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的做法將要開一個惡劣的先例:私人部門獲取利潤,而公共部門承擔風險。
美國兩大房產貸款企業房地美和房利美都是公私合營企業,因為次貸危機而陷入困境,美國政府立刻表態要施以援手,這引起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瑟夫·斯蒂格利茨的不滿。他近期為英國《金融時報》撰稿說,美國政府的做法將要開一個惡劣的先例:私人部門獲取利潤,而公共部門承擔風險。
斯蒂格里茨諷刺說,在沒有足夠消防設施的情況下,沒有哪家保險公司會承保火災險;也沒有保險商會依賴“自我監管”。但美國政府卻在金融體系上扮演了這樣愚蠢的角色;它的做法完全不符合這一類公共資助體系應該遵守的一些基本原則。這些原則應該是:
首先,完全透明:納稅人需要了解他們承擔的風險,以及被援助的股東和債權人拿到了多少錢。其次,它應該具有完全問責性。管理層、股東或是債權人,所有應該對過失承擔責任的人都應該承擔后果。當股東受到保護時,納稅人不應被要求再多掏一分錢。最后,納稅人應該為他們面臨的風險得到補償。風險越大,補償應該越多。前不久美國援助破產的貝爾斯登銀行,已經違反了所有這些原則。新的援助計劃比貝爾斯登援助方案更爛。斯蒂格里茨說,曾監管失敗、接著又不恰當地援助貝爾斯登的同一個政府,現在又要求美國民眾開出一張空白支票。他們宣稱:“相信我們。”是的,我們能夠相信政府——會給納稅人帶來另一個不公正待遇。
在中國,政府用納稅人的錢援助國企被看作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即使因此造成了損失,當事人也不會承擔任何責任。斯蒂格里茨對美國政府的批評,正應該成為中國人的鏡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