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兩年,融資難成為科技企業發展的制約瓶頸。因此,我們開始研究轉變財政資助方式、轉變財政資金的使用方式,利用杠桿式的一些政策調動社會資金,使它投入到科技型的中小企業里。
如何打造科技投融資平臺
第一,我們需要總結一下中國創新/科技型企業融資環境的特點。
1、天使投資與專注科技/創新型企業早期的投資極度匱乏,規模化等新增資金來源單一。這是中國投融資環境中重大的缺陷,也是中國經濟轉型結構重要的制約方面。
2、間接融資占據主要地位,且銀行信貸資金可獲得程度較低。這兩年,從珠三角與長三角來看,我們的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貸款是有所增加,但是增加的多以貿易性融資為主,中長期貸款降低。
3、很多中小企業進行技術模仿、引進和消化吸收再創新較多,因此資金需求放量速度較快,實效性強。
4、缺乏支持企業長期投入(研究開發、技術創新)的資金渠道。這跟我們的金融資本結構相關,缺乏長期的、直接性的融資渠道。
第二,打造科技金融體系就是要按照高新技術企業種子期、初創期、擴張期、成熟期不同發展階段,健全相應的投融資協同機制;要重點選擇一批投、融資工具,包括利用財政性引導投入、創業風險投資、銀行(政策性銀行)、資本市場、保險等領域的資源向高新技術產業集聚;要利用以《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和配套政策為中心,逐步健全科技金融政策法規體系。
國家中長期規劃有11個有關金融配套政策,涵蓋創業投資、銀行、保險、外匯與資本市場等各個方面,這是一個原則性的規定。我想在接下來的兩到三年內,會出現一個實施有關綱要原則規定政策出臺的高潮。
第三,科技金融工作的出發點是在早期階段與孵化器結合;在融資階段不斷擴大;商業型創業投資使其往前移、后移,體量不斷擴大;引導商業銀行機構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增大多高新技術產業的投入。
重點投融資工具
創業風險投資 我們的風險投資機構注冊在境外的有383家,掌握的資本量是1110多億元,比去年增加了400多億。中國風險投資從開始到現在,政府的資金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到現在為止,政府、國有到獨資機構出資的比例占到30以上。(見表一)。現有投資對高新技術的投資比較多,從1994年開始,累計投資5000多個項目,其中3000多個投向科技領域,累計投資額將近500億元,其中近300個投資高新技術企業。現在這個發展肯定不適應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壯大的需要,我們從去年開始啟動了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創業投資引導資金包括:階段性參股、跟進投資、風險補助、投資保障。

多層次資本市場 科技型中小企業上市門檻高、難度大與時間長。
首先,2007年中小企業板的基本情況是融資448.58億元,增長155.54%。中小板的平均股價為31.35元/股;平均市盈率為85.07倍,均較上年增長一倍以上。
我認為今年推出創業板比較困難,但是創業板重點支持高新技術產業、新經濟和新商業模式、新農業等創業企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行業:高新技術產業、軟件、集成電路、通信、數字音視頻、新型元器件、汽車電子、信息增值服務和數字內容服務、新型藥物、新材料、節能環保等;新經濟和新商業模式,互聯網、連鎖經營、電子商務、動漫、電子及互聯網游戲、金融中介和其他中介、現代物流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及配套設備生產企業。
“三板”市場在中關村開始試點,但是據我了解,在北京,大多企業響應不是很積極,而在長三角與珠三角卻有很多企業很期盼這個政策早日落地開花。
在“三板”市場上,2001年經國務院批準設立證券公司代辦股份轉讓系統,為原來在STAQ和NET兩個系統掛牌的公司提供股份轉讓服務。
2002年經國務院批準,代辦系統又開始為交易所市場不符合持續上市條件的退市公司提供交易服務。
2003年,科技部和北京市向國務院上報的《關于申請中關村科技園區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進入證券公司代辦股份轉讓系統進行股份轉讓試點的請示》,是推出“試點”的起點。報告很快得到了國務院的批示,中國證監會于2004年5月牽頭組成了由科技部和北京市政府參加的工作小組,起草有關方案。2006年1月按照《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綱要(2006~2020)》和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又依托代辦系統啟動了中關村科技園區未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報價轉讓的試點。
科技貸款 (1)轉貸平臺。科技部與國家開發銀行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聯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并已在全國22個省、直轄市,依托29個地方科技部門和高新區,搭建了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平臺,累計發放29.2億元貸款,占開行科技貸款累計發放總額的5%。
(2)軟貸款。軟貸款是借款人可以將所借款項用于對外股權投資或項目資本金的一種貸款業務,是一種集債權、股權等特點于一身的融資方式,其資金來源于開發銀行的核心資本、附屬資本和發行的十年期以上長期金融債券募集的資金,具有時間長、利率低、方式靈活等優勢,特別適宜于科技企業、科技產業化項目、轉制科研院所的融資需求。當前我國銀行體系中,目前只有國家開發銀行具備使用軟貸款這一金融工具的資質和條件。
科技保險 中國保監會和科技部于2006年共同發布了《關于加強和改善對高新技術企業保險服務有關問題的通知》,該政策目前的主旨是通過國家財政科技投入引導科技企業利用保險減小技術和經營風險的新模式,發揮保險中介機構在高新技術企業承保理賠、風險管理和保險產品開發方面的積極作用;
科技部和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聯合發布的《關于進一步發揮信用保險作用支持高新技術企業發展有關問題的通知》,主要有三個核心點:一是為投保信用保險的高新技術企業提供優惠保險費率和保險條件,并按最低成本價計收資信調查費;二是為投保的高新技術企業提供承保和理賠綠色通道;三是幫助高新技術企業利用信用保險獲得融資便利。這一政策與商務部的出口退稅、免稅等鼓勵出口政策在目標上是一致的,都是為了給我國高新技術企業走出去提供動力和保障。
高新技術企業及稅收政策 首先,在高新技術企業的相關政策上:
1.企業應擁有核心自主知識產權;
2.企業技術與經營活動須符合《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要求;
3.具有大學專科以上學歷的科技人員占企業職工總數的30%以上,其中研發人員占企業職工總數的10%以上;
4.企業研究開發投入總額占銷售收入總額的比例不低于如下要求: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小于5,000萬元的企業,比例不低于6%;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在5000萬元至20000萬元的企業,比例不低于4%;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在20000萬元以上的企業,比例不低于3%。其中,企業在中國境內發生的研究開發投入總額占全部研究開發投入總額的比例不低于60%。企業注冊成立時間不足三年的,按實際經營年限計算;
5.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的總和應占企業當年總收入的60%以上;
6.企業研究開發組織管理水平、科技成果轉化能力、自主知識產權數量、銷售與總資產成長性等指標得70分以上。
其次,高新技術企業享受的政策,包括所得稅減免;銀行服務:中國銀監會根據《規劃綱要》及其配套政策的要求頒布了《關于商業銀行改善和加強對高新技術企業金融服務的指導意見》(銀監發〔2006〕94號);還有,如三板等優惠政策。
(資料整理/譚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