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生存環境日趨惡化,人們對太空探索傾注了極大熱情,寄托了無限期望。但同時也有人對此不以為然,認為太空探索是置地球上許多問題于不顧的勞民傷財的活動。特別是當太空探索遇到困難和挫折(如美國“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2003年2月1日返回大氣層時在得克薩斯州上空爆炸解體)時,更加深了這種消極悲觀情緒,他們公開提出:冒著如此巨大的風險進行太空探索,究竟值不值得?
回答無疑是肯定的。且不說人類生來就有探求未知的強烈欲望,空間探索能夠給人們展示全新的視野;單就現實生活來說,太空探索已為我們創造了1500多項新技術和3萬多種實用產品,它與人類生活的許多方面都息息相關。
太空探索促進了衛星通信和計算機技術的飛躍發展。為了實時了解宇宙空間神秘莫測的面貌。掌握宇航員的健康狀況,航天飛機通過人造衛星與地面控制中心聯系,從而推動了衛星通信、全球定位系統和移動通信的發展。世界上第一臺便攜式電腦是在1983年為一次航天飛行任務而設計的。同時,將三維圖像和聲音結合起來的虛擬現實系統,也是因航天活動而發展起來的。電腦游戲中常用的操縱桿,其原型就是航天飛機的操作系統,而各種游戲軟件,其靈感也來自宇航員的地面模擬訓練。
航天技術的許多成果被用在了醫療方面。例如準分子激光,它本來是航天領域用于研究大氣層的,隨后被用于醫療中進行準分子激光血管成形手術,這是日前創傷最小的血管成形手術。上世紀60年代為了提高“阿波羅”飛船所拍攝照片的質量而采取的措施,后來被廣泛應用在數控x射線斷層攝影術和核磁共振中,為檢查人體內部器官提供了新的方法,挽救了億萬人的生命。
太空探索還豐富和改善了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為航天飛機研制的隔熱技術,如今已被廣泛地應用于賽車,人們用類似的裝置將車手與F-1賽車強勁的發動機產生的高溫隔絕開來,保證了車手的安全。甚至連服裝行業都從航天研究中獲益不少:受到宇航服的啟發,時裝設計師們研制出各種防輻射的服裝和氣墊運動鞋等??梢哉f,如果沒有航天研究,就不會有手機和無繩電話,不會有微波爐、遙感器、石英表、不粘鍋、條形碼、墨鏡……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就不會像今天這樣豐富多彩。
責任編輯/薛擁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