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店新規的波瀾才剛剛平復,虛擬貨幣交易征稅的消息又如驚雷炸響整個互聯網。
開征虛擬貨幣交易稅,這無疑是中國互聯網中破天荒的一件事,對于現代信息服務業的影響也非同小可。
自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虛擬貨幣交易征稅問題做出明確批復后,北京市地稅局就相關細則做出規定,各界對此討論激烈,上海、重慶等地也相繼宣布考慮出臺相關細則,但已過月旬,仍未見首位主動申報者,這其中的原因究竟為何呢?
虛擬貨幣一直被當作是一種金融產品,廣泛受到人們的關注。但從本質上說,虛擬貨幣是作為現代信息服務業中的增值服務誕生的。比如Q幣、魔獸幣等,都是相關互聯網企業提供的一種增值服務,僅僅是交換虛擬物品如道具或武器的一種憑證,它并不具有真實貨幣的功能,不能視為金融產品,而應當看作是現代信息服務業發展的一部分,是信息服務多樣化的表現。
而其既然是信息服務業的一部分,那么按照工業和信息化部鼓勵現代信息服務業發展的相關規定來看,虛擬貨幣交易稅應如何與此對接呢?
據報道,當前,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在研究制定新18號文,(18號文原是指國務院在2000年頒布的《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即國發[2000]18號文件,業內俗稱“18號文”)。據該部信息化推進處處長董寶青透露,新18號文將在稅收、金融、信貸、人才流動、外匯結算、政府采購支持、主管部門資源傾斜等各個方面支持信息服務業發展。
與工業和信息化部對信息服務業的支持相比,同樣作為信息服務業的虛擬貨幣,是否也應當享受相對寬松的政策呢?
按照國家稅務局的批復,凡是個人通過網絡收購玩家的虛擬貨幣并且加價出售,所獲得的收入屬于個人所得稅納稅范圍,應按照“財產轉讓所得”項,計算并繳納20%的個人所得稅。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納稅義務人,在年度終了后3個月內到主管稅務機關辦理納稅申報。但虛擬貨幣交易稅的相關細節中并沒有規定起征點,相對于個人所得稅,這引起了不少的討論,有調查顯示,近半數公眾贊成虛擬貨幣交易稅設起征點。
退一步說,與金融產品相比,虛擬貨幣交易稅的征收規定也比較嚴格。拿個人股票交易所得稅來說,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從1994年以來,一直規定對股票轉讓所得暫免征收個人所得稅。同時,還明確規定從2005年6月1日起,對個人取得在上交所和深交所上市股票的股息、紅利實行減半征稅。
另外,在美國、韓國相繼對虛擬貨幣交易稅做出決策失敗后,我國虛擬貨幣交易稅將朝什么方向發展呢?怎樣才能使它對現代信息服務業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