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字繁體為“楊”,說文解字解釋為:“楊”,蒲柳也,從木易(音yang)聲。平時人們常說“木易”楊,其實這是錯的,易易并非同字,也非同義,更非同聲。
楊姓也是我國大姓之一,據有關統計,楊姓在我國姓氏中排第六位,約占總人口的3%強,有近4000萬人。四川、河南、云南三省是楊姓人口分布主要集中地,大約占楊姓人口總數的30%。
一、姓氏淵源
楊姓有兩個淵源。最重要的淵源出自姬姓,它又有兩個來源,一個是以國為姓,一個是以邑為姓。以國為姓的一支,來龍去脈是這樣的:西周時,周宣王姬靜有個小兒子叫尚父,在周幽王時期,尚父被封為侯爵,在一個Ⅱq楊的地方建立楊國,這個楊國就在如今山西洪洞縣西南。楊國后來被晉國兼并,楊侯的子孫就以國為氏,從此姓楊。以邑為姓的那一支,也同樣出在這個地方。晉國滅掉楊國后,將楊地作為晉國公族羊舌氏的采邑。羊舌氏也出自姬姓。在晉武公時期,晉武公(唐叔虞十一世孫)有一個叫突的孫子被封在羊舌(包括楊氏、平陽等三個縣)人稱羊舌大夫,突的孫子就是著名的羊舌胖(音xi),官至晉國的大夫。他的兒子伯石,字食我,以封邑為氏,也姓楊,因此,他也叫楊食我。公元前514年,晉頃公因嫌公族勢力過大,便借故消滅強宗祁氏、羊舌氏,楊食我被殺,他的子孫逃到華山仙谷,居住在華陰(今陜西華陰),即以楊作為自己的姓氏,稱為楊氏。之后,這一支楊氏后人遷徙各地,成為楊氏繁衍發展的主流。出自山西的楊氏,史稱楊氏正宗。
第二個淵源源于改姓、冒姓、變姓,多以帝王賜姓、因故改姓為氏。
隋朝楊義臣本姓尉遲氏,他的父親尉遲崇北周時為定州總管,隋初與突厥交戰而死。當時義臣年幼,被養于宮中。由于常在隋文帝楊堅左右,不免引起隋文帝對尉遲崇功業的追憶,于是隋文帝下詔:“義臣可賜姓楊氏,賜錢三萬貫,酒三十斛,米麥各百斛,編之屬籍,為皇從孫?!?/p>
西晉時候,武都仇池(今甘肅成縣)氏族首領楊飛龍,有外甥令狐茂搜,茂搜為飛龍養子,后來跟隨養主轉姓楊氏。楊茂搜繼飛龍為氏族首領,被晉愍帝封為騾騎將軍。
唐朝楊復光,本姓喬,年幼時被內侍楊玄價收養,后來轉姓楊。唐僖宗時,楊復光因鎮壓王仙芝起義軍有功,被封為弘農郡公,而弘農(今河南靈寶)正是楊氏最顯赫的郡望。
唐朝楊復恭,本姓林,是宦官楊玄翼養子,后來轉姓楊。楊復恭在唐僖宗時任左神策軍中尉,后來定策立唐昭宗,權傾一時。
北宋名將楊繼業本名崇貴,后避北漢世祖劉崇名諱,改名重貴。楊重貴少年時投身劉崇,劉崇賜其姓劉,改名繼業。公元979年宋太宗趙光義統兵攻北漢,圍太原,北漢主劉繼元降宋,而劉繼業守城苦戰。宋太宗喜其忠勇,讓劉繼元招降繼業。于是繼業歸宋,恢復原姓楊氏,單名業。
少數民族中,白族、滿族、納西族、苗族、回族、侗族、朝鮮族、蒙古族都有不少楊姓。
二、郡望堂號
著名郡望有弘農郡、關西郡、天水郡、河內郡。
著名堂號有弘農堂、關西堂,都是以望立堂。東漢朝有關西人楊震,博覽明經,時人稱他是“關西孔子”,因此有了關西堂。
四知堂的來歷是這樣的,楊震當荊州刺史時,非常清廉。有一次,有個人在夜里帶著黃金到楊震的家里行賄。楊震堅決不受,并嚴厲地斥責了那個人。那個人不死心,對楊震說:“現在是深夜,地點在您的府上,不會有人知道的,請您收下吧!”楊震義正詞嚴地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說沒人知道呢!”楊氏因以四知堂為堂號。
三、楹聯典故
三公世澤:四知家聲。全聯典指東漢楊震事,楊震曾位列三公,又以“四知”聞名。
四知堪懔:三喜足榮。上聯典指東漢時期的楊震事,下聯典指唐朝時期的楊敬之。唐文宗崇尚儒術,委任楊敬之為國子祭酒,接著又任他兼太常少卿。這一天,楊敬之的兩個兒子同時登科,時稱“楊家三喜”。
摘星見志:立雪表恭。上聯典出北宋文學家楊億。楊億幼時說話很晚,一天家人抱他登樓,不小心碰了頭,他忽然吟道:“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比藗兇鬄轶@奇。下聯典出北宋學者楊時。一次,楊時和游酢去洛陽見程頤,程頤正暝目而坐,二人站立等待。等到程頤睜開眼時,門外的雪已一尺多深了。后來,便以“程門立雪”作為尊師重道的典故。
神童列四杰;進士第一名。上聯典出唐朝詩人楊炯。楊炯是“唐初四杰”之一。下聯典出明朝文學家楊慎。楊慎為正德間殿試進士第一。
癡姨不貪榮利:貴妃可壯門楣。上聯典出北魏太監苻承祖的姨母楊氏。苻承祖深受文明太后寵愛,楊氏家庭貧窮,苻承祖送給她衣服、奴仆,她都不收。苻家笑她為“癡姨”。后來,苻承祖因罪被殺,株連到親戚,只有楊氏因貧窮得免禍。下聯典出唐朝貴妃楊玉環。唐天寶初年楊玉環入宮,得玄宗寵愛,被封為貴妃,家人因此顯貴,堂兄楊國忠當大官操縱朝政。當時民謠說:“生男勿喜女勿悲,生女也能壯門楣?!?/p>
歷史名人
“開皇之治”楊堅:隋文帝,隋朝開國君主。在位期間,結束了270余年南北分裂局面,重新統一了全國。他勵精圖治,精心治國,在他的領導下,社會安定,經濟發展。后人一般將隋文帝的大治譽為“開皇之治”。
惡名皇帝楊廣:隋煬帝,隋文帝次子,是中國歷史上名聲最差的皇帝之一。他在位時,一而再、再而三地窮兵黷武,對人民奴役征斂十分苛重,最后引起人民大起義,推翻了他的統治。著名的大運河是他在位期間用六年時間開鑿的。
關西孔子楊震:東漢太尉楊震,修身養德,博覽群書,在古弘農郡(今河南靈寶)教書育人。他創下的四知美德、清白家風為代代楊姓后人精心呵護發揚傳承。
文學大家楊修:楊修一生著作頗豐,結集成冊的兩文稿已失,今存作品數篇,其中有《答臨淄侯箋》《節游賦》《神女賦》《孔雀賦》等。東漢建安年間被舉為孝廉,任郎中,為漢相曹操主簿。后被曹操殺害。
天仙貴妃楊玉環:楊玉環與西施、王昭君、貂蟬并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楊玉環入宮后,得唐玄宗寵幸,被封為貴妃。安史之亂,唐玄宗逃離長安,途至馬嵬坡,六軍不肯前行,逼唐玄宗殺楊國忠,楊貴妃也被縊死于路祠,年方38歲。
專權宰相楊國忠:唐玄宗寵妃楊玉環的族兄。他借助楊玉環的力量,很快掌握了朝廷重權,升任宰相,并身兼40余職。他與安祿山的矛盾最終導致了安史之亂,在跟隨唐玄宗至馬嵬驛時,楊國忠被軍士殺死。
一代名將楊業:宋朝名將,曾任代州刺史,扼守雁門關。遼國十萬大軍攻打雁門關,楊業手下只有幾千人馬,他正面避敵,悄悄帶兵到遼軍背后痛殺敵人。雁門關大捷以后,楊業威名遠揚。后因主將潘美用兵不當,楊業孤軍奮戰,兵敗被俘,絕食三天,壯烈犧牲。
中興詩人楊萬里:南宋杰出的詩人,與陸游、范成大、尤袤齊名,被后人推為“中興四大家”。楊萬里一生寫作極為勤奮,相傳有詩20000余首,現存詩4200余首。詩文全集133卷,名《誠齋集》。
(責編:孫 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