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樟
一
雨細細密密地下著,比牛毛還細,比牛毛還密。下出了幽情,下出了古韻,下出了天地迷蒙,下出了古今經緯。
古箏古琴渺遠蒼老的樂曲,慢悠悠地訴說著遠年的故事,彌漫在清明上河園的每一個角落,也彌漫在煙籠霧罩的大宋王朝的朝野。
大宋都城東京汴梁,清明時節,汴河上下春潮泛起,大小船只也隨了潮水紛紛涌出。游船順流而下,漕船逆水而上,大船小舟穿梭往來。碼頭泊船,裝卸正忙。汴河兩岸,城郭宮室街衢店鋪儼然,山村草樹田疇阡陌遍布。以汴河為軸線,城內大街小巷,城外驛道阡陌,萬人涌動。從達官貴族到醫卜相士、農工商人、江湖奇士、僧道之屬應有盡有。乘船的、騎馬的、步行的、挑擔的、推車的不可勝數;牛、馬、驢、騾、駝任人驅使,拉車馱重各行其事,城內城外一派繁華景象。大宋翰林畫史張擇端,鋪展長卷,疏墨淡彩,細細勾勒,大宋都城開封城內京華煙云萬種風情、城外山野村落萬千氣象,盡收在那幅亙絕千古的《清明上河圖》里。
隨后千年歲月,金戈鐵馬,風云變幻,大宋王朝早已灰飛煙滅,然而大宋都城東京開封一城繁華、城外滿眼春色卻一直蟄伏在張擇端的一軸長卷里,一任時事滄桑,歲月演變,王朝更迭……
千年之后,又逢盛世,古城開封一群能工巧匠,手捧《清明上河圖》,在汴河岸邊,匠心獨運,巧奪天工,從那軸長卷里,復活了山,復活了水,復活了城郭街衢,復活了草樹村落,復活了東京城內市井百態,也復活了鄉野之中水灌農耕,復活成了一個古色古香、古仄古韻、大氣磅礴的“清明上河園”。
一條條曲徑蜿蜒幽長,蜿蜒在大宋朝野上下;一處處樓宇屋舍靜默在汴河岸邊,靜默成了千古幽韻;一座座虹橋橫臥水面,橫臥成了千年風景。“欸乃”一聲,一條小船從歲月的長河里駛來,載不動的是一個個沉甸甸的往事……
二
公元960年正月初,后周都城開封城40里外的陳橋驛,后周大將趙匡胤,會合親信部隊,在此要完成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先是“星象家”們粉墨登場:“昨晚落日的旁邊,又出現一輪太陽,兩日相爭,黑光激蕩啊?!庇谑?,士兵們開始喧嘩:天無二日,國無二君。小皇帝無知,我們何不立趙將軍為皇帝!于是,就在正月初四的晨曦中,趙匡胤剛剛睡醒,將士們就呼啦啦一擁而上,不由分說把一件早已準備好的帝王黃袍披在了他的身上。隨后,趙匡胤率軍“返回”開封,接受后周小皇帝柴宗訓的“禪讓”。“陳橋兵變,黃袍加身”——開啟了大宋王朝的新時代,同時也開始了王朝更替中的又一輪文明的復興。
三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是歷來被稱頌的建功立業的皇帝,說到大宋,我們就不能不說一說大宋的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
趙匡胤出生在大唐帝國覆亡后五代十國的亂世。他少年時期家道中落,開始游歷四方,33歲上成為后周政權的禁軍統領。
陳橋兵變,雖使他擁有了至高無上的大宋王朝的政權,但處境之艱難也是歷史上少有的:連年征戰,窮兵黷武,國庫空虛,百廢待興。這種形勢下如何治理國家,是擺在趙匡胤面前的一個首要問題。怎么辦?
這是位會節儉的皇帝,他首先以身作則,從自身的節儉開始。節儉到什么程度?身為一國國君,坐擁國庫,連公主穿一件翠鳥羽飾的衣服,都要挨罵。有一年七夕節,在討伐北漢的途中,他派人給母親和老婆送份過節禮,婆媳倆歡天喜地地接過禮物,打開一看,竟然是太后三貫錢,皇后一貫半。
僅僅靠節儉是不能夠使國家富強起來的,重要的是會為天下理財。公元964年的一個雪夜,趙匡胤敲開了宰相趙普的家門,君臣交談,在酒桌、炭火旁,一個“先南后北”的統一計劃形成了。從此,在長年的統一戰爭中,南方那些富庶的割據政權,為趙匡胤廣開財路:滅掉后蜀,繳獲的金、帛,水陸并用運往開封,竟然用了10年時間才運完。南方的小國害怕了,開始給他進貢,趙匡胤自然是來者不拒。僅南唐后主李煜在短短的14年里就給他進貢9次,每次的金銀都多達數以萬計。
就連作戰作風上,也滲透了他的理財觀念——“多快好省”。打荊湖十七州,66天就大功告成。唯一的一場持久戰爭,是滅南唐之戰,打了兩年。但是,趙匡胤并沒有因此而生氣,因為他要保全的是南唐的繁華,而不是一張版圖上毫無生機的擴張。
這位節儉皇帝對功臣的賞賜卻是大方得驚人:宰相趙普生病,一次就賞賜趙普銀器5000件,絹5000匹。難道這位皇帝是雙重人格,只喜歡對自己吝嗇?非也,這些都是政治的需要。黃袍加身,得到的只是諸多割據政權中的一個政權,從南到北還有8個政權和趙匡胤爭奪天下。更嚴重的還有北方的契丹族,占據著要塞燕云十六州。趙匡胤別無選擇,他必須守財,為江山社稷守,為大宋政權守。同時,他還必須得籠絡人心,籠絡一幫有才能的人,為他的統一大業出謀劃策、效命疆場。
自唐“安史之亂”,藩鎮割據、武將亂國,一直是社會動蕩的主要因素。唐因此而亡,五代十國因此而亂。身為亂世將軍的趙匡胤心里十分清楚:他必須消除這種隱患。于是,在當上皇帝站穩了腳跟之后,第二年夏天的一個夜晚,他將石守信、高懷德、王審琦幾個一起打過江山的鐵哥們叫到皇宮中喝酒:“沒有你們,我當不上皇帝??僧斄嘶实?,我心里一點也快樂不起來。”
石守信等人十分詫異:“你還不快樂?”
趙匡胤一聲長嘆:“是啊,皇帝的位子誰不想坐?要是你們的部下也準備好了黃袍給你們披上……”
一句話,嚇得幾位將軍魂飛魄散:“臣等愚鈍,萬望陛下給指條生路?!?/p>
皇帝趁機勸道:“人生苦短,如白駒過隙。你們不如多置房置地,歌舞升平地過一輩子,豈不快哉!也免得我們君臣互相猜疑?!?/p>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杯酒釋兵權”。他又一次用不流血的方式,解除了長期以來武將亂國的禍患。
隨后,他的矛頭開始指向地方割據政權“節度史”們。于是,皇帝下令:節度史不再兼職地方官,中央單獨派文官擔任州、縣長官,設“轉運使”把地方財政轉運中央。這樣,過去擁有重權的節度史就變成了一個空銜。
削除了地方節度史的權力,他把政治改革的重心再度回到中央的舞臺上:不再重復宰相專權的老路,把軍權交于樞密院,財權交給三司,宰相就成了單純的民政部長。軍事上,將軍互相輪崗,軍隊定時對調,使“兵無常帥,帥無常兵”,將、兵的生疏,造反便成了不可能再發生的事。
趙匡胤的寬容也是歷代皇帝中少有的。一次夜巡,路遇刺客,一箭飛來,射在他身后的旗桿上。行刺皇帝,歷來都是滔天大罪,隨從將士們要踹開四周居民的家門大肆搜查,趙匡胤制止住他們,拔下箭桿,爽朗一笑:“此人準力還不夠,下次練練再來吧。”扔箭在地,不再追究。
這種理性和寬容融入到的宋王朝的種種施政行為中。災年,設立“太平倉”專門收容流落異鄉的遺孤,官員哪怕是出了名的“小氣鬼”,水災時也要置屋千間,借于貧者。
盡管他的改革留下了“守內虛外,強干弱枝”的遺憾,使得以后幾百年里出現了軍力嚴重束縛的局面,但畢竟唐末五代武人驕橫的混亂再未出現,社會生產力得到了迅速的恢復和發展,文才風流和道德華章也邁向了又一新的高峰。
四
站在大宋的原野上,看到的是一座座繁華的都市,一處處炊煙繚繞的村落和一條條縱橫交織的大道、阡陌。
一輪輪水車轉動起來,一雙雙赤腳踏出了清流,踏出了大宋王朝的生命大動脈;一張張耕犁翻動起來,翻動著一部鮮活的生機勃勃的大宋農耕史。在大宋疆土上,從南到北每一片土地上都散布著農人勤勞的身影,每一寸黃土上都散發著他們身上濃重的汗咸味。
宋建國之后,滅九國,拓疆土,完成了南北統一大業。之后,宋太宗就下詔江南諸路州郡長史,勸民廣植粟、麥、黍、豆之類作物,缺少這些種子的,從北方供給。政府的鼓勵極大地刺激了農業生產的發展。不少地方,農民開山為田,辟嶺成地,廣種作物,農業生產得到了迅速地恢復和發展。
農具也得到了重大的改進,除草用的彎鋤,碎土疏土用的鐵耙,安裝在耬車腳下的鐵鏵,在中原和華北地區都已普遍使用。汲水灌田用的龍骨翻車,插秧用的秧馬也在南方迅速使用開來。生產工具的改進和發展,又反過來有力地促進了生產力和生產技術的提高。
一臺臺織布機響起來了,一雙雙巧手織出一個又一個密匝匝的日子,織出一個又一個實實在在的歲月。北宋初年,絲織業也開始繁盛起來?!捌皆滞?,桑柘甚盛,蠶女勤苦,罔畏饑渴?!O箔山立,紡車之聲相聞。非貴非巧,靡不務此。……爭為織巧,以漁倍息。”(《李直講文集》)是當時養蠶紡織業的極好寫照。
一個個的冶煉爐子燃燒起來了,熊熊爐火,燃燒成了一個冶煉史上的新時代。當時,煤炭已大量開采。河東境內的居民生活燃煤開始廣泛使用;都城開封及其附近城鄉也有上百戶人家使用煤炭做飯取暖。有了煤炭,冶鐵的作坊就跟著興建并壯大起來。用煤冶鐵,火力強,冶煉出的鐵質量高,生產使用的農具也跟著有了很大的改進。
一個個瓷窯筑起來了,筑起了一座座“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博物要覽》)的瓷器的生產燒制基地,筑成了世人眼里“中國”的代名詞。燒制瓷器的窯戶,當時遍布全國各地,且都已具特點。湖北的定窯,河南的汝窯,處州的龍泉窯,江西景德鎮的瓷窯,都是那時極有名氣的燒瓷窯。
一個個造紙作坊建起來了,一個個刻版印刷作坊建起來了。建成了一個個記載文化、傳承文明的策源地。造紙業和刻版印刷業不僅在量的方面有了普遍的發展,而且在技術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福建的建陽、安徽的徽州、四川的成都、以及江浙地區許多地方都已成為紙的著名產地。開封、成都、婺州、杭州等地,成為刻板印刷業的發達地方。
一個個造船廠興起來了,一條條漕運連起來,一次次的海外貿易也跟著多起來。浙江的明州、溫州、臺州,江西的虔州、吉州,湖南的鼎洲、潭州,陜西的鳳翔都成為造船業的中心。從北宋初年以來,每年由這些地區為政府制造的漕運官船就有三千多只,民間用船,數量更多。海外貿易,中外商人所乘用的船只大多來自中國,往來于印度與中國間的船只,幾乎全部是中國制造。北宋中國工人的造船技術,已經超越了當時東西洋的其他國家。
一個個的集市形成了,一條條的商道開通了。在北宋,南北各地的農村中,開始出現定期的集市。開封城內大小街巷,隨處可見商鋪邸店酒樓飯館,繁盛的夜市也早已在開封出現。其他各大城市也與開封相仿佛。
對外貿易較之唐代更顯繁榮。當時從印度半島到南洋群島以及阿拉伯半島上的一些國家,都和中國有貿易關系。遇到這些“蕃商來往較少時,宋庭就派遣使臣前往招致。這是一種多么開放的心態呀!當時的廣州、泉州、明州、杭州、揚州等城市都是對外貿易的主要口岸。
一切都在恢復興盛和發展,大宋王朝為社會的發展提供了統一安定的環境,百姓用他們的辛勤勞作,支撐起了一個繁榮的大宋王朝。
五
宋詞也跟著興盛起來。
一個時代的文明與進步,一個時代的開明與開放,從那個時代文學繁榮程度也可基本得出結論。春秋戰國,諸子著述,百家爭鳴;大唐帝國,詩情勃發,萬峰競秀。到了宋代,詞成了一處金碧輝煌的殿堂,成了登峰造極的千古華章。一首首美妙絕倫的詞章,構成了一個時代社會生活、精神風貌的大觀園。
那纏綿悱惻的低吟著“楊柳岸,曉風殘月”漫步走來的是柳屯田柳永。他的詞,寫羈旅行役、寫帝都壯麗、寫城市繁華、寫自然景物,都能達到“好之者以為無以復加”(《酒邊詞序》)的程度。
寫離別,一曲《雨霖鈴》,寫得愁腸百結,一詠三嘆:蒼茫暮色,凄切蟬聲,飲酒餞別,執手相看,秋江傷離。一個“別”字,讓人覺著撕心裂肺。
寫思鄉,一曲《八聲甘州》,寫得鄉愁濃重,化解不開。暮雨瀟瀟,凄風嚴霜,默默江流……格調蒼涼而激越?!安蝗痰歉吲R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思鄉之情重若千鈞。
寫懷人,一曲《鳳棲梧》,寫得肝腸寸斷,癡迷執著。暮春殘陽,高樓獨依,望盡天涯?!耙聨u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兩句,為王國維所稱道。他在《人間詞話》談到“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此兩句為第二種境界。形象地概括了那種鍥而不舍的執著態度。
寫都市繁華,一曲《望海潮》,寫得酣暢淋漓,風光無限。寫錢塘,楊柳含煙,虹橋臥波,雕梁畫棟,滿市珠璣,人爭奢華。外有“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崖”的錢江大潮,還有“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釣叟蓮娃”的西湖美景。錢塘之美,盡收眼底。據說,詞中“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句,后來引來了金兀術的大舉南侵。柳詞的力量可謂大矣!
那豪情萬丈高唱著“大江東去”的自然是蘇東坡蘇學士。
他“一洗綺羅香澤之態,擺脫婉轉綢繆之度”(胡寅《酒邊詞序》),開了豪放派的先河。在題材上,“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劉熙載《藝概》)。內容的豐富,題材的多樣,更是遠遠超出以往詞人。
一曲《江城子·密州出獵》,道出了傷時感世的情懷。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崗?!薄皶斓窆鐫M月,西北望,射天狼”。氣勢宏大,充滿昂揚情調; “但令人飽我愁無”(《浣溪沙》),更是直抒胸臆,寫出憂國憂民思想。與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有異曲同工之效。
一曲《念奴嬌·赤壁懷古》,詠史懷古,借以抒寫自己的胸襟抱負?!按蠼瓥|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氣度恢弘,歷來為人們所傳誦;“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寫山,危巖絕壁;寫水,沖飆怒潮。山水相激,浪飛濤涌,千古傳唱。
一曲《水調歌頭》,賞月懷人。借問天問月,抒發個人情懷。以自然境界的澄徹遼闊反映出作者思想境界的開朗豁達。是歷來中秋詞中意境最高、流傳最廣的一首?!叭擞斜瘹g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句,為人世代傳誦。
農村風光,田園生活也被作者收入詞中?!绑陆砺錀椈?,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浣溪沙》)一派繁忙、恬淡的田園風光。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保ā抖L波》)反映出了詞人的處世態度——春風料峭,寒雨點點,詞人吟嘯徐行,坦然處之。這不僅是對自然變化的態度,也是對人生態度:“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道出了詞人處事不驚的心態。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商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浣溪沙》),則為詞人自勉之作。勉勵自己忘卻年齡,樂觀向上,奮發有為。
蘇詞并不完全摒棄婉麗纖媚的格調?!爸ι狭薮涤稚伲煅暮翁師o芳草”(《蝶戀花》),寫得婉轉而有風致。至于《水龍吟》中“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碎萍。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則更是纏綿多感。
好了,不再細舉了。還有秦觀,被后人稱之為“婉約之宗”;周邦彥被稱為婉約派的“集大成者”,都是何等的了得。秦觀“月夜一簾幽夢,春風十里柔情”、“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等詞句,在世間流傳甚廣;周邦彥“水面清園,一一風荷舉”,王國維稱之為“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p>
還有賀鑄“若問閑情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晴天亦老”。以及李清照“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倍际乔О倌陙硎来鷤髡b的佳句。
宋代上千位詞人、數萬首詞作,在中國文學史上構建成了一座光芒萬丈的豐碑。
六
大宋王朝還留下了一個個廣為流傳、感人至深的故事。至今一個個故事中的人物還都以不同的藝術形式和各種藝術形象活躍在戲劇舞臺上,同時,也活在人們的心中。
包公走來了。黑面黑袍,黑靴黑冠,心中卻裝著朗朗乾坤。面黑如鐵,心明似鏡。無私無畏,明辨是非。鍘駙馬,打鑾駕,賑濟災荒,安撫民心,為保大宋江山社稷,鞠躬盡瘁。最終成了世代為官者的楷模,成了黎民百姓心中的青天。
王安石走來了。沉吟著“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庇粲糇邅?。春去春歸,月缺月圓,幾多鄉愁,何時圓我還鄉夢?哪能啊,多少國事才下眉頭,又上心頭——法尚未變,政尚未通,富國強兵才是大事呀。思鄉歸思鄉,國家大事為重。最終他成了一代改革家,成了歷史上的重臣名相。
楊家將走來了。旌旗戰袍,金戈鐵馬,揚鞭奮蹄,威風凜凜??惯|兵,平外患,馳騁疆場,血灑邊關,男兒自強,巾幗奮起,前赴后繼,不屈不撓。最終成了滿門英烈,成了人們心目中民族的棟梁。
梁山好漢走來。武松打完了虎,楊智賣完了刀,魯智深倒拔完垂楊柳,一起趕來劫法場。一個個俠肝義膽,豪氣萬丈,為兄弟情義,敢入龍潭虎穴,闖火海刀山,出生入死,在所不辭。最終成了除暴安良的江湖俠士,成了一代一代人傳誦的綠林英雄。
一個個故事中的人物向我們走來,最終都成了中國戲劇史上光彩照人的為人們所喜聞樂見的藝術形象。
七
任何一個政權的衰亡都是從自身的腐敗開始的,若不是自身腐敗,其他人是不敢有什么非分之想,是不敢覬覦它的政權統治的。北宋王朝末期出現三次大的戰事——宋江起義、方臘起義和北方女真(滿族人的祖先)金兀術的大舉入侵。宋江、方臘起義造成北宋王朝的國力衰微,金兀術的大舉入侵,直接導致了北宋王朝的覆亡。而這三次大的戰事,都是源于北宋王朝自身的腐敗。
方臘領導的農民起義,主要是由“花石綱”的騷擾所激起;宋江領導的農民起義,則主要是為“括公田”所激起。
十二世紀最初的二十五年,是宋徽宗統治的年代。這是一個荒淫腐朽的皇帝。他即位以后,先后最受信任、最受寵愛的是宰相蔡京、宦官童貫、楊戩等人。這些人相互結托,狼狽為奸,為非作歹,禍國殃民。為了討好皇帝,他們提出了一個“豐亨豫大”的口號,要把北宋朝廷以及宮廷的場面盡量搞得富麗堂皇。他們要集中天下奇花異石于首都開封,以供玩賞。從崇寧元年(1102年)起,便由童貫在蘇州和杭州等地設置“造作局”,集中東南地區的各種工匠數千人,制造象牙、犀角、金、玉、竹、藤以及雕刻、織繡的各種工藝品,所用原料器材,皆巧取豪奪于民間。三年后,又在造作局以外添置“應奉局”,向東南各地居民搜刮花石竹木和珍奇異物。百姓家中凡有一石一木可供賞玩的,全被指名強取。搬運時,拆屋撤墻,全不顧惜。應奉局的人還經常借機進行訛詐,無數人家為此傾家蕩產。應奉局把搜刮所得,用船只運往開封,每十船組成一綱,稱為“花綱石”。船夫也倚勢貪橫,使運河兩岸的居民大受騷擾。時人稱應奉局為東南小朝廷,其勢焰之高可以想見。
宋徽宗迷信道教,他在任期間,開封和各大城市都添修了許多道教的宮觀。還設置了道官,使其與政府官員同樣領取俸祿。他十分寵信道士林靈素。僅林的門徒,任道官支厚奉的就多達近兩萬人。蔡京、童貫等人,都公開賣官鬻爵,明碼標價:“三千索,直秘閣;五百貫,擢通判?!北彼握墓賳T數目因此而大增,在徽宗即位七八年后,官員數目比以前多至十倍。北宋政府因此所支出的官俸和兵餉是過去的好幾倍。政府開支日益增多,人民的負擔當然也在日益加重。
由于朝廷昏庸腐敗,財政上出現嚴重的入不敷出的局面,一年的全部財賦收入只能供八九個月的支用。為了彌補財政上的缺欠,官府多次鑄造當五當十的大錢。結果不但不能填補虧空,反而造成了幣制的空前混亂。為了增加國庫收入,朝廷把茶稅的定額向上提高了好幾倍。同時,把政府出錢“和買”的絹帛也改為無償的榨取。
從政和元年(1111年)開始,北宋王朝又專設了一個掠奪私人土地的機關,叫做“西城括田所”,由宦官楊戩等主管其事。名義上,是北宋政府要把一些天荒或死絕、逃亡戶的土地沒收充公,在實際操作中,卻是楊戩等人強占肥沃土地,把原業主逼迫成佃戶,令其以對分方式向政府繳納租課。例如河南汝州魯山縣的土地適于種稻,就全部被楊戩等人括為公田。成千上萬的農民因此而喪失土地,流離失所,凍餓而死。后來“西城括田所”把掠奪面擴大到山東、河朔、淮南、江浙各地,所有湖泊的退灘地以及黃河決口湮沒過的土地,全被作為無主土地沒收。到宣和三年(1121年)止,經楊戩掠奪的民田已達三萬四千多頃。
除了“西城所”對私家土地的大量掠奪,蔡京、童貫、朱勔、李彥等人,也都依仗權勢掠奪了大量的田園房舍。朱勔的田產“跨連郡邑,歲收租課十余萬石,甲第名園幾半吳郡”。到欽宗籍沒他的家產之日,他的田產已多達三十萬畝。蔡京的土地自然也不會少,僅他在江南的一處“永豐圩”就有水田近千頃。朱勔、蔡京只是典型的代表而已,此時的所有官僚、豪紳、地主無不對土地肆行掠奪。
昏庸產生腐敗,腐敗帶來的是政治黑暗,民不聊生,最終的結果是政權的顛覆、王權的喪失。方臘、宋江帶領的農民起義,把腐朽的北宋王朝推到了滅亡的邊沿,金兀術的大舉南侵,腐朽的北宋王朝最終走向徹底滅亡。
八
在清明上河園里的游樂項目,也蘊涵著北宋王朝敗落的預言。比如蹴鞠,蹴鞠,按現在的話說就是踢球,是清明上河園里的一種游戲??墒牵臼怯螒虻奶咔颍谷惶叱鰜砹藗€高太尉,一個不學無術的混混兒。太尉,那可是一個掌管著國家軍政大權的職務,大宋軍隊就這樣隨便地交給了這樣一個無賴、流氓、惡棍的手里。有這樣昏庸的皇帝,有這樣混賬的大臣,有這樣毫無章法的任用制度,大宋王朝豈能長治久安?
再如,斗雞。這又是清明上河園里開設的規模不小的一個專館。斗雞是宋代從官場到市井最喜歡玩的游戲之一:一對本來毫無冤仇的雄雞在一群無聊的人的教唆、慫恿下,開始橫眉立目,刀槍相向,無端爭斗。而且愈斗愈慘烈,愈斗愈瘋狂,直斗到天昏地暗,血肉橫飛,你死我活;一群觀眾瞪大了眼,張大了嘴,如癡如狂。歡呼聲、吆喝聲、叫罵聲,撼山動地,此伏彼起,不絕于耳。直到爭斗分出勝負,定下輸贏,人們才肯罷休。一個以爭斗和血腥作為娛樂方式的王朝,哪有不亡之理?
和其他王朝一樣,大宋王朝最終也難以走出歷代封建王朝的宿命。雨細細密密地下著,整個清明上河園都籠罩在煙霧迷蒙之中……
責任編輯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