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四通利方與華淵資訊合并建立新浪網”一事被《互聯網周刊》評為當年“十大IT新聞”之首。這一年,張朝陽在中國第一次利用風險投資建立搜狐,并成功地將之打造成新興生活時尚門戶;這一年,憑借出售免費郵件系統獲得資金的網易也開始參照AOL模式進軍門戶行列;同樣是這一年,曾經叱咤風云的張樹新離職,瀛海威開始全面轉型……1998年被稱為中國互聯網元年,新浪網的成立為何會在眾多事件中脫穎而出?這還要從王志東和他的四通利方說起。

1998年9月26日,王志東與姜豐年的會面碰撞出了一個共同的理念——創建全球最大的中文網站。在當時,四通利方主要業務集中在軟件方面,而華淵資訊已成為一個專業的網絡公司。王志東知道,要讓公司快速成長,以購并方式實現低成本擴張是一條捷徑。但老道的姜豐年也看出了王志東不愿被“吃掉”的心態,毅然放棄了華淵即將到手的1500萬美元風險投資,同意被四通利方購并。
從第一次會面到簽約,只用了一個月零一天。新成立的公司延續了華淵的英文名稱“SINA”,隨后,王志東又給了這個網站一個響亮的名號——新浪。與其他的門戶網站不同的是,通過海外聯姻“速成”的新浪網注定不會是一個人的新浪。
搖擺中的新浪
四通與華淵的融合成為了新浪第一任掌門人王志東不得不面對的難題。新浪網已經具備了跨國公司的雛形,但不同文化背景的兩個公司、軟件與網站的兩種業務尚未融合成一個有機體,王志東意識到,必須請一位新型的企業領袖來帶領新浪邁向“最大的中文網站”,他找到了原華登國際投資集團副總裁茅道臨和網景公司副總裁沙正治。
盡管擅長資本運作的茅道臨為新浪網融資和上市計劃助益不少,但新浪的1999年并沒有因此平穩度過。新上任的聯席CEO沙正治在王志東的支持下對新浪網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原來的領導班子換成了一批美國硅谷的經理人。
1999年4月,新浪網全新改版,實現了中國大陸、中國臺灣、北美的全面整合;5月8日,新浪網在國內率先報道“北約導彈擊中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事件,新聞中心瞬間訪問量達平時5倍以上;7月14日,CNNIC公布了《中國Internet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新浪榮登優秀互聯網站點第一名。
好的發展勢頭并沒有掩蓋住新浪內部暗涌的波濤。這一年新浪最大的變動莫過于時任首席執行官的沙正治及其管轄下一班硅谷經理人的離去。究其原因仍是新浪的根源性問題:不融合。救場如救火,9月初王志東被任命為新浪網總裁兼CEO。
幸運的是,管理層的變動并沒有動搖新浪的根基。1999年11月,新浪網完成了6000萬美元融資,“大眼睛”的目光投向了更遠的地方。同時,新浪網的競技風暴推出《甲A球迷俱樂部》,率先建立網上球迷社區。其子欄目國內足壇、國際足壇全面改版,新增國際國內主要聯賽和綠茵群星譜等欄目。這一系列舉動為新浪在體育節目的報道上積聚了實力。
2000年對于新浪而言,意義非凡。新浪網信息服務一年增長了10倍,帶寬達到300兆;與此同時,新浪網獲綜合與門戶類網站第一名,蟬聯CNNIC調查最佳網站第一名;2月,新浪掀起瀏覽器革命,基于瀏覽器的在線游戲成為現實;4月13日,新浪正式登陸納斯達克,成為2000年第一家成功上市的門戶網站。
資本泡沫的破滅讓納斯達克跌破2600點大關,相比上市當天就跌破發行價的網易來說,新浪幸運得多。在不斷探索互聯網盈利模式中,新浪發現了能真正引起用戶興趣的“項目”,那就是新聞。通過新聞業務的不斷積累,新浪于2000年12月正式獲得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批準的登載新聞業務資格,成為中國民營商業網站中首批獲得上述許可的網站。
廣告一直是門戶網站的生存之本。2001年3月,新浪網打破了傳統的網絡廣告Banner、Button、文字鏈接等一成不變的模式,對網絡廣告的產品形式進行了突破性的革新。全屏、通欄、畫中畫等精準的廣告產品讓新浪獲得了眾多客戶和廣告代理公司的青睞。5月,新浪網布局短信市場,與中國移動攜手隆重推出一系列短信服務新品,通向了網站盈利市場的又一制高點。
在新浪業務蒸蒸日上的時候,茅道臨從王志東手中接過帥印,新浪網的王志東時代正式結束。
新浪的征途
2002年3月12日,新浪網多年耕耘的體育節目有了實質的進展,足協正式宣布新浪網成為中國足球隊全球唯一世界杯互聯網長期合作伙伴,新浪在體育播報方面的強勢地位進一步得到加強;9月,中體在線和新浪網強強聯手全方位報道了釜山亞運會。

這一年,隨著新浪熱線的宣告成立,新浪新業務發展框架的三大主業已形成,從而將新浪技術更好地融入到企業日常管理中,在提高經營績效的同時也以個性化服務的形式提升用戶體驗。
2003年,新浪迎來了第三任掌門人——汪延。這一年是新浪網首次全面盈利的一年,盈利的重點在于非廣告收入。并購廣州訊龍、與摩托羅拉的合作使得新浪的無線業務收入增長了一倍,無線服務內容大幅擴充。新的將領必然帶來新的模式,新浪發布了全新的品牌宣言“一切由你開始”,并給業界帶來全新的ICP互動商業平臺。
談起新浪的壓力,不能不提2005年盛大對新浪股份的收購。19.5%雖然不足以動搖新浪的根基,但至少改變了互聯網行業力量對比的平衡,盡管新浪的“毒丸計劃”讓盛大完美整合門戶網站的夢想泡了湯。值得紀念的是,新浪在9月推出了博客公測版,成為國內首家正式推出博客頻道的門戶網站,這個頻道從問世開始就被傾注了不少心血,順理成章地成為新浪網日后的人氣集散地。
管理層的動蕩無疑是過去十年媒體對新浪關注的一個焦點。2006年,汪延的離任、曹國偉的接班在外界看來是新浪成熟的標志。自此之后,新浪的核心團隊出奇的穩固。
2006年對新浪體育來說是一個盛年。世界杯與歐洲杯給了新浪大放異彩的機會。當年7月,根據尼爾森公布的《中國互聯網杯羹世界杯》主題的調查報告,新浪世界杯網站再創體育賽事訪問量新紀錄。9月,歐洲足聯正式宣布,新浪網將成為歐洲足球冠軍聯賽在中國的獨家門戶網站合作伙伴,并從該賽季開始授予新浪歐冠聯賽比賽視頻播放權以及無線服務權益。
播報重大賽事的經驗為新浪網在轉播北京奧運會、開展紅紅火火的奧運營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做足了充分的準備。
【責任編輯 李營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