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國六月論壇
中國奶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魏克佳:三大問題亟待解決
乳品企業所面臨的這些問題,凸現中國奶業已發展到由傳統奶業向現代奶業轉型的關鍵時期。我認為這其中有三個深層次的問題需要處理好:
第一,中國奶牛養殖的整體水平與國外差距比較大。截至去年底,中國共有1470萬頭奶牛,其中70%屬奶農散養。奶業養殖呈現“小、散、低”特點,即規模小、分散化、飼養管理水平低。全國有200多萬戶奶農,平均每戶飼養規模僅為7頭。
第二,牛群質量水平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有較大差距。我國平均奶牛單產為4500kg每年,而世界奶牛平均單產為每年6000kg,在歐美等發達國家這一數字達8000~9000kg。

第三,奶農與乳品加工企業之間沒有形成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當奶源多的時候,企業就開始壓價,甚至限收;而當奶源不足的時候,就會出現搶奶源的現象,這也導致奶源的質量得不到保障。
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提高民族奶業競爭力,建設現代奶業,促進奶業向“規?;?、集約化、標準化、產業一體化”方向發展。
1998年至今,10年間中國奶業可以用“持續快速發展”來概括。去年9月出臺的《國務院關于促進奶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為奶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加之中國奶業在過去10年間所積累的奶牛群體、奶牛加工企業等良好基礎,中國奶業市場的發展蘊含著巨大潛力。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盧鋒:搞對價格,管好貨幣
雖然確實有結構性因素的影響,我個人認為去年以來持續發展的通脹主要原因應來自經濟總量失衡,源自一段時期以來總需求增長相對潛在總供給能力增長過快并伴隨貨幣發行過多。
去年通脹初起階段伴隨豬肉由于供求周期疊加藍耳病疫情沖擊超常飆升,近來通脹走高又伴隨糧食和其他商品如牛奶價格呈現上漲壓力,可見現實宏觀通脹壓力沒有一次是所有商品和勞務價格整齊劃一上漲,宏觀總量失衡在現實生活中通常會與特定產品供求失衡相互交織糾纏。
如果對所謂結構性失衡現象背后宏觀失衡實質重視不夠,采取價格管制應對特定產品價格上漲,可能難以達到預期政策效果。
不僅如此,價格管制延續過長,難免會妨礙微觀相對價格機制對特定商品供求失衡調節,甚至人為造成供求失衡,使得宏觀失衡與微觀扭曲同時發生造成更為復雜局面。等到最終不得不放開價格時,一次性價格反彈會帶來更大挑戰。因而應當慎用價格管制手段。
有觀點認為應當主要通過實行鼓勵供給而不是需求管理政策應對通脹。從宏觀經濟理論常識看,通脹根源在于總需求決定實際產出顯著超出特定時期潛在總供給能力,因而定義上假定難以在短期范圍內進一步提高總供給能力。通貨膨脹屬于短期分析概念,給定資源和生產能力已被運用到極限,因而應主要從調節和抑制總需求角度尋求解決思路。
破解通脹局面,我認為還是要重視搞對價格,管好貨幣。搞對價格,讓相對價格來調節特定商品市場供求達到微觀均衡,無論通脹具體根源是來自外部需求過高還是外匯儲備增長過快,畢竟都以貨幣發行過多作為充分必要條件,因而難以避免需要通過調整匯率和緊縮銀根等貨幣手段應對。管好貨幣,通過調節總需求回歸總量均衡。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所副所長張文魁:定價權應屬企業
價格管制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長久之計應該是放開價格,由企業自行決定是否漲價。
先不講其他原材料,農產品原材料漲價是必然的。
第一,比較利益這幾年發生很大變化。對于農民來說,以前進城務工與在家務農的收益基本持平,但是近幾年,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在家務農賺的錢雖然沒有減少,但是與進城務工所得相比,兩者之間發生很大偏差;
第二,土地價格必須重估。以前土地只能種糧食,現在土地不僅能夠進行商業開發,還能在土地上種“油”,即能夠轉化為乙醇燃料的玉米,隨著能源價格的升高,土地的價格也在升高;
第三,受輸入性通貨膨脹影響。中國糧價上漲還不算特別突出,在越南通貨膨脹高達20%~30%,糧價上漲約60%~70%。
因為農產品價格上漲,使得農產品加工企業的成本壓力特別明顯,比如糧油企業、奶制品企業,食品企業等等。在成本上升的樂力之下,如果國家限制企業漲價,只能導致企業虧損,造成供需關系的進一步緊張。
人工成本、水價、電價、運輸成本都在漲價,企業的成本已經沒有再壓縮的空間了,假如我是企業,可能只好選擇減少產量。道理很簡單,生產越多,虧得越多。只要企業不是串通漲價,國家完全沒有必要實行價格管制。
《中國乳業》雜志社社長馮艷秋:鼓勵高端乳品市場的開拓
夏天已經進入牛奶的消費淡季,由于需求減少,生產相對過剩,大部分企業開始對終端乳制品實行降價或者變相降價。降價對于他們來說已經不是減少利潤的問題,而是減少損失,好多企業其實已經處在一個虧損的狀態。
據我所知,有的企業已經在裁員,從各方面壓縮成本。但是對于奶農來說,在原奶價格沒有明顯上漲甚至下降的情況下,飼料成本一直在上升,他們沒有任何轉嫁成本的出路了。我們預計伴隨著夏季銷售淡季的到來,可能又會引發新一輪倒奶殺牛的現象出現。
保護奶農的積極性,是整個乳業發展的基礎?,F在國家已開始采用多種方式對奶農實行補貼,如良種奶??芍苯拥玫窖a貼,另外,購買飼料攪拌機、擠奶機、割草機等農機具時也會得到補貼。但這些補貼都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長期來看,大企業應該建立自己的奶源基地,與奶農之間形成和諧的利益聯結體。在這個過程中,也需要國家的宏觀調控與政策引導。
短期來看,乳品企業應該調整產品結構,以不同產品適應不同層次消費者的需要,多層次開拓市場。而開拓高端奶市場,是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途徑,他們很好地抓住了那些高端消費者的需求。高端奶對于企業的奶源要求比較高,這也促進了企業對于奶源基地建設的重視。對于高端奶市場的開拓,應當給予鼓勵。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張利庠:短期內畜牧產品價格不會回落
從畜牧業的特點來看,奶業的情況和生豬市場非常相似,生豬市場價格出現上漲,奶業市場的價格肯定也會出現波動。
豬肉價格上漲,主要有四個原因:第一,受藍耳病的影響,生豬存欄量大幅下降,這和長期無規律飼養相關,第二,飼料價格上漲等因素,致使養豬成本上漲,第三,養殖成本上升加上疾病的影響,使得農民養豬的積極性下降;第四,豬肉價格上漲和能源價格上漲有關,豬肉的轉化率比較低,它所消耗的資源比較多,隨著能源價格上漲,豬肉價格必然走高。
牛奶漲價的原因和豬肉漲價的原因基本吻合。奶業的一大特點還在于它受國際奶粉價格影響較大,去年國際奶粉價格比較高,對于國內市場價格產生直接的影響?,F在國家對于養豬、養牛的農戶都有補貼,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農戶的積極性。但是市場存在一個傳導期,短期內,牛奶和豬肉的價格不會回落。
乳制品企業代表:高端奶制品為乳品企業的全新發力點
在企業成本壓力不斷攀升的市場環境下,如果乳制品企業的競爭還停留在液態奶的價格戰層面,沒有一家會成為最后的獲勝者。新一輪的競爭呼喚技術創新和品質升級,呼喚更細致的市場劃分及更具特色的細分產品。
伊利“金典”牛奶嚴格遵循“57道珍選”標準,對于牧場環境、奶牛培育、原奶精選、加工工藝等環節都有非常嚴格而細致的衡量標準。領先成熟的技術工藝,安全可靠的品質保障,是高端奶高價值的支撐。金典在生產工藝方面也形成了一套嚴格的珍選標準。歷經層層珍選的原奶精華,要經過標準化、脫氣、過濾、凈乳、冷卻、殺菌、閃蒸等21道工藝的精純萃取,才能成就金典牛奶。
優質牧場屬于稀缺資源,歷來是乳品企業的必爭之地。伊利的牧場處在全球公認的黃金奶源帶上,而金典的奶牛更是生活在國內頂級的天然牧場園區。牧草主要選取素有“牧草之王”美稱的加拿大紫花苜蓿。57道珍選,是實力、技術、創新、研發的綜合結晶,成就了金典牛奶的高品質。
高端奶產品,昭示著高附加值的高端產品成為乳品企業的全新發力點。由于這場乳業的新一輪爭奪戰更多地引入了技術創新和品質升級的要素,因此隨著高端奶市場競爭的發展,不同企業間的差距也愈發明顯。業內人士認為,高端奶在技術、研發、實力方面的成績和進步比之于概念的炒作更為重要,伊利金典牛奶的“57道珍選”,不僅為高端奶的發展樹立了標準,也成為整個行業再上臺階、中國乳企更有實力參與全球化競爭的一個出色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