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文閱讀:強調整體閱讀和總體感悟
值得注意的是,現代文閱讀開始注意選用新鮮時文來命題。全國卷Ⅰ所選材料是寅公寫于2006年的文化散文《陽光古道蒼涼美》,選文思想內容積極向上,風格典雅厚重,文化含量很高,很適合中學生閱讀。考題以主觀題的形式出現,更看重考生的主觀表達能力。在設題上,命題者重在考查考生對文意的把握,對語言的揣摩是否能做到知微見著。同時,答好這些題,還需要一定的信息篩選能力,把握文本主旨的能力和語言概括能力。上海卷的現代文閱讀語段一選用2007年12月27日《文匯報》“文匯時評”欄目中孫遜的《城市新地標的文化底色》。這篇文章以“世博會中國館”為話題,探討的是城市新地標與歷史文脈的關系問題,引導學生關注時文,自覺陶冶自己的文學情操和提高藝術素養。
在設題上,各地考題均摒棄對文本零碎式的解讀方式,而是強調整體閱讀和總體感悟,較好地體現了考綱精神和“新課標”要求。安徽卷則直接選取《我與地壇》文段設題,毫不回避考生學習過、閱讀過的文章。
默寫:關注考生的文化積累
默寫一般保持5到6分的分值,北京卷則高達7分。本題采用二選一或多選的模式,給考生自由選擇的空間,體現了命題者最大程度的人文關懷。全國卷Ⅰ中一題考查的是《赤壁賦》中的重點句,另一題考查的是李白《蜀道難》、韓愈《師說》以及《孟子·告子下》中的名句,這些內容全部出自教材要求背誦的篇目,且詩文并重,均有很高的文化含量。本題要求嚴格,錯字、別字、加字、漏字都不可以得分。
語言表達:新增要求
語言表達題歷來被稱作語文高考的“試驗田”,這部分內容最容易體現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近幾年的高考中,相繼出現過仿寫、縮寫、提示語改寫、撰寫對聯、寫請柬、擬標語等考法,突出考查語文的實際應用與操作能力。相比,今年考卷對語言表達的考查更加開放,開放即要求寬泛,少設限制。山東卷對攝影作品的描述,安徽卷的揭示言外之意,都很新穎別致。全國卷Ⅰ第19題,只提供語境和語句形式,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加以概括。第20題,則是提供主題班會主持人的開場白和結尾,要求考生補寫中間部分,發揮的余地較大。需要指出的是:今年考綱的語用部分在原來“簡明、連貫、得體”的基礎上增加了“準確、鮮明、生動”的要求,考題也兌現了這一要求。全國卷Ⅰ第20題中“有文采”的要求,便是回應。天津卷的第24題要求以“溪”“海”“潭”為意象寫一段文字,表達某種感悟,既開放又有限制。難能可貴的是,這些考題巧妙地將概括、分析、應用、表達等多種能力的考查綜合在一起進行,既經濟又高效,較好地檢測了考生的語言運用能力。這些帶有嘗試性的考題,輕巧、靈活、多變,與考生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成為整個考卷的一個亮點。這啟示著我們: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社會生活的外延相等,要養成觀察、體驗、積累的好習慣,把埋頭讀書與放眼生活結合起來,關心社會生活,關心身邊的人和事,這樣才能學好語文。
作文:熱點熱寫
2008年全國各地高考作文題給人一種明顯的感覺,就是與現實的律動,由單一的校園生活擴展為豐富的社會現實,給了考生一種沉甸甸的社會責任感。與全國各地作文題整體格調不同,全國卷Ⅰ的作文題,直接涉及現實熱點,貼近時代脈搏,明確預置社會人生主流思想觀念,毫不回避當前熱門話題,這是很多預言者始料不及的。在大家的潛意識當中,總覺得作文考題不會像政治考題一樣,緊跟時事政治,而會與之保持一定的距離,或暗示,或折射時代熱點。出乎意料的是,全國超過1/3省市的作文題都和地震題材相關。這些考題,毫不遮掩,毫不含蓄,把題專設在最熱門的地方,突破了思維定勢,顯示了命題者非凡的勇氣、果敢和智慧。看來,熱門話題的熱處理,也是一種技巧和藝術。
高考作文,要讓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考生同時入題,并且有話可說,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相信,任何一個有良知、有善心的中國人,面對這樣一場災難,都不會無動于衷的,正如材料中所說,捐款、鮮血、義演、關注……在這其中,你肯定是一個參與者、行動者,而不可能是一個冷眼旁觀者。因而,你也就有文可寫了,寫你的見聞,寫你的感受,寫你的行動,寫你的思考。大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英明決策,小到普通百姓的愛心拋灑,或記敘,或議論,或說明,都能顯露你的寫作才華。多樣的立意角度,寬泛的選擇范圍,不受限制的文體,都為考生呈現了一個極其開放而又極具創造空間的話題。當然,這也提示考生要關注社會,關注生活,樹立公民意識,承擔社會責任。事實證明,“主旋律”題材一樣能寫出好作文。當然要寫好這樣的作文,不能就事論事,不能空唱贊歌,一定得有具體生動的內容。
上海卷的命題作文“他們”,引導考生把對自我的關注,轉移到對他人的關注上來,也是一種思想認識上的提升。
優秀的作文考題,總會設置一定的限制。這與開放的特點是不矛盾的,毫無疑問,今年的作文考題,正是在這二者的矛盾中尋求了一個平衡點。
今年的作文評分將繼續采用往年的“基礎等級”和“發展等級”兩級評分標準,“基礎等級”采用全面評分法,“發展等級”采用一點評分法。所不同的是,今年作文加大了對錯別字的扣分,實行錯一字扣一分。錯別字指的是,寫錯、寫誤的,不規范的所謂簡化字以及閱卷老師無法辨認的字。
總之,今年的語文試題表現出強烈的時代感。應該承認,2008年的一些特殊事件影響到了高考的命題,但更重要的是,它具有暗示、指向作用,語文不單單是工具,它理應承擔起社會與時代的責任,實現它的人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