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得知柯蓋爾一帶發生了地震后,他就決定第一時間趕過去。
這位著名的伊朗電影導演,生活的半徑一直以來圍繞著首都德黑蘭,與偏遠的柯蓋爾原本并沒有什么聯系。
1990年6月21日凌晨,柯蓋爾所在的伊朗西北部發生里氏7.3級地震。而這個名叫柯蓋爾的小鎮,正是他上一部作品《何處是我朋友的家》的拍攝地。
在地震發生后的第二天,52歲的阿巴斯開著一輛黃色轎車前往災區。他要尋找的是上部電影的兩個主人公——巴貝·阿馬布和阿默·阿馬布,他們是兩個小男孩,當時生死未卜。
“他們可能去德黑蘭看球賽了。”隨行的兒子布亞這樣安慰父親,“那天可是巴西隊和英格蘭隊比賽呢!”
但隨后的一幕幕場景,似乎預示著某種不祥。到處是斷裂的墻壁和倒塌的房屋,以及失去親人的傷心的人們。一位老太太哭喊著說:“我一家16口人全被壓死了,剩下我一個老婆子干嗎?”另一個老婦人在家里收拾堆滿雜物的地毯。“除了做這個,我還能做什么?”她同樣成為孤家寡人。
而這只是滄海一粟。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造成4萬人死亡,50萬人無家可歸,是伊朗有記錄以來破壞最為嚴重的一次地震。
但愿孩子們安然無恙,阿巴斯念叨著拿出《何處是我朋友的家》的電影海報。他逢人便問是否見過他們,可惜始終沒有確切的答復。與此同時,通向柯蓋爾的道路布滿了裂縫,阿巴斯的探訪之路隨時面臨著危險。
這位導演努力克制著自己的情緒,并時不時地給路人搭把手。他們大多是婦女和兒童,頂著瓦斯罐和水壺等生活必需品,在崎嶇的山路上艱難地挪動著。
仍然沒有消息。
終于遇到了來自柯蓋爾的災民。“簡直糟透了。”一位幸存者描述道。他扛著個大布袋,兩眼充滿了血絲。雖然通過電影,他認識兩個孩子,但并不知道他們是否還活著。
至少,不確定還意味著希望。年幼的布亞放松下來,在廢墟中奔跑玩耍。他看到不遠處,一個小伙子正在安裝電視天線。
“大家都在為地震心痛,你為什么還要在這里扶天線!”阿巴斯有些不滿。
“我也在地震中失去妹妹和三個外甥,可有什么辦法?世界杯足球賽四年一次,不能錯過。”小伙子回答得理所當然。
“那地震還40年一次呢!”
“但生活還要繼續啊!”年輕人依然笑瞇瞇的。
這番話讓阿巴斯有所感悟。他最初只看到了災難,并沒有看到生活,“直到看到那些山和樹都還在它們原來的地方,而人們正試圖從地震的停滯中擺脫出來。最后,這些不幸就很快被埋葬了,死亡也僅僅是生活繼續的一個符號。”
在他的鏡頭下,災難中心并沒有想象中的慘烈和震撼,甚至沒有出現一具尸體。恰恰相反,郁郁蔥蔥的綠色鋪滿畫面,到處都是生機盎然的場景。那些劫后余生的人們,沒有太多凝重的悲傷,而是對自己的幸存充滿感恩。
一位穿著西服襯衫的男子在地震中失去了60多個親人,可他并不打算推遲計劃中的婚禮:“我恨不得馬上把愛人娶回家,開始新婚生活。我必須在活著的時候好好享受生活,因為下次地震來的時候,說不定我就死了。”
這對情侶照舊結了婚。在新婚第二天,他們找到一處廢棄的民居作為新房;直到第三天,他們領到一袋西紅柿充當救濟糧。
“就當做是喜宴吧!”阿巴斯露出久違的笑容。
這位導演終究沒有忘記自己出發的目的,開著轎車消失在一縷陽光中。翻過這個山坡,就是柯蓋爾。“(雖然還沒有找到孩子),但發現了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勇敢地面對未來的生活!”阿巴斯這樣解釋故事的結尾。
半年后,這段經歷被如實搬上銀幕,名字叫做《生生不息》。
(摘自《上饒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