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博
權利由政府本位到社會本位是一個不斷回歸的過程,不斷地還權于社會正是政治體制改革的應有之義

“前兩次解放思想偏重于還利于民,這一次解放思想在繼續注意還利于民的同時更偏重于還權于民!”8月的最后一天,中共湖南省委召開“堅持科學發展、加快富民強省”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電視電話會議,會上,湖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春賢一語驚人。
張春賢特別強調說,這次解放思想注重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同時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作為湖南省第三次解放思想大討論的動員令,張春賢的講話引起不小的震動,其“還利于民更要還權于民”的講話更被部分境外媒體解讀為“政改的前奏”,而在當地媒體看來,湖南省正是以這種方式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
被普遍認為是新一輪解放思想亮點之一的“還權于民”備受各方關注。但隨后而來的“欲言又止”,似乎也透露出地方改革者一種微妙的觀望心態。
全省總動員
9月初,湖南省委開始緊鑼密鼓地布署全省“大討論”活動,不僅設立了“省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辦公室”,還專門下發通知,要求各市州、縣市區委、省委各部委,省直機關各單位、各人民團體黨組(黨委),都要根據各自實際,組織討論。
根據湖南省委發的《通知》,大討論活動共有10項專題活動,包括各級黨委學習中心組專題理論學習;領導干部下基層“面對面”討論;舉辦解放思想主題論壇;利用網絡平臺,在全社會開展“解放思想大家談”活動;在省級主流媒體開辦專版、專欄和專題節目;開展“影響湖南科學發展的思想障礙”和“推進湖南科學發展的對策建議”征集評選活動;開展“下評上、民評官、基層評機關”的評議活動;開展領導干部與網民對話交流活動等。
《通知》中稱,重點討論“四個轉變”:即如何轉變安于現狀的觀念;如何轉變因循守舊的觀念;如何轉變封閉狹隘的觀念和如何轉變片面發展的觀念。
解放思想到底解放什么?
此項活動的主要推動者、中共湖南省委書記張春賢的解釋似乎更簡單明了,“還利于民的同時更偏重于還權于民”,“要通過發揚民主,使人民群眾真正成為利益主體和權利主體?!?/p>
在解放思想大討論的動員會上,張春賢這樣解讀“還權于民”:“要重視還權于民,切實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權利。要從各個層次、各個領域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提高人民群眾參政的積極性;深化政務、廠務、校務、村務公開,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p>
在紅網上實名發帖的曾在湖南省委統戰部政策研究室工作過的馬碧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稱,新的歷史條件下,政府正在逐步歸位,公共服務和公共治理才是政府的主要功能。
“解放思想的根基在群眾,關鍵在領導,主體在中層?!瘪R碧說,新一輪的解放思想同時也是利益格局大調整的過程,勢必大大壓縮既得利益的空間。廣大中層干部思想解放的程度,決定著各項工作標準和水平,決定著這些工作的成效和成敗,也決定在多大程度上讓利于民,還權于民。
網絡的力量
在解放思想大討論中,網絡仍然扮演著主力軍的作用。從9月開始,以紅網為代表的網絡媒體,成為此次大討論的前沿陣地。
9月9日,紅網新聞中心主任劉建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介紹,早在8月25日,當地媒體便陸續接到通知,開始策劃“解放思想大討論”報道。8月31日起,紅網正式推出系列活動,“解放思想大家談”網上討論、“推動湖南科學發展十大對策建議”征集評選和“解放思想紅網系列訪談”三大主題活動。
“全省一共布置了10個專題活動,有3個是通過網絡平臺開展?!眲⒔ㄕf,“主要平臺是網絡,其他媒體配合?!?/p>
為了擴大這次活動的參與度和影響力,9月成立、掛在省委宣傳部名下的湖南省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辦公室和省通信管理局,還通過移動、聯通、電信,向全省2000萬手機用戶發送短信,號召公眾參與。
更多公眾的熱情被調動起來,“原本考慮可以通過短信平臺進行回復,后來發現短信回復字數限制太多,就只宣傳,不回復了?!眲⒔ㄕf。
負責紅網論壇的主管陳勇介紹,僅“解放思想大家談”專版,截至9月7日,評論點擊率已達78萬,跟帖數17萬,在線瀏覽量達137.6萬人次。
9月4日、5日兩日,紅網邀請了岳陽市委書記易煉紅、湘潭大學黨委書記彭國甫參與“解放思想系列訪談”,與網友進行了互動交流,引起廣泛關注,據介紹,“國內外有78家網站轉載了該網的活動”。
值得注意的是,來自網絡的聲音被迅速傳遞到湖南省高層。
9月1日,中南大學博士陳杰人在紅網論壇發帖,建議中共湖南省委做足“人”的文章,“實現三湘騰飛”。
5日,當地媒體便刊出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春賢看帖后作出的批示:只要我們把全省人民的力量都凝聚起來,別人就無法和我們比。希望大家都來研究這方面的問題,努力通過這次大討論,更廣泛地調動全省人民干事創業的積極性,為加快富民強省匯集更強大的力量。
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陳杰人說,湖南人執著、創新、聰明、大情大義,歷來不乏改革創新者,他的建議被重視本身就是當地重視言論,重視民意的表現。
還權于民并非新概念
在轉變四個舊有觀念之外,“還權于民”的觀點被普遍認為是湖南省此次解放思想的亮點之一。但在隨后網絡上的討論中,本刊記者發現,有關于還權于民的討論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多。
當地知情人士透露,因為一些境外媒體片面報道,給大討論工作帶來負面的影響。有關部門在對網上的討論時回避了這方面的話題。
事實上,“還權于民并非一個新概念,《劉少奇文集》中曾有專門章節論述。”中央黨校教授王貴秀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說,從理論上講,國家本身就是從社會分離出來又凌駕于社會之上的產物。馬克思理論認為,國家的最終消失正是權力全部回歸社會的結果。從這個意義上講,從權利由政府本位到社會本位是一個不斷回歸的過程,不斷地還權于社會正是政治體制改革的應有之義。
“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本身就應該得到加強和保障,把思想解放大討論解讀為政治體制改革的號角或前奏并無依據?!蓖踬F秀說。
曾在第一時間上書建議的陳杰人也認為,對于地方而言,涉及政改的內容往往是敏感的話題,能有多大程度上的突破往往取決于改革者的勇氣和所處的輿論環境。
在知識界看來,湖南省還權于民的提法并不是創新之舉,早在十七大報告中,就已提出要加強民眾表達權、參與權、知情權、監督權等領域的建設。
“湖南省提出還權于民,正是要把這些權利落實下去。”長沙當地一位官員說,大討論本身就是在重視民眾的表達,此外,與大討論活動一起開展的征集“十大對策”活動,也是在落實民眾參與權、知情權。
“作為省一級政府,如果能通過解放思想,把以上四項基本權利真正落實下去,就是最大的成功?!边@位官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