我就是政府出來的,能體諒政府的苦衷,不給他們添麻煩,而是從他們的角度,幫他們出主意:你看這件事這么辦是不是更好?同樣辦一件事,想要辦成他,還是要鼓勵調動行政機關的積極性。”
在反就業歧視立法問題上,周洪宇結識了人大制度資深學者、中國政法大學法學教授蔡定劍,經過多位有識之士的推動,就業促進法在2006年出臺。“但是,這還離真正的反就業歧視目標遠著呢,我因此又有所感悟”。
在《怎樣做人大代表》一書中,8個字被他擴充到了10個字,加上的兩個字是:執著。
他在“洪宇在線”上、在博客上不斷征求網友的建議,哪怕網友對自己有所誤解,也始終堅持不懈。
2006年,在提出反就業歧視的議案時,需要征集30名人大代表的簽名,到了議案截止時間之前半小時,還差3個人的名字。頭一天晚間,已經有乙肝病毒攜帶者在網上開罵:不就找個人簽名嘛,你就那么為難?我代表1.2億乙肝病毒攜帶者向你提出抗議。
周洪宇當時很委屈,“乙肝病毒攜帶者并不會通過會面握手等日常的方式把病毒傳染給別人,所以我很理解網友;但征求簽名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代表并不贊同我的議案,人家當然不肯簽。這時候,有些網友的罵人話真的讓人很難受。”
難受歸難受,他還是提前趕到代表團駐地餐廳,和服務員站在一起,等著其他代表前來午餐。總算在中午12時議案截止之前,靠“求人”完成了最后3個簽名。
“現在想想也釋然了,網友的反應那么激烈,更能反襯出他們平時的委屈,我也就更要執著。”周洪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