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 軍 鳴 躍
“孩子是我身上掉下的肉”
1978年的春天,家住黑龍江省延壽縣延壽鎮的張海云第一次做了母親,夫婦倆給孩子取名“蔡洪剛”。
24歲的張海云善良、美麗,26歲的丈夫蔡金忠厚老實,身強體壯。看著又白又胖的兒子,小兩口心里有說不出的喜悅。然而這樣的生活僅僅過了半年,全家就被巨大的陰影所籠罩。
有一天,6個月的小洪剛拿著一根筷子玩兒,不小心把自己的嗓子捅破了,鮮血立即從鼻孔里流出來。張海云馬上用紗布將兒子的鼻孔塞住,誰知鮮血又從兒子口中流出……她急了,忙抱著兒子趕到縣醫院。醫生說小洪剛得的是紫癜,暫時只能靠輸血來止血。好在夫妻倆同是O型血,都可以為孩子輸血。當母親的鮮血流入小洪剛的身體時,孩子的血止住了。
一周后的一天,張海云在給兒子洗澡時發現,小洪剛身體的各個關節均有血腫。到了晚上,孩子的病情加重了,疼得哇哇直哭。那天碰巧丈夫不在家,外面還下著大雨。從家到縣醫院要走十幾里的山路,顧不上天黑路滑,張海云用雨衣把兒子包裹嚴實,背起來就往縣醫院跑。這一路不知摔倒了多少次,到達醫院時,她滿身都是泥水。給兒子輸血后,她無力地癱倒在地上……
此后,每當兒子發病,張海云就立刻放下手中的活計,抱起兒子跑到醫院去輸血。就這樣,小洪剛3歲了。醫生曾診斷“孩子活不過3歲”的話,像懸在張海云心頭的一把利劍,使她每天提心吊膽。
1980年,弟弟蔡洪亮出生了,給張海云夫婦帶來了一絲安慰。為了弄清小洪剛到底得的是什么病,他們把房子賣了,領著兩個兒子來到沈陽軍區醫院。經過一個月的化驗,最后確診蔡洪剛患的是血友病,為遺傳性凝血功能障礙的出血性疾病,共同特征是輕微損傷后有出血不止的傾向。小洪剛患的是血友病甲,缺乏抗血友病球蛋白,病情非常嚴重。
聽說是遺傳病,張海云和丈夫給小兒子也做了化驗,結果小洪亮也患有血友病。不同的是,弟弟患的是血友病乙,發病率比哥哥低。醫生告訴他們,這種病在10萬對夫婦中才出現一例,如果患兒不能堅持輸血的話,生命是不會長久的。
面對這巨大的打擊,張海云夫婦覺得天都塌了。
痛苦過后,張海云和丈夫開始起早貪黑拼命地干活掙錢。在高強度的操勞下,張海云患上了心臟病。有人勸夫婦倆,別再治了,白搭錢又治不好,大人還跟著遭罪。連醫生也說,算了吧,這樣的孩子養不大。可張海云卻說:“孩子是我身上掉下的肉,只要還有一口氣,能活一天就治一天,除非我死了!”
“媽,做你的兒子真好”
1985年,兄弟倆到了上小學的年齡。為了能讓孩子上學,張海云每天騎著自行車往返數十里地接送孩子們上學。隨著年齡的增長,兄弟倆的發病率愈加頻繁。1988年,兩個孩子身體的各個關節均出現嚴重血腫,并伴有壓痛感。哥哥洪剛的肌肉開始萎縮,喪失了行走功能,被迫輟學。不到半年,弟弟洪亮也不能走路了。
為了給生病的兒子補充維生素,每頓飯張海云都把僅有的一點兒蔬菜端給兒子吃,自己和丈夫則躲在廚房里吃咸菜大醬。親友們看不過去,對他們說:“你們這么困難,找找政府和民政部門,這種情況肯定能管。”可天生倔強的張海云卻說:“孩子是我們自己生的,就得我們自己承擔。”
自從洪亮也喪失行走能力、生活無法自理后,張海云的擔子更重了。偏偏在這時,丈夫在一次輸血中被檢查出患了乙肝。也就是說,此后只要兩個兒子犯病需要輸血,都要由張海云獨自來承擔。對于這個多災多難的家庭來說,這無疑是雪上加霜。
為了照顧生病的丈夫和孩子,張海云把所有家務都包了下來。在兒子長期患病的治療過程中,張海云漸漸掌握了一些藥理知識和注射技術。在家里,張海云就是醫生護士,因為兄弟倆每天都要打一次點滴。
為了給兩個兒子治病,家里已經欠下兩萬多元債務,張海云夫婦仍然沒有放棄。而此時大兒子蔡洪剛卻出現了反常舉動,突然拒絕服藥,甚至病情發作后,母親要帶他去醫院他都不肯。見母親氣得渾身發抖,蔡洪剛淚流滿面地說:“媽!我的病治了這么多年還沒治好,您身上能有多少血給我們哥兒倆輸啊!每當您給我們輸血的時候,我就覺得我們倆像魔鬼一樣,在吸母親的血。到頭來,不但我們的病沒治好,還把您的身體拖垮了。一想到這些我就受不了,不如別再往我身上搭錢了,弟弟的病比我的輕,把錢和血都留給弟弟吧。弟弟早一天好了,我們家也就有希望了。”
張海云一把抱住兒子,用手擦去兒子臉上的淚痕,“孩子,媽生了你,就要養你。媽身上有血,有你在媽媽就有奔頭……”
1998年8月12日,蔡洪剛突然發病,張海云又一次堅定地伸出自己的胳膊。可是這次醫生明確告訴她,絕對不能再抽血了。因為在這個月中,她已經為兩個兒子輸了3次血,最多的一次輸了500毫升,那次她是被抬回家的。這種情況,如果再抽血會有生命危險的。為了救兒子的命,張海云瘋了一樣跑出醫院去借錢,當總算籌到980元趕往醫院時,突然一陣天旋地轉,她昏倒在路邊。路人把她喚醒后,她起身踉踉蹌蹌來到醫院,撲到洪剛的床前,“兒子,媽媽來了,咱們有錢了,這就給你輸血!”蔡洪剛吃力地睜開眼睛,對著母親微微一笑,用眼睛看了一下身邊的日記本,輕輕對母親說:“媽,做你的兒子真好!”說完,就在張海云的懷里離開了這個世界。抱著兒子,母親淚如雨下,“是媽媽回來晚了,媽媽對不起你啊……”
在兒子離去的這天晚上,張海云輕輕打開了他留下的那本日記。“……爸爸媽媽,我這兩天感覺很不好,可能我真的要走了。感謝你們把我帶到這個世界上,給了我那么多的愛,我真的很知足。我從小就盼望著能像別的孩子一樣,長大了能有出息,能孝敬你們,可誰知道我給你們、給這個家帶來的卻是無盡的災難。我恨這該死的病魔,我也害怕你們的鮮血。你們的血每滴進我身體一滴,就像一把鉤子在鉤我的心。媽媽,您活得真是太難了,把能給我們的都給了我們。我幾次想到過死,可我真的舍不下媽媽,也舍不下爸爸和弟弟。現在,我想好了,就算死我也不怕,我會帶著你們的愛在天堂里守護你們,我會去求上天讓弟弟站起來。媽媽,我走后,把這個本子給弟弟吧,讓他把我沒寫完的日記寫完,我在天堂里能夠看見的……”
看到這里,張海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哇”的一聲大哭起來。
“我不能放棄,我是孩子的媽媽”
此后,張海云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小兒子蔡洪亮身上。由于長年超量抽血和缺乏營養,她的身體十分虛弱,走幾步路就會冒虛汗。很多人都勸她放棄吧,這樣下去兩個人都會沒命的。可她總是說:“我不能放棄,我是孩子的媽媽!”
為了照顧好兒子,張海云自己動手做了些簡單的器械幫助洪亮練習走路,還每天按時給兒子做按摩。2008年1月,蔡洪亮突然出血不止,張海云又一次伸出了胳膊。望著媽媽那布滿針疤的雙臂,蔡洪亮哭著央求:“媽,我都28歲了,是您的血讓我活到現在。現在您的身體這么弱,不能再抽您的血了!”護士也說:“你不能再抽血了,那樣會出危險的,這樣的責任我們擔不起啊!”
“不要你們擔責任,我沒有錢,只有血。快抽吧,我不能讓我的兒子死去。”看著醫生護士還沒有抽血的意思,她“撲通”一聲跪了下去。“我求求你們,快抽血吧,這么多年再窮再難我沒給誰下過跪,我就是不能再看著孩子死啊!”
見大夫和護士都面帶難色,張海云一把拿過針管,扎進自己的血管里……當400毫升鮮血一滴一滴流進兒子的身體后,兒子的血止住了。張海云微閉著眼睛,再也沒有力氣說一句話。就這樣,她又一次為兒子將死神擋在了門外。
誰也沒有想到,3個月后,奇跡出現了——蔡洪亮發現自己可以下地走路了!那一刻,張海云欣喜若狂:“亮亮能走了!亮亮能走了……”
聽到喊聲,鄰居們紛紛趕來,人們都說,這是張海云用母愛創造的人間奇跡。
也許是母親無私的愛打動了上蒼,也許是哥哥洪剛真的在天有靈,這次輸完媽媽的血,洪亮已經快4個月沒有犯病了。在母親的建議下,蔡洪亮拜師學了家電維修技術。現在,一般的家電問題他都能解決,當他把第一次掙來的32元錢交到媽媽手中時,張海云眼里溢滿喜悅的淚水。蔡洪亮輕輕為母親拭去淚痕,“媽,我會好起來的,咱們的日子會越來越好的!”
30年來,這位偉大的母親年均獻血1400多毫升,累計獻血4萬多毫升。她以自己的血肉之軀一次次戰勝死神,用永不言棄的愛為兒子書寫了生命的奇跡。
(摘自《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