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法門】
莊子說:“語之所貴者,意也。”清代王夫之更是將“意”(即主題)比作三軍之統帥。這些表述,都很形象地說明了立意在寫作和評價中的重要地位。對于作文來說,主題正確、集中是基礎等級的要求,主題深刻、新穎是發展等級的要求。要寫好作文,必須先通過獨立思考、創造性的思考,在動筆之前就要努力確立正確、集中、深刻、新穎的主題思想。
一是從大處著眼。提倡寫大事、大情、大理,寫一些有磅礴正氣、黨心民情、時代旋律的黃鐘大呂式的文章,反對“換一塊尿布也能寫上三千字”的小事。但是從小事情、小場景、小角度出發,并不意味著文章的立意就低。我們要有以小見大的意識,即通過小事情、小場景、小角度,來反映豐富的社會內容,揭示深刻的社會主題,這就需要我們從大處著眼。比如,你可以展開由此及彼的聯想,借自己所選的具體的人、事、景物來表達人類的感情或抽象的道理;你也可以把題材放入廣闊的社會背景下,讓文章緊扣時代脈搏,傳遞時代信息,弘揚時代精神。
二是縱向開掘,逐層推進。所謂“縱向開掘”,就是透過現象探究本質,依照結果探求問題產生的原因,從現狀出發預測事物發展的趨向或結果。文章的立意,不只是回答“是什么”“有什么”的問題,而是就“為什么”“怎么辦”發表看法。通過逐層深入、層層剝筍,由淺入深、由遠及近、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層層推進,逐步深入地探究問題的實質與根源,從而獲得深刻的立意,增強文章的思想深度。
三是橫向分析,闡述內涵。議論文因說理具體而深刻,其中可操作的辦法是橫向剖析。世界上的人和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聯系的。著重從聯系著眼來確立文章的中心,就是橫向立意。我們應學會把一個事物橫向分解成若干角度,從這些角度出發,去逐項探究說明,從而反映出思維的廣闊性。
四是辯證分析,揭示因果。辯證分析要求我們從整體上認識事物,從現象看到本質;要看到矛盾的對立和統一關系,要看到事物的多樣性。它提醒我們應從事物的不同側面來思考分析,進行多角度的審視,使立意更高一籌。
五是挑戰舊論,不落俗套。對傳統觀念和社會定論大膽說“不”,旨在從反面去發現事物新的特點,言他人所未見,表達出令人信服的新思想和新觀點來。這種立意方法,通常被形象地稱作“反彈琵琶”。需要提醒的是,“反彈琵琶”的立意,必須符合客觀實際,確保立意的正確性。
【文題跟蹤】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科學家結合自己所學專業和人生總結出這樣一句話:“做功不同,人生將會給出不同高度的拋物線。”
要求:①品味這句話,選擇一個角度構思作文;②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③不要脫離所給話題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思路點撥:從所給名言我們可以概括為:做功不同,決定人生拋物線高度的迥異。核心詞語為“做功”和“高度”,在立意時,只要搞清二者的關系,就很容易得出恰當的立意。
1.“做功”可以理解為“付出”“耕耘”等,“高度”可以理解為“收獲”“精神境界”等。順著這種思路,可橫向立意:“付出越多,收獲越大”或“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等。
2.相同的功,如果選擇做功的角度不同,高度也會不一樣。這就會派生出我們在做一件事時首先要選擇一種正確的方法。倘若方法不對,付出越多,收獲越小,付出和收獲將不成正比,甚至產生南轅北轍的后果。據此,也可反向立意為:“耕耘一定就有收獲嗎?”“人生不止一個變量”“方向是個問題”等。
3.做多少功,怎樣做功,完全由自己決定,把“做功”理解為“選擇正確人生價值”等,我們每個人必須學會為自己的人生做主,收獲燦爛的人生。據此可辯證立意:“為自己的人生掌舵”“給人生找一個合理的高度”“創造人生的美感”等。
【學子試筆一】
為自己的人生掌舵 趙宇晨
把一塊石頭扔出去,結果是什么?我想這是一個不用回答的問題。可是我再提問,你再扔一塊石頭,能讓它們的軌跡完全重合嗎?這依然是一個不用回答的問題,因為每個人的答案都是“不能”。那是因為石頭在出手的一剎那,手的力度和方向就決定了它畫出的拋物線的不同。同樣,對人生做功不同,人的命運也將給出不同的軌跡。
時光不會倒流,然而歷史正在重演。歷史的制造者們,他們的人生軌跡也會演繹成一個個形形色色的故事。
誰都無法忘記發動二戰的那個魔鬼——希特勒。因為對權勢的渴求和狹隘的民族觀,致使他將自己的整個民族拖入戰爭的軌道。憑一己私欲竟左右了整個世界,他雖“創造”了歷史,卻毀滅了國家。這樣的拋物線——過頂點后急轉直下,而那個所謂的“頂點”甚至是假象——所謂的第三帝國并沒有得到多少榮譽。因為希特勒,戰后的日耳曼民族不得不背上沉重的精神包袱,懺悔反思。
我想不會有人刻意去模仿這種拋物線,相反,每個人都應該把起點朝著另一個相反的方向,這一點,前人已經為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
愛因斯坦說服美國總統羅斯福研制原子彈,而自己卻終身致力于和平事業。因為他的人生有正確的方向,并為此付出了艱辛的努力,他自然就成為了歷史天空中耀眼的明星。
這里不得不說的還有一個人,那便是被國人崇仰的魯迅先生。身處亂世,個人的命運如同茫茫大海上的孤舟,辨不清航向,難以抗擊瞬息萬變的自然環境。醫學給他帶來了一絲曙光,然而這并不是他的最終目標——醫學并不能拯救國民愚昧的靈魂,即使人們身體再強壯,若精神麻木,那又有何用?所以魯迅先生數次高速扭轉人生大船的航向,走上棄醫從文的道路,最終為自己的人生畫出一道近乎完美的弧線。
每個人都應該成為自己人生的舵手,這需要源源不斷的動力,同時也需要調整好力度與方向,否則將走上一條不歸路。因為有了前車之鑒,后人便可以避免后車之覆。因此,做好自己的舵手——從即刻,從現在起。
點評
作者巧妙地把“做功”理解為一個人的價值取向。正確的價值取向,肯定會收獲人生和事業的黃金,相反,則會湮沒在歷史的紅塵中。為了論證自己的觀點,作者先用反面例子希特勒,再用正面事例愛因斯坦、魯迅,然后正反對比,論證有力。在此基礎上,文尾提出為自己的人生掌舵,深化了主旨,提升了文章立意。
【學子試筆二】
天生我材 李科
引觴滿酌,把劍臨風,一覽世事浮沉,人情冗雜,頓時豪氣勃發,故引吭高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題記
悠遠的天空鋪展著一條黑色的毛毯,星星閃爍著米黃色的光點,眨著自己明亮的眼睛。有人說,每一顆星星都對應著每一個人生,星星的光亮有強弱之分,那么人生自然也有優劣之別。
為什么有的人一生平淡無奇,碌碌無為,而有的人一生卻轟轟烈烈,激情滿懷呢?為什么有的人滿頭白發也要享受秦淮河畔的風花雪月?為什么有的人年近七旬仍念念不忘煙火里的金戈鐵馬?一切只因為:做功不同,人生將給出不同高度的拋物線,而這些無不取決于每個人的態度。
“人之初,性本善”,也就是說人生來就是一塊良材,有的人選擇作金玉,所以他一生榮華;有的人選擇作朽木,所以他一事無成。天生我材,并不是全部有用,“材”之一字,能者居之,而能者之所以成為能者,全都取決于其態度。
生活是公平的,它給予每個人以不同的優點,人的一生是否光彩,耀眼,就在于你自己是否可以把握自己的優點!人無貴賤,眾生平等,無論你我處于人生舞臺的哪一個角度,你我都有權利綻放自我的光彩,做自己的功!
人生如星,想要釋放出強烈的光芒,就需要點燃歲月,燃燒青春,自己去拼搏。因螢燭之光豈敢同日月爭輝?但它們有自己存在的權利,也有燃燒的理由,只要它們還存在一刻,就會拼命燃燒,注定不會輸給任何東西,當然也包括日月。
龍豈池中物?乘雷欲上天。其實每個人的心中都有屬于自己的一條龍,只要敢于拼搏,勇于進取,他就可以擁有自己的一片天空。做功,是的,這是你唯一可以選擇的路;你只有敢于做功,敢于向厄運、向生活挑戰,才可能也才可以為自己人生畫出完美的拋物線。
有人說生活只有兩種方式:腐爛和燃燒。是啊,遺臭萬年還是流芳百世,全在一念之間。與其腐爛,還不如痛痛快快地燃燒。記住:態度決定高度。只有奮力攀飛的鳥兒,才會飛得更高;只有不懈努力的人,才會站得更高。
點評
本文的高明之處在于:作者在準確把握材料內涵后,在第二自然段鮮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觀點:“做功不同,人生將給出不同高度的拋物線,而這些無不取決于每個人的態度。”立意深刻,一語中的。然后作者用極富思辨的論證,進一步展開“能者之所以成為能者,取決于其態度”“只有敢于做功,敢于向厄運、向生活挑戰,才可能才可以為自己人生畫出完美的拋物線”“態度決定高度。只有奮力攀飛的鳥兒,才會飛得更高;只有不懈努力的人,才會站得更高”,層層深入,步步為營,環環相扣,論述主旨,極富意蘊。
【強化訓練】
閱讀下面的文字,然后按要求作文。
有人說,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有人說,做一個平凡的人,做不平凡的事。
有人說,老是把自己當珍珠,就時常有被埋沒的痛苦;把自己當泥土吧,讓眾人把你踩成路。
有人說,……
請以“定位”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1)自定立意;(2)除詩歌外,文體不限;(3)不少于800字。
思路點撥:按照《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定位”就是把事物放在適當的地位并作出某種評價。“定”是指“確定”,“位”是指人、團體或國家在社會關系或國家關系中所處的位置。
為什么要“定位”呢?因為它可以明確人生的航向,激發生命的潛能,提升人生的價值,升華人生的意義;也可以調節人的心境,享受生命的樂趣,體會人生的真義,釀就詩意的人生。
怎樣進行科學“定位”呢?首先要“知己”,要明白自己的優勢與劣勢,揚長避短;其次要“知彼”,明白外在的環境與條件,趨利避害;最后還要“知時”,明確發展的走勢和趨向(包括自身的、外在的),與時俱進。
悟透了“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你就能“定位”好自己的構思,進而鑄就亮麗的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