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名是招牌,是商店參與市場競爭的工具,也可以說是店家擁有的一份無形資產。大凡新店開張之前,總要為取一個合適的、亮堂的、上口的店名動一番心思、絞一番腦汁,因為一個好的店名,加上優質的商品、優良的服務,對吸引顧客會產生一種意想不到的效果。前不久,筆者去古城紹興,路過“咸亨酒店”,見那里顧客滿堂,生意十分興隆。緣由在于此店不僅有紹興名酒,還有頗具文化內涵的店名。在此小酌,人們會聯想起魯迅筆下的黑氈帽、烏蓬船和孔乙己來。這種“店名效應”極具永久的廣告魅力。
在我國商業發展歷史上,前人是非常講究商店的命名的。很多商店的店名皆寓意深刻,令人遐思。廣州有個“快活林”酒家,聯想到《水滸傳》中武松大鬧快活林的故事,不禁令人想進去“快活”一番。天津有家酒館取名“云中酌”,這個“云”字只有在你醺醺欲醉時,才能體會到它的妙處來。杭州西子湖畔的“樓外樓”,一看便知出自南宋林升的詩句“山外青山樓外樓”。“樓外樓”依山傍湖,風光秀麗,食客臨窗酌飲,以登樓為快。好的招牌字號,不僅對店鋪經營內容有高度的概括力,而且對廣大消費者的視覺和心理可產生良好的刺激作用。
如今發展市場經濟,強調商業競爭,店家不能不注意樹立形象,擴大影響,所用的店名不僅力求新穎別致,富有創意,與眾不同,讓人過目難忘。而且要和店的性質巧妙地結合起來,讓人們透過店名看出其經營特色,猜估其經營層次,知曉其經營范圍,招引有需求的顧客步進店來。
外地人初到江蘇揚州城,觀覽了名勝古跡之后,沉醉于鄭板橋先生“難得糊涂”的氛圍之中。然而,已到午飯時分的轆轆饑腸卻一點也不肯糊涂。這時你只要步入那有名的“菜根香”,不僅可以吃上可口的飯菜,還可領略到那“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的文化氣息,真是好溫馨,好瀟灑!
南京市有個“紅豆咖啡廳”,據說這個店規模不大,但在南京影響不小,一般情況下很難擠上一個座兒。這里就引用了唐代王維所作的《相思》詩:“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紅豆”對情侶們來說具有特殊含義,許多青年男女紛紛把這家咖啡廳作為情感交流的場所。
在湖南長沙市蔡鍔中路,有一家“好大嫂檳榔店”,隔壁則有家“滿哥檳榔屋”。“好大嫂”和“滿哥”猶如一對“戀人”,心心相印,妙趣橫生,難怪生意火紅。成都“載人舟”鞋店把鞋比作“載人舟”,用語貼切而又富于想像夸張。浙江蘭溪市的“海天珍”水產商行,僅僅三個字就囊括了水里游的、天上飛的、山里跑的。南京有家餐館,取名叫“狀元樓”,既顯示了這家中外合資餐館經營的檔次,又與餐館附近的一條名叫“狀元境”的街道相呼應,叫起來還瑯瑯上口,吉祥好聽,光憑這店名就造就了餐館的不凡聲勢。杭州西子湖畔有家照像館名曰“二我也”,拿著自己的照片,笑不絕口“哈,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二我也”,真是妙不可言。成都的“歸去來”茶館,則似乎在向顧客招手:“朋友,您歸去了,還請轉來啊!”上海有一家中藥店,高高的白墻石庫門上三個大金字“養心堂”,藥未到口病人就有了舒適之意。
融進了人文因素的店家名號,無形中比純商業性的招牌更具傳播意義。無需諱言,從經營一方看,目的都是招攬顧客,賺取更多的利潤,但作為消費一方,店家的名號無疑在某種程度上體現著店主的素質和店家的經營水準。因此,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店家的名號越來越顯其重要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