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憲梓眼中的“道德經”:曾憲梓先生的產品當初之所以能在市場上站穩腳跟,與他獨到的廣告宣傳理念是分不開的。“金利來,男人的世界”已成為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廣告語。孰不知,在曾先生起步階段,他所采用的第一句廣告詞則更能體現中國傳統儒家文化中“尊老敬老”的道德觀念。1970年,在一年一度的父親節即將來到之際,曾憲梓在報紙上刊登了大幅廣告,慶祝一年之中唯一屬于男性、屬于父親的節日:“向父親致意,送金利來領帶。”廣告內容雖簡單,寥寥幾字卻盡顯情真意切。廣告刊登之后,效果非同凡響,金利來領帶迅速占領了香港的市場。就這樣,曾先生將適時把握商機的“商道”和儒家“仁義禮智信”的“人道”完美的結合,堪稱營銷理念中的典范。
曾先生認為,一個公司、一個企業家,所有經商的過程,實際上都是與人打交道的公共關系的過程。他曾經說過:真誠是結交好朋友的關鍵,擁有一個對自己事業發展極為有幫助的朋友是一件十分難得的好事,這種好的機會應該善于把握。
曾憲梓眼中的“道德經”其實正說明做生意是一種道德行為。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許多成功的企業或者公司具有如下一個共同的特征:1、企業或者公司越成功,他們對道德規范就越重視。2、越是位于行業領袖地位,其高層主管就越重視道德,也越具備道德的規范素養。3、反之,那些經營不善的公司,和升遷無望、覺得現有工作已無法滿足他們的中層主管,卻大都認為道德與他們無關。
越是有道德的主管和公司,就越容易得到員工、供應商、股東及消費者的信任與支持,也越不容易碰到員工訴怨、經營不善、法律訴訟及政府干預等問題。簡而言之,擁有并維持良好的商業道德,本身就是一項回收極高的投資。
那么,為什么許多企業或者公司認為“道德”這個玩意兒不好應付呢?其實真正的原因不在于他們不知道如何預防,或找不到適當的解決方案,而是他們根本就沒有從道德的角度來思考。
道德是決策的根基
很多人都會這樣想,道德與我的工作有多大的關系?他們一定會問:“了解了道德,難道就能幫助我把工作做得更好嗎?”下面有三個能立刻令人滿意的答案。
1、道德上的污點會可能終止一個人的職業生涯。
出錯犯錯是難免的,但說謊、欺騙、偷竊、背信等行為,卻極難容于企業界。再好的職業前途,也會就此“跌停板”。人們不會認為這是過失、能力不足、甚至是貪心造成的,而大都會認為是個人道德素質太差。
2、職業生涯是一生當中的重要部分,因此道德方面的污點,幾乎能毀掉一個人的一生。
當今社會,職業與家庭的關系已密不可分。職業生涯毀了,家庭生活在很大程度上也會跟著進入“跌停板”。因此,如果是因為道德方面的過失而丟掉飯碗,幾乎可以肯定地說:這個人的一生很難再有大的指望了!
3、企業形象受損,將會招來政府的干預。
缺乏道德的廠商常常會抱怨政府的法令太過嚴苛,“不必要的”干預使他們寸步難移。事實上,這些都是他們自找的。如果他們當初珍惜形象,不做出一些不道德的行為,政府才懶得理他們呢!一旦受到政府的注意,幾乎也可以肯定地說,這家企業的前途“無亮”。
不斷有新的壓力出現,也許就是為什么當今的世界范圍內的商界不斷的出現一些丑聞的真正原因所在。基本可以歸納為以下八種:
1、人們越來越不相信權大勢大的企業或者公司。
不能否認,越是權大勢大的企業或者公司,其內部越是充滿了各種“秘聞”。事實上,只要該企業或者公司泄露了一點點不道德的甚至只是小道消息,也會讓社會大眾加油添醋,成為不可饒恕的丑聞。
2、漂亮女職員越來越多。
先前社會透明度不高,企業家就算在外面金屋藏嬌,也沒有多少人知道。而現如今社會透明度越來越高,面對越來越多的(真假)漂亮女職員,男性主管萬不得已只好充作柳下惠,不敢和她們搞七捻三,因為這是絕佳的丑聞題材。但話說回來,他們忍得住嗎?況且還有很多真的很漂亮的女職員投懷送抱呢!也難怪他們覺得壓力越來越大。
3、丑富心態影響力越來越大。
社會丑富心態影響力越來越大,使得原先享有既得利益的高層主管,或有希望晉升為高層主管的人,感到倍受威脅。
4、教育水平提高,對工作的要求也相對提高。
挑戰性不高的工作,對教育程度高的員工而言,無異于是一種新的壓力。
5、老年人口越來越多。
科技越發達,醫療知識越進步,在人類壽命不斷提高的同時,就連帶該不該提前退休的問題也引起了激烈的爭辯。
6、國外的競爭日益增多。
進口產品充斥,意味著新的貿易規定興起;企業家也覺得責任加重,特別是當他們不得不被迫裁員或歇業時尤甚。
7、時間越來越緊迫。
管理層級逐漸減少,主管已不能凡事請示上級而必須獨立承擔決策的責任,這不是他們樂意做的,當然也形成另一種壓力。
8、消費者意識的覺醒。
消費者主義在全球各地方興未艾。對廠商不道德的行為,消費者越來越不會像從前那樣逆來順受了。
游戲規則
任何決策都應該以道德為出發點。這句話是說,凡事都應考慮“三個C”:
遵守(compliance)各種規則──包括一切成文法律、道德原則、社會習俗、公司政策,及一般公認的公平原則。
對社會的貢獻(contribution)──包括提供有價值的產品與服務、工作機會,及可為社會帶來繁榮與興盛。
企業活動的結果(consequence)──包括公司與整個產業的聲譽。企業活動不限于對外活動,也包括對內活動,不限于有意的,也包括無意的。
八大規則
有了上面“三個C”作為大前提,即可以下列八大規則來思考生意經就是道德經這個課題。
1、要考慮其他人(甚至不相干的人)的利益。
這句話是說,只要在合理的范圍內,企業就應該有所“貢獻”;而且應避免企業活動的“結果”,損及其他人的利益。
2、要把自己當作是企業集體的一分子而不是獨立的獨行俠。
不背信棄義、按時償還債務,并以合理價格出售品質優良的產品,這些都是做久做大生意的先決條件。
3、要嚴格遵守法律,但不要就此為滿足。
不道德的行為不見得就是違法行為,譬如非等到對方三催四請才肯還債、欺侮童叟、利用既有的好名聲大賺其錢、出售瑕疵商品等。不以鉆法律漏洞為光榮的事。
4、要把自己與公司當成是社會的一份子。
商場并不是封閉的,企業之所以能生存及興旺發達是因為社會覺得它是有益處。
5、要遵守道德準則。
我們最好不要找這種借口:“哦,我不知道這里是不可以說謊、欺騙的。”如果沒有這種準則,就不必談什么道德,也不必做什么生意了。
并沒有所謂模棱兩可或會引起辯論的道德準則。這句話是說,對就是對,錯就是錯,沒有所謂可對可錯的事。只要你遵守道德準則,就等于亮出了王牌,在商場上將無往不利。
6、要保持客觀的態度。
對你有利的行為,不見得就是對的行為。因此,要保持客觀的態度,這還真不容易!
7、要自問:“哪種人會做這種事情?”
“道德”這個字源于希臘字ethos,意為“品格”。因此,每個人都可能擁有一套道德標準。最重要的是,面對某種行為,你自己的感覺如何?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對此有精辟的見解:“只要你每天早晨有種照鏡子,即表示你還算有道德。”
8、要尊重習俗,但不要放棄自身的道德標準。
例如種族隔離政策,你顯然不必遵守。
道德責任
以道德觀點來考慮問題,并不表示你就此可以不負實際的責任了。恰恰相反,你必須付諸行動。而且,除了應對本身的行為負責外,尚需為屬下的行為負責。
道德責任對企業或者公司能不能獲得成功來說十分重要,企業或者公司的任何成員都應當盡量避免說出如下借口:
“這不關我的事。”(維護公司形象是每個人的事。)
“法律并未明文規定我們必須要這樣做。”(道德義務遠超過任何法律。)
“這是公司的政策。”(公司政策是道德的后盾,但不能創造任何道德。)
“上面要我這樣做的。”(上級既然如此命令你,也等于讓你負責任。)
“上級沒有命令我這樣做。”(上級有沒有命令你早上起床后要洗臉呢?)
“我做不來。”(請你再想想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