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央行上調儲備金利率,人民幣持續升值,生產成本不斷走高,致使相當一部分從事出口貿易的企業轉向了進口貿易,并且成功獲利。因此,不少專家預言:如今進口貿易逐漸步入佳境,出口貿易熱潮不斷減退,進口貿易新形勢正洶涌而至……但是廣大企業又如何在進口貿易漸入佳境的“語境”下掌握進口貿易這門“外語”呢?
出口貿易商如何破譯“芝麻開門”?
其實,中國表面上數量巨大的出口額,外資和合資企業占了很大的一部分。有報道稱,目前中美兩國經貿關系的主脈已變為美國投資、中國制造、美國消費,迫使國內企業必須向高附加值的方向邁進。低附加值的企業遲早會被市場淘汰,人民幣的升值無疑加速了這一過程。人民幣升值后,進口商品的價格由以外幣計價轉化成以人民幣計價,將會發生相同幅度的下降,降低我國進口商品的成本和在進口環節支付的費用。
根據需求彈性理論,需求彈性越高的商品,進口價格變化引起進口量的調整就越大。隨著內需消費的不斷升溫和中產階級人群的不斷擴大,為了提高產品附加值,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需要從國外進口技術、高科技材料和設備,人民幣升值無疑為這些進口商和相關產業帶來了更多利益。
近年來,中國的貿易行業發生了很多具有重大意義的事情,對于從事以出口貿易為主的企業來說,顯然受到了很大的挑戰,相當一部分企業掙扎在微利和虧損的邊緣,而對于以進口貿易為主的企業來說,出口退稅利率的調整使進口貿易的優勢逐漸顯現,企業的利潤增厚,出口逐漸向進口轉換。貿易商紛紛喊道:“芝麻開門”。但是,在進口貿易漸入佳境的“語境”下,誰能掌握進口貿易這門“外語”呢?
據阿里巴巴國際站現有數據顯示:64%的海外賣家對出口到中國感興趣,22%的海外賣家已經出口產品到中國。對進口有需求的國內用戶群體中有50%沒有進口經驗,不了解市場和政策等信息;2006年中國有進出口權企業達23萬家,掛靠企業數在4~6倍,即80%以上有進口行為的企業沒有進出口權,他們更希望了解宏觀進口政策和許可證制度;對于轉做進口貿易的企業來說,獲得國外賣家的產品和市場信息顯得尤為重要,這些企業對政策、市場、行情、流程需求迫切。
挺進進口貿易正當時
不難發現:很多世界一線品牌已經進駐中國的一線、二線城市,尤其在北京和上海,同一城市中近10家商場均在銷售世界一線品牌。國人可以發現:除家樂福、沃爾瑪、歐尚等外資零售企業外,很多內資企業如物美、京客隆等超市都設立了“進口商品”專區。這些商品在賣場內日漸走紅,吸引了不少消費者的眼球,定位合適的賣場一年可以銷售約150萬元商品。不但品牌越來越多,品類也越來越豐富。而且專柜面積和銷售量逐年增加。這樣的現象似乎在顯示:中國是一個消費潛力巨大,中產階層數量日漸龐大的國家。在世界品牌巨頭的眼里,CHINA是塊肥肉。
根據中國海關網的數據顯示:中國進口貿易的市場增長迅速,從2001年的2436億美元增長到2007年的9558億美元,增長幅度近300%。商務部數據顯示:廣東、江蘇和上海這三大進口省市,2006年機電產品有進口實績的企業有7.78萬家;2006年中國有進出口權企業達23萬家,掛靠企業數在4~6倍。2006年中國中小企業總數為3151.8萬家。按照國外的慣性思維,需要反證的話,2003年起,中國連續四年成為僅次于美國和德國的世界第三大進口國;中國經濟的進口依存度逐步提高,2007年超過30%。
事實勝于雄辯。人們理所當然地可以給出這樣的結論:如果有更多的中國企業參與進口貿易競爭,將會導致產品價格下降。這樣可以令更多的中國消費者有能力消費進口商品或者增加消費頻率,從而使市場的消費容量擴大。這樣必然會形成一個良性的消費與供需的循環系統。
瓶頸平臺是關鍵
想進口,就必須了解全球市場。如何在全球范圍內快速高效地找到這些進口產品和供應商信息?如何評估這些供應商的誠信資質?如何打破語言障礙,和海外供應商充分溝通?要啟動進口業務,國內企業必須先邁過這幾道坎。
另外,進口貿易的風險性較大,賣家擔心貨出去了,錢無法回收;買家擔心錢付了,貨收不到或品質上有差異,買賣雙方都非常謹慎。有部分買家進口的產品是用于直接銷售或者分銷,所以買家需要一定的時間去消化這些產品,也就意味著會積壓一部分自有資金;即使銷售出去,資金回收也需要一段時間,而中小企業的資金更是有限,能夠承受積壓的資金數額和時間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中小企業的規模和資金有限,無法得到銀行的信用憑證,他們寧愿支付一定的代理費轉而由進出口貿易公司代理進口,因為這樣比較安全可靠。
阿里巴巴B2B-全球銷售副總裁張子恒先生對目前中國企業進口貿易遇到的困難和障礙進行了總結,他認為進口貿易的主要問題集中在:國內企業對進口采購仍然一片茫然,不知去哪里尋找有競爭力的進口產品,不知如何評估和選擇優質的供應商,語言障礙難以消除,更別論進口貿易的流程問題。
張子恒給出的解決辦法是構建一站式服務平臺。擁有了這樣一個平臺可以輕松找到進口第三方服務公司,使得交易無障礙;能夠提供翻譯支持,使得溝通無障礙;為用戶代理的海外產品提供國內銷售渠道,使得二次銷售無障礙;為用戶提供豐富的市場資訊、進口政策和進口指導,幫助用戶解決進口什么、如何進口的問題。
路就在腳下,雖然漫長,雖然崎嶇,但是畢竟已經展開,如何對進口貿易這個寶庫喊出“芝麻開門”已成為目前所有中國企業的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