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解讀】
社會科學類文章,是指研究各種社會現象的科學文章,它包括政治經濟學、法律學、歷史學、文藝學、美學、倫理學等學科的文章。
《考試大綱》明確要求學生“能閱讀一般社會科學類、自然科學類和文學作品”,將社會科學類文章的閱讀列為高考必考內容之一。2008年全國高考語文19套試題中,有11套考查了社會科學類文章,對社會科學類文章的考查幾率還是比較大的,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重視。
【閱讀技巧】
一、抓住重要詞語,分析其含義
文章是由詞語組成的,處在重要位置上的詞語就是重要詞語;正確理解這些詞語,是正確理解文意的基礎??忌陂喿x時,可以用鉛筆有意識地把這些重要詞語圈出來,以便在讀完文章后從整體上來分析其含義。分析時,首先要搞懂它的本義,其次根據具體的語境來分析它的語境義,最后還要聯系上下文有關句子,總結歸納完善它的特征義。
二、快速檢索相關信息
考生通讀一遍文章后,對其內容已經有所了解,便進入到做題階段。做題時,根據每個選項的內容,快速在原文中找到各自相關句子,然后用筆畫出來,以便進行分析核對。在檢索信息時,因為試題中選項表述的文字長,不易記住內容要點,考生可采用提取選項中具有特征性短語的方法來檢索信息。這種辦法事半功倍。
三、細心核對分析
在原文中找到相關信息后,考生要將原文中的信息和選項中的信息進行核對分析,去偽存真。分析時,要細心一點,對句中諸如“估計”“將”“但是”“大概”等詞語不能忽視。有時,還要兼顧其他句子的意思,才能得出完整意思。這點一定要注意,這也是常見命題點之一。經過核對分析,確認內容準確無誤,就可認為表述正確。
四、合理推斷
“根據文章內容進行推斷和想象”是考查社會科學類閱讀常見的命題方式之一??忌龅竭@類題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從文章整體內容來分析試題中的推斷是否合理。
2.要注意文章的隱含信息。
3.要注意文章中的語言標志。
4.要掌握一些常見的命題規律。命題時常見的錯誤推斷有:擴大范圍、無中生有、強拉因果、張冠李戴、或然變已然等等,掌握一些常見的命題規律,對考生做題有很大幫助。
【示例解析】
下面以2008年高考全國卷Ⅰ第二大題為例進行講解(選文略):
5.下列關于作者寫作本文原因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蓋天學派跟渾天學派一樣,也是中國古代天文學的主流學派,創造了許多天文儀器。
B.渾天學派的渾天儀和渾象,以及蓋天學派的圭表在歷史上備受推崇,廣為世人所知。
C.蓋天圖儀和渾天儀等,都是古代用于觀測、記錄、研究和演示天象的重要天文儀器。
D.蓋天圖儀是蓋天學派創制的,這一儀器閃爍著先哲智慧的光芒,但后人卻鮮有提及。
解析:本題重點考查考生篩選和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需要準確把握原文信息作答。B項犯了張冠李戴的毛病,從原文第一段第二句話可知“備受推崇”的是“渾天儀和渾象”,“圭表”是“廣為世人所知”。其余各項都是正確的,可以根據文章第一段的信息得知。答案是B。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作為天文學理論的蓋天說誕生甚早,在春秋時代周朝人所著的《周髀算經》中就有“天象蓋笠,地法覆盤”的說法。
B.蓋天圖儀狀如傘蓋,上繪日月星辰,人可站立其下仰視。蓋圖可以旋轉、傾斜,演示星辰運動狀態。
C.古代完整的蓋天圖儀實物已經失傳,但在古人的車蓋、墓室穹頂上仍繪有蓋天圖,形制與其相似。
D.平面蓋天圖雖然所繪星位因照顧角度而犧牲了距離,但是比起渾象來,仍然顯得直觀形象,而且容易攜帶。
解析:本題重點考查考生篩選和推斷文中信息的能力,需要準確把握原文信息作答。A項犯了或然變已然的毛病,文章第二段第一句說《周髀算經》是“傳說出自周人”,并非肯定。其余各項可以根據文章第二至四段信息得知,均為正確選項。答案是A。
7.根據原文的內容,下列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所謂“蓋天圖”是說像傘蓋一樣的天象圖,但古代也有用笠制作的法天之器,所以應該也有以“笠”為名的圖。
B.雖然從古人車蓋和墓室穹頂上所繪制的蓋天圖可以探知古代蓋天圖儀的主要形制,但是蓋天圖儀原物必定更加復雜。
C.正因為渾象上繪出的星圖是人們目視星空的反象,所以渾象上星辰的位置、距離也有不符合實際天象的。
D.歷史上曾多次發生渾蓋之爭,最后渾天說占據了主導地位,但蓋以仰視,渾以俯視,應該說兩者各具其妙。
解析:本題重點考查考生根據文章內容進行推斷和想象的能力,需要根據原文信息和科學知識推斷。C項犯了無中生有的毛病,原文只是說渾象“不如蓋天圖直觀形象”,并不能推斷出“不符合實際天象”。其余各項可以根據文章第二、三、五段信息得知,均為正確選項。答案是C。
【強化訓練一】
中和之美
中和之美的理論在上古時期產生后,引起了哲學家和文論家的關注,并把它變成了儒家的文學批評標準和政治道德標準,滲透了儒家的政治色彩。而屈原巨著《離騷》的產生,使中和之美的理論首次受到沖擊。往后,司馬遷又提出了“發憤著書”的文學觀點,抨擊現實,干預現實,這又是對中和之美的當頭一棒。但由于中和之美的理論被納入儒家的政治框架,人們常常敬而遠之。
魏晉時期,隨著佛學和玄學的興起,經學走向衰敗,中和之美的理論也受到一定的影響。但是,剔除中和之美理論的政治色彩后,還其本來面目,它卻是一種藝術創作規律。公元前6世紀末,畢達哥拉斯學派提出“美是和諧與比例”的觀點。后來,新畢達哥拉斯學派的尼珂瑪赫又認為“和諧起于差異的對立”。尼珂瑪赫講的“和諧”也就是我國儒家講的“中和”。雖然二者用詞不同,但它們闡述的藝術規律是一致的,它們都強調“美在于和諧,和諧在于對立的統一”。也就是說,美在于中和,中和在于對立的統一。這樣看來,把蒙在中和之美上面的儒家說教那層外紗剝掉后,就顯示了它對藝術規律性的揭示。劉勰在《文心雕龍》里曾多次論述了中和之美的理論。他說:“故知繁略殊形,隱顯異術。”他在這里就遵循了“和諧在于對立的統一”的規律。鐘嶸也運用了中和之美的藝術辯證法,他說:“遂乃句無虛語,語無虛字。”
唐宋、明清時期,中和之美的理論雖然沒有完全剔除它的儒家政治色彩,但人們在較大的程度上把中和之美當成一種藝術規律或美學規律來討論。如唐代魏征在《隋書》里說:“其意淺而繁,其文匿而彩。”宋代曾鞏在《寄歐陽舍人書》里也說:“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跡非,有意奸而外淑。”這些都運用了中和之美的藝術辯證法。清代劉熙載在《藝概·詩概》里也說:“律詩不難于凝重,亦不難于流動,難在又凝重又流動耳?!边@種雙方對立經過相互參和、調劑后呈現出“似花還是非花”的中和之美。
(選自《〈文心雕龍〉美學思想論稿》)
1.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公元前六世紀末,畢達哥拉斯學派在談藝術創作規律時提出“美是和諧與比例”等觀點。
B.我國儒家講的“中和”和尼珂瑪赫講的“和諧”是一致的,他們都強調“美在于和諧,和諧在于對立的統一”。
C.劉勰和鐘嶸主要是從藝術規律角度來談論中和之美理論的,他們對中和之美理論持肯定態度。
D.唐宋明清時期,中和之美理論已剔除了儒家政治色彩,人們完全把它當作藝術規律來討論。
2.根據原文內容,下列推斷錯誤的一項是()
A.魏晉時期,佛教和玄學的興起,對中和之美理論產生了消極的作用。
B.中和之美是對立雙方經過相互參和、調劑后呈現出的統一美,這種美是一種朦朧美。
C.孔子說《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可見孔子認為《關雎》符合中和之美。
D.中和之美的理論既有其可取之處,也有自己的局限,是辯證的統一。
【強化訓練二】
直觀思維
直觀思維,就是人們不經過逐步分析而迅速對問題答案做出合理猜測、設想或頓悟的一種躍進式思維。直觀思維著眼于宏觀地把注意力放在事物的整體上,這與邏輯思維微觀地把注意力放在事物的各個部分上很不相同。直觀思維有利于人們從一些偶然事件中抓住問題的實質。一般來說,偶然事件是難以預料的,因而也是難以用通常的邏輯思維解釋和判斷的,但直觀思維卻可以發揮作用,其結果常常產生突破、形成飛躍而導致創造。
日本創造學家新崎盛紀曾把直觀思維對應于人類的第一信號系統,認為它是建立在人類直觀感覺上、通過人的感覺而進行的一種思維活動;他把邏輯思維對應于人類的第二信號系統,認為它是建立在人類理性認識基礎上的思維。簡言之,他認為依靠語言進行的思維是邏輯思維,不依靠語言進行的思維則是直觀思維。這種看法值得商榷。
我們認為,直觀思維雖然利用了人們的感性認識,但它并沒有只停留在這一步上,它很快便發展成為超越其邏輯思維形式的更高層面上的思維。它猶如處于人類的“感性——理性——感性”反復認識中的后一個感性認識階段,從表面看,同是感性認識,但二者的層次和實質卻不同。因此,其結果雖然仍以直觀的形式表現出來,但在實際上它完全可能已在頭腦中進行了邏輯程序的高度簡縮,并迅速地越過了“理性階段”,只不過這一整個思維過程難以用語言表述而已。
由此可知,直觀思維是一種重要的創造性思維形式。直觀思維雖然能在創造活動中起很大作用,但由于它是一種躍進式思維,其整個思維過程又是在極短時間內完成的,難以用邏輯思維語言逐步加以分析和表述,因此,直觀思維的結果往往帶有一定局限性和虛假性,并經常會導致一些錯誤的結論。
(選自《普通創造學》)
3.下面關于“直觀思維”的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A.直觀思維是一種重要的創造性思維形式,它不經過分析,而迅速對問題的答案做出合理的猜測、設想或頓悟。
B.和邏輯思維相比,直觀思維更有利于人們從一些偶然事件中抓住問題的實質。
C.在直觀思維中到底有無理性成分,中日兩國的學者看法不盡相同。
D.直觀思維的結果往往帶有一定局限性和虛假性,因此它在創造活動中起誤導作用。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作者觀點的一項是 ()
A.直觀思維著眼于把注意力放在事物的整體上。
B.邏輯思維對偶然現象通常難以解釋和判斷。
C.直觀思維過程中沒有理性成分。
D.直觀思維過程持續時間極短。
本期參考答案
《現代文閱讀之社會科學類》
1.C。A項“畢達哥拉斯學派在談藝術創作規律時提出”錯。B項原文為“它們闡述的藝術規律是一致的,它們都強調‘美在于和諧,和諧在于對立的統一’”,選項擴大范圍。D項從第三段第一句話就能發現錯誤。
2.B。B項“這種美是一種朦朧美”,這種美應在于對立的統一。其他選項根據文意可推斷出。
3.D。D項“因此它在創造活動中起誤導作用”不當,原文是“重要作用”。其他選項都能在原文中找到對應句子。
4.C。C項張冠李戴,這是日本學者的看法,不是作者的看法。其余選項都能在文中找到對應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