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碩
大地震共造成四川省倒塌、損毀房屋近450萬是,其中有相當多的人家還欠著銀行的房貸
2008年5月24日,大地震后12天。
桂溪小學的教師陳禮榮回到北川縣城的家,那棟6層高的住宅樓已成為一片瓦礫。
3年前,陳老師與丈夫貸款買下這棟樓房2層100平米的房子。當時夫妻二人每月工資不到1600元,每月需要償還按揭貸款500元,以夫妻二人的收入尚可以維持房貸。如今樓房倒了,這一家人卻還有2萬元的購房貸款未還。對于這筆錢,陳老師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記者采訪時說:“自己不知道要不要繼續(xù)償還按揭款,現(xiàn)在沒有人告訴我們。”
災民:災后房貸成為負擔
2005年陳老師與銀行簽訂貸款合同,房屋的產權作為銀行發(fā)放貸款的抵押物抵押給銀行。根據(jù)相關法律規(guī)定:抵押物的滅失并不導致債務人和債權人之間債務關系的終結。這意味著如今房子不在了,陳老師一家依然要為這個“大土堆”承擔每月500元的還款。
陳老師的丈夫王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我現(xiàn)在沒有收入,繼續(xù)還貸真的沒有能力。”陳老師一家剛剛從帳篷搬到活動板房,靠學校每月提供的一千多元借款維持生活。如果繼續(xù)還貸,這筆錢是他們不小的負擔。學校提供的借款也是要還的。
“地震之后只剩下一件衣服,其他什么都沒有了,現(xiàn)在的衣服都是朋友借的,不過人平安就行了。”面對記者,陳老師依然保持著樂觀,“如果貸款還要求讓還,我們也只能一點一點地還。”
根據(jù)官方公布信息,截至2008年6月28日,大地震共造成四川省倒塌、損毀房屋近450萬間,一千余萬人無家可歸。在這些人中陳老師一家的狀況并不是個別現(xiàn)象。
據(jù)《新京報》報道,映秀灣發(fā)電廠發(fā)電部的員工子女中有6人在這次地震中成為孤兒。這6名孤兒的父母生前均按揭買房。人們擔心,這6位無家可歸的孩子,可能還要面對逝去的父母留下的購房貸款。
房貸險:難保地震損害
面對倒掉的房子和未還清的房貸,陳老師想起3年前貸款時花180元所購買的4萬元房貸險。
2005年,陳老師的愛人王華與銀行簽訂貸款合同,并按要求購買了房屋貸款保險。王華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記者,“當初買這保險說是管5年的,就是五年之內房屋有什么損壞,保險公司都會賠。”2006年以前,房貸險是作為購房貸款者貸款時的一種強制性保險。
讓王華始料未及的是,由地震所造成的房屋損壞并不在房貸險的賠付范圍之內。記者在一份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公司《個人抵押商品住房保險條款》上看到:保險責任包括雷擊、暴雨、洪水、臺風、暴風、龍卷風、雪災等自然災害造成的保險財產損。但該條款保險責任免除條款中卻明確標明:地震或地震次生原因所造成的一切損失,保險公司不承擔責任。
據(jù)了解,許多國家都有相應的地震保險。作為地震高發(fā)國的日本,地震險早已被列入房貸險范疇。1997年1月17日,阪神地區(qū)發(fā)生7.3級大地震,地震造成6000多人死亡。震后日本全國地震險的投保率從震前的3.0%驟然上升到27.3%。
業(yè)內人士介紹: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地震所造成的損失還是眾多保險的理賠責任之一。1996年,人民銀行明令禁止開展巨災保險業(yè)務,不允許擴展保險責任,承保地震險。地震險被剔出財險主險合同。
“我們現(xiàn)在的家宅險、企宅險,地震統(tǒng)統(tǒng)是除外責任。”北京工商大學保險系主任王緒瑾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地震方面的財產保險只能通過購買‘特約地震險投保。”然而復雜的申請程序與高額的投保費用卻讓“特約”地震險在家庭保戶中難以普及。陳老師表示,沒有聽說過這類保險,貸款時只買過一份房貸險。
銀行:無力償還房貸可作呆賬核銷
“地震之后就沒有繼續(xù)償還過貸款,也沒有人跟我們提過這個事。”陳老師表示在震后并未接到任何形式的貸款催繳。
5月19日,央行、銀監(jiān)會聯(lián)合發(fā)布《關于全力做好地震災區(qū)金融服務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各銀行對災區(qū)不能按時償還各類貸款的單位和個人實行“不催收催繳、不罰息,不作不良記錄,不影響其繼續(xù)獲得災區(qū)其他救災信貸支持”的“四不”原則。
六大商業(yè)銀行迅速達成共識,對災區(qū)銀行和信用卡貸款設置三至六個月的緩付期。在緩付期間,不收取利息和滯納金。房貸也在其列。
5月23日,銀監(jiān)會下發(fā)《關于做好四川汶川地震造成的銀行業(yè)呆賬貸款核銷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對于借款人因這次地震造成巨大損失且不能獲得保險補償,或者以保險賠償、擔保追償后仍不能償還的債務,認定為呆賬并及時予以核銷。
專業(yè)人士解釋:呆賬核銷指銀行經營中,貸款人由于多種原因無力還款時,銀行對于貸款債權債務的終結。呆賬核銷后,銀行將不再對債務進行追收。
兩天后,中國銀行廣元支行就受理了大地震后首例個人客戶提出無力償還住房按揭貸款的申請。2001年,一名叫陳麗艷的女士在廣元市購買了一套三居室住房。地震后,房子變成了危房,而陳麗艷卻仍有2萬元欠款尚未還清。5月24日,陳女士得到銀行通知可以去辦理房屋貸款核銷的登記。25日早上,陳麗艷在銀行人員指導下填寫了一份《零售貸款地震受災情況登記表》,銀行隨即受理了她的申請。
記者從中國銀行四川分行宣傳處有關人員處得知,目前只是申報受理階段,中行的具體核銷實施細則還在制定當中。
6月16日,中國建設銀行首先發(fā)布三種災區(qū)呆賬的核銷辦法。記者從中國建設銀行新聞宣傳處了解到:對于借款者而言,借款者死亡、宣告死亡、宣告失蹤的,可經當?shù)毓膊块T、法院、民政部門或抗震救災中心出具確認死亡或失蹤者名單證明材料后,建行有關分支機構按“死亡”“宣告死亡”“宣告失蹤”核銷條件分別申報;
借款者喪失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或喪失勞動能力的,可經當?shù)厮痉ú块T出具喪失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證明,或提供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等有權機構出具的喪失勞動能力的證明后,建行有關分支機構按“喪失勞動能力”核銷條件申報;
借款人貸款所購房屋倒塌、損毀或成為危房無法居住,損失不能獲得保險賠償或保險賠償后不足的,經當?shù)卣课莅踩芾聿块T或抗震救災指揮中心等權威部門提供房屋損失鑒定證明、企業(yè)財產損失鑒定證明等,建行有關分支機構按“自然災害”核銷條件申報;
無法取得外部相關部門出具的房屋損失或財產損失清償證明的,由建行有關經辦行多個部門聯(lián)合組成調查小組,經實地勘察核實后形成財產損失核查報告。
按照這一標準,陳禮榮老師家的房子已完全倒塌,又不能得到相應的保險賠償,尚未償還的房貸款可以按“自然災害”核銷條件到銀行進行核銷申報。對于不符合核銷申報條件的楷款者,銀行也將提供三至六個月的緩付期,緩付期內將不收取利息和滯納金。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yè)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教授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說:“對房貸呆賬進行核銷,損失由銀行來承擔。銀行能夠為災民犧牲自己的利益核銷呆賬也體現(xiàn)了銀行的社會責任感。”
根據(jù)中銀國際的研究報告顯示:銀行業(yè)在此次地震災害中的損失在50億元至130億元之間。2007年末,四川省各項貸款余額9200.9億元,個人貸款余額約為1400億人民幣。此前,農行副行長張云曾表示,此次地震將給農行帶來60億元以上新增不良貸款。
“核銷呆賬是一個內部流程,核銷情況不會對外公布。呆賬核銷后,銀行依然保有對于債務的追索權利。”北京農村商業(yè)行個人金融部總經理譚衛(wèi)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記者采訪時進一步解釋,“由于銀行現(xiàn)在掌握的不一定很全面,信息平臺很可能不全。比如,有些貸款者房子倒了,但還有證券、股票、汽車或者其他的房產,這時他們應該拿這些來還貸款的。一旦發(fā)現(xiàn)貸款人隱瞞償還能力,核銷前有可還款的資產,核銷呆賬后,銀行有權要求其償付過去債務。若貸款人不愿償還,銀行可通過法院起訴追要。”
譚衛(wèi)表示,如核銷前貸款者的確沒有償還能力,則銀行不再追要其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