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凱
摘要:在我國,高校作為一個事業單位,雖然不是正式的國家行政機關,但仍具有一定的行政管理權。高校宿舍管理權和學生隱私權間的沖突已經是愈演愈烈的話題。由于高校宿舍管理行為的雙重法律屬性,則必然帶來公權力與平等主體間私權力的沖突。通過高校的人性化管理和學生覺悟性的提高,高校宿舍管理權和學生隱私權間的沖突會得到圓滿解決。
關鍵詞:高校管理權;學生宿舍;學生隱私權
中圖分類號:C931.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8)08-0213-02
大學是千萬名莘莘學子心中神圣的殿堂,而宿舍作為學生日常生活、學習、休息的場所,更是大學生在校生活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于是,宿舍生活幸福與否直接影響大學生在校生活質量的高低。雖然《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28條中規定,高校有權按照章程自主管理,享有管理權,但在現實中,囿于傳統觀念和行政管理的特色,高校在學生管理方面的很多做法都是違反憲法關于基本人權規定的。如今,高校學生訴高校侵權案已不是新鮮話題,從公開貧困生私人信息,到開除懷孕的女大學生,高校管理與學生隱私權間的沖突成為大家普遍關注的話題。僅就宿舍管理人員是否有權隨意進入學生宿舍檢查這一話題,大家就眾說紛紜。本文中,筆者僅就日前發生于某高校宿舍管理方面的兩件案例作幾點法理分析,以拋磚引玉,引起大家更多的思考。
案例一:2007年10月13日晚,山東某高校學生宿舍管理科在未經過任何通知的情況下,進入學生宿舍,突擊檢查學生使用違禁電器情況。檢查人員將搜查到的熱水棒、電飯鍋、吹風機等物品一并沒收,并將違紀學生進行了公示。
案例二:在案例一發生后的宿舍衛生檢查工作中,檢查人員的檢查重心從地面衛生轉移到搜查違禁電器上。在學生上課不在宿舍的情況下,檢查宿舍衛生的宿管科人員私自翻查學生衣柜底、書架內側及陽臺紙盒內的物品……并將查到的違禁電器沒收。
案例發生后,此高校學生反映強烈。案例中涉及兩種權力間的沖突問題,高校宿舍管理權和學生隱私權。學生們認為學校未經其同意就進入宿舍檢查的行為嚴重地侵犯了他們的隱私權。
一、高校宿舍管理權的法律性質和權限分析
在我國。高校作為一個事業單位,雖然不是正式的國家行政機關,但仍具有一定的行政管理權。我國《教育法》第28條就明確規定,高校有權按照章程自主管理,享有管理權。學生宿舍管理科是高校后勤管理部門之一,經學校授權,其享有對學生宿舍進行管理的權利。在此層面上講,宿管科與學生之間是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人間的行政法律關系,高校宿舍管理權是公權力。然而,如果從現代民法的角度出發,高校作為民法意義上的大學法人,其與學生之間,就住宿這一問題上更應是一種民事法律關系。從這一層面上講,學校就是出租人,而學生是承租人,兩者間是私法上的平等主體關系。
由于高校宿舍管理行為的雙重法律屬性,則必然帶來公權力與平等主體間私權力的沖突。在本文宿管科檢查學生宿舍的兩件案例中,宿管科的行政權無疑是對學生隱私權的限制、甚至侵犯。
宿管科檢查學生宿舍的行為可以視為具體行政行為,而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要件包括:行為主體合法、行為權限合法、行為內容合法、行為程序合法和行為的形式合法。前文中筆者已經考查了宿管科的主體資格,在此筆者僅就宿管科行為的權限、程序及內容上的合法性進行考查。
首先,作為合法的檢查行為,宿管科行為的權限應當有法律的明確規定。然而,在該校《學生公寓管理規定》中只是規定了學生應自覺遵守公寓各項規章制度,并沒有寫明宿管科享有的行政權力。在案例二中,我們看到,檢查人員竟然將藏在學生衣柜底下的和學生書架內側的熱水棒都搜查出來,可見其檢查的范圍和力度的徹底性。筆者認為,雖然宿管科檢查宿舍的初衷是為了保障學生安全、防止因使用違禁電器而引起火災發生,然而就其行為的實施程度來看,已經嚴重的超越了法律賦予的權限。
其次,從案例一的事發過程來看,宿管科的行為在程序上也是不合法的。行政行為的執行過程應在有效的時間內并以合法的形式進行。而宿管科是周六晚上夜進宿舍,更甚者,在其實施檢查行為之前也沒有履行告知義務而是“先斬后奏”。其“迅雷不及掩耳”的勢態讓人瞠目。學生周末休息權及宿舍隱私權的保護根本無從談起。
再次,筆者認為,宿管科檢查行為內容上的合法性也值得推敲。在案例二中,檢查人員是以日常檢查衛生的時間和理由進入宿舍,卻實施了搜查違禁電器的行為。日常宿舍的衛生檢查是對學生宿舍的地面、床鋪、衛生情況的一種檢閱,僅限于視覺也就是“看”這一層面,而其行為卻是“無所不用其極”,全方位的手動搜查違禁電器,其行為確有“掛羊頭賣狗肉”之嫌。
二、學生宿舍的法律性質和學生隱私權
2004年,我國現行憲法進行了第四次重大修改,其中最大的亮點之一是立法者把“國家尊重合保障人權”明確寫入憲法。隱私權作為人權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沒有在我國法律中明確規定,但已經被學界和社會普遍認可。
民法學家張新寶先生指出:“隱私,又稱私人生活秘密或私生活秘密,是指私人生活安寧不受他人非法干擾,私人信息保密不受他人非法搜集、刺探和公開等”。學生宿舍是高校學子生活、休息的主要場所。很多學生將自己的大學生活形容為“三點一線”,這三點之一指的就是宿舍,由此足見宿舍對于大學生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很多學者將學生集體宿舍視為住宅。他們認為集體宿舍屬于學生私己空間,學生可任意擺放自己的物品、衣物,進行私人事務。學生宿舍就像英國諺語中形容的那樣,是一個“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的純私人空間,因此。學生在宿舍享有隱私權而不受侵犯。
然而,筆者認為,學生宿舍不能等同于民法意義上的住宅,而學生在宿舍享有的隱私權也不應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隱私權,而應是權限克減后的隱私權。隱私權在《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中被規定為可克減性的權利。克減。顧名思義,就是克扣、減少,是指對權利的限制和暫停。學生人校學習后,其有權利接受學校教育,但同時又負有接受學校管理的義務。宿舍不僅是在校學生生活中重要的場所,同時也是學校管理學生的重點環節。學校在給學生提供舒適、自由的宿舍環境時,還要保障宿舍的公共安全。一棟學生宿舍樓多則可住幾千人,少則也有幾百人,一人的行為可能會使幾千人的利益受損。就我們已知的報道來看,因為個別學生使用違禁電器而釀成整個宿舍樓起火的悲劇屢見報端。所以,我們必須承認,在本文案例中,宿管科突擊檢查違禁電器的行為是無可厚非,而且在某種程度上是必要的。
但我們注意到,如果不對高校宿舍管理權進行相應的限制,它會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甚至侵犯學生的隱私權。在校生應當遵守宿管科的規定、接受宿管科的管理,但不是無限制的退讓。學生宿舍不同于監獄和兵營。王秀哲博士在對隱私權的構成要素進行分析的時候,將隱私權的客體要素分成私
人信息、私人事務和私人活動三部分。并強調指出:“在私人事務載體中,住宅是最重要的隱私集中地、是個人私生活的最重要的領地。”對于在校學生而言,宿舍就成為其隱私集中地和個人私生活最重要的領地,他們有權在宿舍進行私人事務而不受不必要的檢查和干涉。
三、平衡兩權力間沖突的幾點建議
合理地協調個人私利和公共利益是平衡高校宿管權和學生隱私權的前提。高校宿管權和學生隱私權并不應是案例所表現的對立和沖突,相反,兩者應相互配合、相輔相成。高校宿管權是為了維護學生宿舍的有序和安全,而學生隱私權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充分的享受自由,行使自主管理,兩者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學生的利益。然而,現實中宿管科的檢查人員和學生之間卻進行著貓捉老鼠的競技。溫和的檢查必然是“無功而返”,因為學生會將違禁電器藏于邊邊角角;于是,檢查人員也“花樣百出”,進行“地毯式搜查”。這樣的循環將使這兩項權力均失去法律意義。我們必須找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筆者以為,既然學生的利益是終極目標,那么首先,高校應該改善自身的管理行為。英國著名功利主義法學家吉米·邊沁在《立法理論——刑法典原理》中指出,公共福利是個人福利的總和,個人利益是唯一現實的利益,所以,必須關心個人,而不是壓抑個人。高校宿管科應該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原則。給學生盡量多的自由空間,靠學生的自主、自覺來維持宿舍秩序與安全。對于宿管科檢查人員的行為應作明確的授權并進行必要的限制。在此,筆者建議,高校應盡快完善宿舍管理條例。宿舍管理條例上應該明確規定宿管科的職權及職權的范圍,對檢查人員的行為作法律上的限制。此外,檢查人員在實施職權的過程中應遵循正當程序原則、適當性原則和告知原則。如檢查學生使用違禁電器時,應當在學生本人在場的情況下,讓學生本人自己打開儲藏柜,而不能由檢查人員自行實施。
其次,應當明確規定學生隱私權和其隱私權的范圍。針對高校發生的諸多案例,國家《高等教育法》應通過立法,明確規定學生享有隱私權,如個人信息保密權、交往自由權、宿舍不受非法侵犯權等。這樣不僅有利于對學生權益的保護,也能夠提高在校學生知法、維權的意識。針對學生宿舍隱私權的問題,高校應加強對學生安全意識的教育,發動學生干部和宿舍長自主管理學生宿舍,從而帶動所有學生自覺維護宿舍安全秩序。
我們相信,通過高校的人性化管理和學生覺悟性的提高,高校宿舍管理權和學生隱私權間的沖突會得到圓滿解決。
[責任編輯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