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源是初三畢業班的學生,人挺聰明的,接受能力也強,可就是考試成績很不穩定,月考、模擬考有時候成績是班上的前幾名,可下一次考試又掉到了班上的倒數幾名,真是大起大落。為此,潘源很是苦惱。
我們經常會見到一些像潘源這樣的學生考試“失手”的情況,明明很熟悉的知識、會做的題目在考場上卻記不起來或做錯了,事后懊悔不已。這些同學為什么會頻頻“失手”呢?
從表面上看,這些“失手”都是偶然的,其實卻有其必然性。因為人有這樣一個弱點:當對某件事情過于重視時,心理會緊張起來;而心理一緊張,往往就會出現心跳加速、精力分散、動作失調等不良反應。很多同學考試“失手”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就是心理緊張與焦慮。
這時,我們就需要用良好的心態來調整自己的情緒,比如下面要談到,的“瓦倫達心態”。
瓦倫達是美國一位走鋼索的雜技演員。鋼索一般懸在離地幾十米的高空,沒有任何人身安全保護措施,還有來自風雨等不利因素的干擾,人在上面行走,其危險可想而知,但他始終能獲得成功。對此,瓦倫達說:“我走鋼索時從不想目的地,只想著走鋼索這件事,專心專意地走好每一步,不管得失。”后來,心理學上把這種專注于做自己的事情,不為這件事以外的雜念所動的心理現象稱為“瓦倫達心態”。
首先要少考慮考試成功后的鮮花和掌聲,過分關注成功、勝利、榮譽、地位,沉醉于對勝利、成功的向往和喜悅,會分散對考試的關注,往往影響到正常水平的發揮。
其次,要少考慮考試的失敗。如果對考試后的失敗過分地考慮,其結果可能真的會失敗。比如當一個高爾夫球手擊球前一再告訴自己“不要把球打進水里”時,他的大腦里往往就會出現“球掉進水里”的情景,而結果常常事與愿違,球大都會掉進水里。
所以,面對考試,同學們所能做的不是給自己加壓,而是減壓,要保持一種穩定的“瓦倫達心態”,使自己在復習、迎考階段,能夠盡可能熟練地掌握所學的知識,這樣才能在各種考試中高水平地發揮,考出理想的成績。
下面,再簡單地和同學們說一下考試克服“舌尖現象”的策略。
什么是“舌尖現象”?就是在平時的學習或考試中,遇到一些很容易的題目,答案就在嘴邊盤旋,但就是寫不出來,心理學家稱之為“舌尖現象”。大多數學生都遇到過這種現象。主要是因為在回憶信息過程中出現暫時性的遺忘。但應注意的是,出現在考試中的“舌尖現象”常會影響到考生的情緒、信心,所以必須加以克服。
下面向同學們介紹幾個克服“舌尖現象”的心理小處方:
1、關鍵在平時要扎實地學好知識,通過形成知識網絡建立起有效的知識體系,借助理解記憶、多感官記憶,采取及時復習、分散復習、系統復習等方式調動復習的積極性,鞏固所學的知識,建立起有效的檢索體系,在需要運用知識的時候能準確、及時地提取出來。
2、無論平時學習多么認真,總會有些地方學得不是很扎實,特別是處在緊張的考試環境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舌尖現象”,這時要保持冷靜、放松,可以想一想與之相關的學習內容。
3,如果過一段時間還不能想出答案來,就要努力回憶面臨的問題與以往所學的哪些課程、所記的哪些筆記及練習題有關,從而找到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線索。
4、如果還是不能記起來,就應暫時放下這道題,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題目上,以免耽誤太多的時間,也許過一會就能找出答案,更有可能在做其他題的過程中受到啟發而茅塞頓開。
總之一句話,要想考試發揮好,心態平和最關鍵。
責任編輯/郭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