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是唐代詩人韓愈的詩句。意思是說,在滋潤如酥的初春細雨中,春草發芽,遠遠望去,看到一片淡淡的綠色,可是走近后,卻只見到極為稀疏的草芽,反而感覺不到綠色了。詩句的意境是美的,隱含的哲理也很豐富。它使我們領悟到:置身太近,有時反而感覺不到實際存在的東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時需要跳出這一事物;人對事物的看法與美的感受同距離是有關系的……其實,生活中的許多事物和現象都含有這兩句詩的意境與哲理,關鍵在于你的觀察和體會。
請根據自己閱讀詩句所體會到的意境與哲理,聯系現實生活,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議論文或記敘文。
注意:1.立意自定,題目自擬。2.不要照抄或擴寫材料。3.所寫文章符合文體要求。
【寫作闡釋】
以古典詩句為材料,根據詩句內涵作文這種題型在考試中經常遇見。寫這種作文,第一步應該把題目審準,首先要領會此詩句中的意境。其次,就是看看詩中蘊涵的哲理,要把這個詩句所蘊涵的內容分析透徹,才能選取其中最有把握的內容構思作文。“遙看近卻無”中蘊涵了“遠和近”的哲理。
材料后面還有解說:“置身太近,有時反而感覺不到實際存在的東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時需要跳出這一事物;人對事物的看法與對美的感受同距離是有關系的……”“其實,生活中的許多事物和現象,都含有這兩句詩所描述的意境與哲理,關鍵在于你的觀察與體會”,這兩句話由此及彼、由點到面,給考生以選擇性、拓展性的提示,降低了審題立意的門檻。
【技法指津】
1.要有化虛為實的能力,使抽象的、無形的、概念化的一些東西轉化為具體的、可感的、形象的事物。在立意時緊扣遠和近(距離)這個寫作范圍展開聯想和想象,跳出材料的束縛,化抽象為具體,借助于“形象”來表達思想,就可以迅速打開思路。
2.立意決定之后,就要很好地圍繞主題選擇材料。選材時,應該持謹慎的態度,對材料精挑細選,選取那些自己最熟悉的、最感動的、最能反映主題的材料。
3.巧妙開頭。開頭可以巧設懸念,以發人深思,可以引用詩詞,使詩情洋溢,可講述故事,引人入勝,可以引用名言,使文采斐然,還可以蘊涵哲理,耐人尋味……總之,開頭要有統攝全篇、點明題旨、先聲奪人的功效,這樣才能吸引讀者。
【滿分作文一】
讓我走遠看看你 一考生
我是你生命的延續。命運的精靈在我出生之日起便用血緣的長繩將我和你綁在一起,掙不脫,扯不斷。我們緊緊相伴十八年,卻因置身太近,使我在這十八年的晨光與黑夜里感受不到我們之間真實存在著溫暖的親情。
以后啊,讓我走遠看看你。
很小的時候,當別的孩子還被捧在手心的時候,別的父母還小心翼翼地牽著孩子過馬路的時候,你卻把我帶到游泳池邊,用命令的口吻說:“下水。”幾歲的孩子,即便在淺水區也不及水深的高度,怎么敢走向那未知的恐懼?你沒有向我說明求生技能的重要,你沒教我勇敢無畏的傳統美德。暴躁的你,只會將自己的小女兒一把提起,狠心扔在水中,看著她掙扎、叫喊、哭泣。那是如死亡般恐怖的記憶,讓我在那么近的距離里深深怨恨著你。然而,當十歲的我被教練一眼相中,加入縣游泳隊的時候,當獨自去海南潛水卻中途弄掉氧氣嘴的時候,我突然發現這一技能竟如此有用,而此時,我已經遠離了你。
當別的孩子還舉著棉花糖坐在單車后座的時候,別的父母做好可口的飯菜為孩子端上桌的時候,你配了一把亮閃閃的家門鑰匙掛在我的胸前,隨口叮嚀:“靠著右邊走。”于是,長長的20分鐘的路程,一個剛上一年級的小丫頭,便這樣一點一點學著自己走了。因為步行,每天要早起10多分鐘;因為步行,每天要晚回家10多分鐘。回家后,沒有炊煙,沒有人聲,先做作業,等父母回來。你永遠不會覺得一個人呆在家里是多么恐怖;自強的你,只會覺得那是天經地義的事。那是如粗布般灰暗無光的記憶,讓我在那么近的距離里深深怨恨著你。然而,當四年級的我便能獨自騎車上學的時候,當我12歲便一個人走南闖北的時候,我突然發現我的自立能力竟如此超人,而此時,我已經遠離了你。
初中、高中的時候,你調去外地,留我一人在家鄉讀書。媽媽尚且每周回來一次,而你,即使我過去找你,你也未必能抽出時間陪我。要強的你,只是在偶爾見面時問起我的功課,那是如羽毛般蒼白無力的記憶,讓我在那么近的距離里深深怨恨著你。然而,當我順利考入重點中學的時候,當我在高中亦能平平穩穩生活的時候,我突然發現嚴厲竟能如此激勵一個人的成長,而此時,我已遠離了你。
父親,我親愛的父親,過去的十八年,我們相離得太近,因而感受不到愛的存在;以后,讓我走遠看看你,看看你是如何用自己堅實的肩膀為自己的女兒撐起一片愛的天空。
【滿分作文二】
彼岸,燈火闌珊 一考生
彼岸,秦桑低綠枝,燕草碧如絲。或可滿載一船秋色,平鋪十里湖光。閉上眼睛,便可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昌黎先生曰:“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所以,朋友們,就讓這一切在腦海中浮想聯翩,而不要試圖去登上彼岸,因為:美啊,是距離成就了你。
美國阿拉斯加州有一個叫杰普的小鎮,該鎮旅游業十分繁榮,但只有一個景點,就是一個湖心小島。它的參觀方式十分奇特:“游人只準站在岸邊眺望,而不可以登島旅游。”遠遠望去,小島籠罩在一片紫霞中,風吹過,舞起千萬藤蘿,美極了,讓不少游客流連忘返。其實,那只是一座荒涼的小島,上面長滿了野生植物。美國人用距離造就了它的美麗。
美國人如此,我們中國人又何嘗不知曉此理呢?
“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揚花過無影”,張先亦知曉落花須有月色的距離方顯隱約之美;“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林和靖亦明白透著黃昏才可欣賞到朦朧之美;“合掌白蓮花未開,隔岸楊柳月如霜”,便是那含蓄之美亦須隔著河岸才越顯婉約。
彼岸,永遠燈火闌珊。可如果我們試圖登上彼岸呢?
兩只相愛的刺猬,想要走得更近去欣賞對方,結果卻被彼此身上的刺扎得傷痕累累。當距離消減的時候,美也隨之消減了。
耶穌得道以后,回鄉布道。許多人都從四面八方趕來,成為他忠實的信徒。人們都把他當作高高在上的神之子。可后來有人認出他是木匠的兒子后,眾門徒一哄而散。因為失去了距離屏障,人們對他的敬畏也就蕩然無存了。
現今有不少人在考證蒙娜麗莎的原型。可我想問,如果人們知道了原型,那蒙娜麗莎的微笑還那么迷人嗎?如果人們知道了斷臂之因,維納斯還那么迷人嗎?如果人們知道了一切,樓蘭古國還那么美妙嗎?
美啊,是距離造就了你。彼岸,燈火闌珊。
【滿分作文三】
跳出 一考生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兩行七言詩中,包含著無盡意味。遠看草色欣然,近看卻是一片惘然。這不是人生世事嗎?跳出者欣然,糾纏者惘然。
人生在世,應該有點“跳出”的智慧。
多少人在名利場上你追我逐,斗得你死我活。到頭來呢?即使成了名,但你的名卻成了別人利用的工具;縱然家財萬貫,可終有一日隨你俱化為灰土。
若你有朝一日終成一事,暫得于己,心有所安,那還較好。可“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在這浮躁的世間,有多少人的功名是相伴終生的呢?又有多少人為追逐一日的浮華而頭破血流呢?
人們總愛感慨:“我不得志。”人們總愛在得到之時開懷大笑,而在失去之際卻痛哭流涕。人們總是樂于把自我的小得小失放大為大喜大悲。
在世間浮躁地活著,虛榮與浮華接踵而至,在無形中耗損著你的心血,名與利不斷膨脹你的虛榮與浮華,卻限制了你的高度。
越貪于名利之人越像一個不斷膨脹的氣球,看似龐然,卻空虛無物,一刺即破。越自高自大的人,就越如那井底的青蛙,永遠跳不出人生的井口。
莫再為處境困厄而哭泣,莫再為名利未得而黯然神傷,“草色遙看近卻無”。跳出你個人的圈子,仰望那天空星辰,俯瞰那大地萬物,你會感到心曠神怡。
你或許會不由得發感嘆,人,不就是這世間的一匆匆過客嗎?
我們活于世上,自是來品味世之珍貴,誰愿帶著煩惱上路。沒有什么憂愁是放不開的。跳出一看,世間如此美好,個人那點小得小失又算得了什么?
“江上之清風,山間之明月,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人,或許該帶著一份超然上路。
去領略世界,海闊天空。
【啟示錄】
能在考試有限的時間內寫出一篇優秀的作文來,實屬不易,但每年的高考都會涌現出一批令人拍案叫絕的文章來。
《讓我走遠看看你》是一篇滿分記敘文,全文緊扣遠和近(距離)這個寫作范圍,巧設父女間的故事,以自己18年后對父親的愛的認識為寫作依托,以回憶的方式,來凸顯“我遠離你(長大了),我認識了你的愛”這一主題。作者化抽象為具體,采用欲揚先抑的筆法,述說著父親對女兒的愛,而那份用意深切的愛已經進入女兒的世界,并如陽光般照亮女兒的天空。讀來字字真切,句句感人,頌揚了如山的父愛。
《彼岸,燈火闌珊》一文緊扣“美啊,是距離成就了你”這一主題,以美國小鎮的事例,以神話寓言和眾多古典詩句來論證,不但使文章內涵深厚,還營造出一種詩味濃厚的意境。讀著文章中那行云流水般的文字,我們又不得不佩服作者深厚的語文功底。這樣的作文獲得滿分是必然的事。
《跳出》一文的作者抓住“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時需要跳出這一事物”來立意,提出“跳出者欣然,糾纏者惘然”的觀點,可謂見解深刻,立意新穎。同時,在材料的跳躍中保持“意連”,看似形散,但思想、情感一脈貫通。在對比行文中,表現了作者“帶著一份超然跳出人生”的智慧,給人一種暢快淋漓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