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博
盡管2009年的中國社會形勢還屬未知,但作為2008年經濟、社會結構演化的接續,它的大致輪廓已隱約可見
12月的第二個星期,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了它的第十七個《社會藍皮書》。在這本《2009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中,物價、看病、收入差距和失業是最為突出的社會問題。
中國今年因為地震和雪災造成1萬億人民幣的損失;城鎮居民收入增長率比去年降低近一半。由于很多企業受到國際金融危機和后奧運會經濟的影響,出現停產和半停產。隨著經濟增長明顯放緩,就業形勢的持續嚴峻,由此而來的社會矛盾或將進一步激化。
藍皮書的新發現
真正的危局總是難以一下子看清。
正當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感到工作難找的時候,中國社科院推出了《2009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藍皮書。
15日的新聞發布會過后,李煒就病倒了。從今年5月份起,這位中國社科院社會學所社會發展室主任就一直帶著他的課題組在各地搞社會調查?!爸饕橇私饷裆F狀,分析民生問題,以及了解民眾對于民生建設的看法,是一份社會狀況的綜合調查。”藍皮書的主編之一、中國社科院社會學所所長李培林說。
李煒的“2008年中國民生問題調查報告”是整個藍皮書的第一份報告。同樣的調查在2006年也曾進行過一次,但今年的調查,李煒有了一些新的發現。

在調查給出的18個社會問題中,公眾認為最為嚴重的前三項是物價上漲(63.5%)、“看病難、看病貴”(42.1%)和收入差距過大(28%),排在第四到第七的分別是“就業失業”(26%)、“住房價格過高”(20.4%)、“貪污腐敗”(19.4%)以及養老保障(17.7%)。
“在2006年時,物價上漲并不是一個壓力問題,甚至都沒有列入調查范圍。但今年有將近80%的居民都認為自己的家庭面臨物價上漲的壓力?!崩顭樥f。
“除‘物價上漲這一新變化外,最大的發現是居民教育壓力的下降和社會就業壓力的急劇上升?!崩顭樥f。
李煒和他的同事們專門針對居民的日常生活壓力進行的測量中發現,2008年和2006年比較,居民在教育和醫療方面的生活壓力有所緩解。“2006年45%的家庭都面臨這樣的問題,但是到現在只有36.9%的家庭面臨這樣的問題。”
2006年,34%的家庭認為子女教育費用高,今年這一比例降到了26.77%?!按蟾诺土藢⒔?個百分點?!崩顭樥J為,這和免費義務教育的政策的推廣有密切關聯。
在另外一組數據對比中,李煒發現了問題:2006年,有30%的家庭感到就業有壓力,到今年有38.43%的家庭面臨這樣的壓力。大量的數據顯示,2008年中國城鎮的實際失業率為9.4%,比官方一般使用的“登記失業率”數字高約一倍。
“從某種程度上講,明年最大的問題是失業問題?!崩顭樥f。
150萬大學生面臨失業
在藍皮書中,今年城鎮的經濟活動人口失業率大概是9.4%,而此前,官方公布的今年城鎮失業率將維持在4.5%。到底失業率是多少?
“主要是調查失業率和登記失業率的測算方法不同。”李培林解釋說。政府部門登記失業率,往往是指失去工作崗位的人口,尤其是城鎮失去工作崗位的人口,到勞動社會保障部門開的職業中介部門進行登記;而調查失業率則更細致,比如在多長時間沒有工作,同時又有工作意愿,又找過工作,但是仍然沒有就業的比例。這個在中部和西部更高一些,都超過10%,尤其是在大中城市,失業人口比例占到10.1%。
“如果考慮農民工的失業情況,調查結果肯定要比官方的登記失業率還要高?!崩钆嗔终f。根據藍皮書調查,城鎮失業人口中85%是18歲到49歲的青壯年人口?!八麄冎杏幸话胱笥沂鞘I了1年左右的時間,另外還有一半是失業3年以上?!?/p>
同整個城鎮失業率相比,大學生的失業率顯然更高,達到12%多,是登記失業率的3倍左右。
這樣的問題讓社會專家感到擔憂?!暗?月份,估計實現實際就業是70%,可能還沒有這么高。主要是高校畢業生畢業規模在擴大,導致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加上部分2007年大學畢業生未能如期就業的有很多,對今年畢業生形成空間擠壓?!本蜆I問題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副所長陳光金說,大學生今年畢業560萬人左右,到年底估計會有150萬人難以找到工作。
一個可預期的現實是,隨著工業生產的回落,2009年大學生失業問題將會進一步加劇。
據統計,中國11月工業增加值增速只有5.4%,山西省以-24.5%排在全國倒數第一,北京以-8.1%名列第二,上海市工業增加值增速也降為-0.7%。工業生產的回落將導致更多的失業人群,大學生首當其沖。
就業難傳遞出危險信號
“由于經濟形勢不好,失業必然給弱勢群體帶來挫折感和焦慮感,從而影響社會穩定。”關于2008年的社會穩定,藍皮書這樣報道,“大部分居民感知到社會群體的利益沖突,但是有將近40%的人認為社會沖突的矛盾必然的走向是不會激化的?!?/p>

“56.5%的公眾認為,窮人和富人差距最大,其次是干部和群眾。大概24.7%的公眾認為,窮人和富人之間最容易發生沖突,有23.6%的群眾認為干部和群眾之間最容易發生沖突和矛盾。”
一些社會學家發出警告:隨著經濟增長明顯放緩,就業形勢的持續嚴峻,由此而來的社會矛盾或將進一步激化。
一位社會學家說,藍皮書凸顯的民眾關注四大熱點問題是就業、社會沖突、房價和反腐。而就業問題無疑是最緊迫的。大學畢業生就業難不僅給社會帶來不穩定因素,還容易引發一系列連鎖問題,比如,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愿意接受低端工作,從而擠壓了農民工就業空間,造成更激烈的社會矛盾。
事實上,中國政府已開始著手尋求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12月20日,針對就業難題,教育部麾下的國家軟件技術培訓與推廣中心推出了大學生“準就業”機制,試圖通過整合40所國家技術培訓與推廣中心及國家百所示范性職業院校,在歷屆高校待業學生及應屆畢業大學生中招收學生進行核心職業能力、核心職業技術雙核強化實訓,合格者進入“準就業”崗位,之后分層次進入國內外IT企業及政府、事業單位。
中國部分大學也開始嘗試從年度經費中拿出一部分,雇用畢業生,采取研究助理、研究助手的方式,讓他們暫時留在學校,一方面完成學??蒲校黾幼陨砑寄?,另一方面減少對社會負擔和壓力。
據報道,以上計劃估計可以讓100萬名大學生“準就業”。但終歸是特殊時期的緩解之策,更多的專家開始呼吁通過經濟結構的轉型來增加就業。

“由于我們很多企業處于產業鏈的低端,需要的只是生產工人和技術工人,而這些企業本身抗風險能力不強,所以金融危機給今年的大學畢業生就業帶來了很大的壓力?!敝心狭謽I大學商學院人力資源教授、博導方勤敏認為,從長遠來說,只有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才能解決更多大學生的就業。當生產和消費達到了均衡,從生產到消費的各個環節便都能提供就業機會。
“當我們的產業不再高度依賴于外向型,形成自己完整的產業鏈,大學生的就業壓力或許能緩解很多。”方勤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