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泣
在坍塌學校的搜救現場,一個家長一邊不停地求救,一邊用雙手挖掘那些移不開的鋼筋和水泥塊。她不知道廢墟下面的孩子是死是活,此時惟一能做的足:哭泣。
一個家長找到了孩子丟失的一只鞋子,不久,救援人員抬出了一具幼小的尸體。她幾乎認不出自己的孩子,此時惟一能做的是:哭泣。
一個家長終于看到受傷的孩子被救出來了,孩子輕輕地叫了一聲“媽媽”,在場的人都聽得見。她拉著孩子那只沾著血跡和泥土的小手不知所措,此時惟一能做的是:哭泣。
我們生活在浙中,過溫暖的小日子。妻子和女兒面對著電視機不說話。她們緊緊相擁著,此時惟一能做的是:哭泣。我呆呆地坐在旁邊,止不住淚水,但沒有發出聲音。
認識汶川人
有的人在廢墟之上,有的人在廢墟之下,有的人生死未卜——我想他們就是報道中說的在大地震中失蹤的那一部分。
此前,我并不知道世界上有個叫汶川的地方。那里沒有我的親人。現在我要說,那里的幸存者和死去的人,都是我的父親、母親、兄弟、姐妹。這一瞬間,我被深深感動著……
我為廢墟下頑強的生命所感動,為愁云一樣籠罩在汶川上空的悲情所感動。我還有太多的感動,在這一瞬間定格——
66歲的老人還會流淚,當總理的人還會流淚:空降兵跳出機艙,在災區上空打開了吉祥的翅膀:每個子弟兵都有一樣焦灼的表情、一樣忙碌的身影,只有當他們躺在瓦礫上打盹時,我才可以看清那一張張年輕、英俊而又疲憊的臉;家人遇難的人忍住悲痛,堅持戰斗在救災第一線;女民警給失去母親的嬰兒喂乳:一個衣著襤褸、頭發花白的老乞丐捐了105元錢后,轉身又上街乞討,為災區乞討平安……
是的,我為生命探測儀和每一只搜救犬所感動,為鋼釬、千斤頂、挖掘機所感動,為眾人托護的擔架所感動,為醫院里通宵達旦的每一盞燈所感動,為直升機的螺旋槳所感動,為四面八方投來祈禱與祝福的目光所感動。
這一瞬間,我為一種愛的力量所感動。
天堂學校的譚千秋老師
天堂學校大門敞開,現在報名開學了。那個站在門口迎接新生的男教師,叫譚千秋。
譚老師面帶微笑。他認出了自己曾經教過的孩子,當然還有許多新面孔,他們是從汶川、北川、青川一帶轉學而來的。
譚老師還是穿2008年5月12日那天的衣服,還是當教導主任兼教政治課。
校園里陽光燦爛。常年如春。譚老師平靜地告訴孩子們:這里沒有黑夜,沒有地震。天堂學校的房子永遠也不會坍塌。
一一點名之后,譚老師靜靜地環視課堂,好像要加深某種記憶,又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接下去,他打開新課本,握著粉筆開始講課……
孩子們心里明白,譚老師和過去在漢旺鎮東汽中學時一樣,表情嚴肅,心藏大愛。
你聽見了嗎,夜深人靜之時,那一陣陣從天堂學校里傳來的朗朗書聲?
那閃閃的星星,是孩子們的眼睛;此時,譚老師已化作一輪明月,在廣袤的天際灑下清輝。
幸存者
在廢墟下面,嬰兒嘴里含著母親的乳頭,而母親已經流盡最后一滴乳汁、最后一滴血。嬰兒是幸存者。
調皮可愛的孩子默默地住在病床上,仿佛一夜之間成為聾啞人。孩子是幸存者。
綿竹市一名八旬老人壓在倒塌的房屋里,被困近266個小時后終于獲救。老人是幸存者。
被救援人員從地下挖出來,盡管他或她已經少了一只胳膊或少了一條腿。他或她是幸存者。家園變成了一家人的墳塋,只剩下一個人在廢墟上失聲痛哭。那個孤獨的人是幸存者。
男子背著妻子,騎著一輛舊摩托車送她去太平間。不知道如何表達悲傷的男子是幸存者。
哦,在這個世界上,我也是一個幸存者。
對生活這個詞的理解
震生,你是大地震首夜降生成都的小男孩,你那么小,街邊的臨時帳篷也那么小,你給了媽媽一個小小的欣慰。震生,既然好好地生下來了,就要好好地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