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國民政府為內戰之事搞得焦頭爛額之時,在英國倫敦正準備舉行第14屆奧運會,這讓國民黨不少官員看到了使黨國鼓氣的希望。時任國立女子師范大學體育系主任的郝更生甚至在一次宴會上放言:“今年,只要中國人能在奧運會上奪得一兩塊牌子。那么,黨國中的那些垂頭喪氣者,無疑將會凝聚成一團,重拾信心!”
然而,現實卻給這些黨政要員、體育界人士潑了一盆無情的冷水。這年中國人參加奧運,竟是歷年最辛酸、尷尬的一次經歷。鑄成了不堪回首的一幕。
艱難籌款,幾多辛酸
早在參賽隊走出國門之前,坡坡坎坎的麻煩事就已經接踵而來。
當時的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簡稱“中國體協”或“體協”)是在1947年初得到參奧邀請的。體協一直決心很大。力爭在奧運會上有所突破。
中國體協于1947年1月7日召開常務理事會。會議成立了一個遴選委員會,負責選拔運動員。按預算,全團參加奧運會需要15萬美元。這筆錢,基本上考慮由政府開支。沒有想到,錢卻成了攔路虎。
當年5月的一天下午,體協理事長王正廷正在家里喝茶,忽地來了一位政界的朋友。“王先生,這次參加奧運的錢沒戲了,財政部的一個要員私下告訴我,他們根本拿不出15萬美元!你們很可能得自己想法了。”王正廷一聽就愣住了,好半天才恨恨地罵了一句:“他媽的,這個破政府!沒錢嘛也該早跟我們說嘛!”說完,“叭”的一聲狠狠地將茶杯摔得稀爛。
體協隨后召開了一次理監事聯席會議。一方面正式決定參奧代表團的組織機構,推王正廷為總領隊。國際奧委會委員為總干事,郝更生為代表團顧問;另一方面,會議成立了一個經費籌募委員會。王正廷在會上提出:“政府要想一毛不拔,這辦不到。它不出錢,它就是龜孫子!”一席話。說得大家哈哈大笑起來,都覺得痛快。會議最后決定,從政府、社會人士、華僑三方面各籌款5萬美元。
眾人一番商議后,以體協的名義,向國民政府發出了一份正式呈文。但文發出之后,石沉大海,杳無回音。王正廷和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張伯苓都是主管體育工作的,他倆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想法,放下顏面,多次向政府“游說”,向行政院院長張群催促劃撥經費,歷時4個月才得到50億法幣(約合2.5萬美元)。
向社會人士募捐也不順利。盡管募捐委員會里不乏“財神”,但在當時的局面下,誰肯為這件事掏腰包呢?1948年3月。公裕行的總經理鐘玉亭被董守義的一個學生硬生生地拉到董守義的辦公室,說愿意捐助法幣20億元(因貨幣貶值,此時約合8000美元)。
“老董。你的學生個個都是些游說專家,這次弄得我也要掏腰包了,呵呵。”鐘玉亭苦笑著對董守義說。
董守義心想,你們這些當“款爺”的,為奧運出錢有啥不妥?他笑道:“鐘經理,怎么這么說呢?我無錢出力,你有錢出錢,都是為國家做貢獻嘛。你能不能再多捐點?”
鐘玉亭說。作為上海聯華籃球隊的組織者,他已經為體育事業貢獻了不少,現在又一次性拿出這許多錢,的確已經盡力了。董守義則不管這些,說:“鐘經理身邊還有不少富商大賈,也可以讓他們為我們捐一些嘛。”
“我都是被劫持上賊船的,還要讓我去拉其他人上船?”鐘玉亭說話也是風趣幽默。
“鐘總只當一個引路人,別人愿不愿意捐款,是他的事。我們既沒有賊船,也從來不綁架哪個人。”董守義心平氣和地說。
鐘玉亭無奈。只好答應了下來。不久,就介紹了顧乾麟、顧家振、王統元3位各捐法幣20億元,這樣共籌得80億元,合3.2萬美元。當然,這些資本家捐了款,是一錢不落空的。他們提出了一個請求,希望代表團能給他們名額隨團出國。一切費用由他們自理。體協接受了他們的條件,并且聘請鐘玉亭為代表團顧問,其他3人為隨員。
華僑方面的捐款,體協把希望主要寄托在香港富商胡文虎身上。胡文虎,福建永定人,在緬甸創辦永安堂虎標藥業有限公司,生產萬金油、八卦丹、頭痛粉等,產品暢銷東南亞。他還創辦了《星島日報》、英文《虎報》等系列報紙,是當時和閩南人陳嘉庚并列的世界華人富商。
體協與胡文虎的聯系,主要是靠公函、電話與電報。胡文虎養著一個足球隊叫星島隊。對于向奧運捐款。他倒是很有意向,但他捐款的附加條件一直談不好。他曾提出,要從星島隊里選12個人進入國家足球隊,為永安堂虎標打廣告。當時,參加奧運會比賽的足球隊一共才18個人。這不等于是要由星島隊來包辦了嗎?條件當然談不攏。
最后,還是王正廷出面,才將此事搞定。一天,王正廷打電話給胡文虎:“胡老板,捐款的事,再拖不得了哦。”
胡文虎卻再次提出他那十分苛刻的條件。
“胡老板是商界的大亨,也是商界之楷模,這樣做的話,恐怕有損聲譽吧?如果其他捐款的商人也如此效法,胡老板豈不是面子丟盡?”王正廷在電話這頭,不停地為胡文虎戴高帽,也直截了當地曉以利害。
王正廷是中國體育界的頭面人物。胡文虎歷來都十分欽佩。他的這番言語,胡文虎更是難以反駁。最后,他同意放棄從星島隊選12人人國家隊的條件,但要求他的兒子胡好做代表團的顧問,說是讓兒子在國外的體育領域去見見世面,以便將來繼續支持中國的體育事業。
王正廷見捐款一事已經落實,便一口答應了下來,不斷地夸贊胡老板“甚是慷慨,有精忠報國之心”。
款子缺口還很大,籌款工作還得艱苦進行。無奈之下,有人想到了1936年參加奧運會時籌款的做法:讓足球隊和籃球隊提前出發到東南亞巡回表演籌款。
足球隊從1948年5月1日起到馬尼拉、曼谷、新加坡、巴城、仰光、加爾各答等地進行表演賽,名義是觀摩,實際是籌款。到6月20日止,一共比賽了26場,由于華僑同胞努力推銷門票,所得收入比預期好得多,不僅保證了足球隊本身的路費,還有一部分繳團。
足球隊的努力和成果。卻并沒有換來所有人的首肯。在籃球隊出國的歡送會上。參奧團顧問郝更生發表演講,他說籃球隊的表現好,不像足球隊,他們在南洋表演賽時,作風太差,給華僑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所以沒掙到更多的錢。郝更生是搞體育出身的,也是中國留美學生中專攻體育的最早一人,一般人以為他說這些話,并無什么特別的用意。然而,圈內人卻清楚。郝更生對這支足球隊本來就看不順眼,認為該隊沒有將他本人放在眼里。原來,之前體協曾考慮要在郝更生主持的全運會上選拔運動員,而到南洋去的足球隊卻不是從全運會上選拔的。在郝更生眼里,足球隊繞過他本人,是“走了私”。
這下子足球隊當然不服了。不久,郝更生代表參奧團來到加爾各答,與足球隊碰面。足球隊的領隊在一次會議上首先向郝更生發難。要他拿出足球隊作風不好的證據來。
“證據?要啥子證據?我說過足球隊不行嗎?”郝更生一看氣氛不對,便坐在椅子上一動不動,干脆來了個矢口否認。
這領隊是一個火烈性子。見郝更生耍賴,便猛地沖上前去。手指著郝更生鼻子,高聲怒吼道:“你小子敢做就要敢當。誣蔑了我們足球隊,現在卻裝傻子。”
“把你的手拿開!你是這么對待代表團顧問的嗎?”郝更生擺出一副上司的架子,毫不讓步。
這么一來,那領隊更加憤怒了。只見他大手一揚,就重重地給了郝更生一個耳光。這動作,出乎所有人意料。
“你,你,你敢打人!”郝更生氣得聲音發抖。他推了推頭上的墨鏡,再把領帶扯了扯,然后氣勢洶洶地大叫起來:“我要去報告蔣委員長,把你們都拉回去!”話還沒有說完,那領隊又是兩個耳光,郝更生的墨鏡當場摔在地上打得粉碎。郝更生急了,站起來想還手。圍觀的足球隊員立時湊了上去,會議的主持人董守義等人好不容易才把秩序維持下來。
籌款問題是代表團籌備工作中壓倒一切的任務。大家都投入了幾乎全部精力,對運動員的選拔、集訓等事也就無暇著手了。除足球隊和籃球隊外,一直拖到1948年5月初才在全國運動會上選拔出其他運動員。此時離奧運會開幕的時間已經不遠了,運動員幾乎沒有時間進行集訓。加上在很短的時間里,法幣大幅貶值,代表團手中的錢換成美元之后,只有預算經費的1/3多一點。但奧運會開幕在即,中國代表團不得不帶著一支剛剛組建的運動員隊伍來到倫敦。
受困倫敦,遭遇尷尬
中國代表團是7月15日到達倫敦的。此時的倫敦,戰爭創傷尚未痊愈,物資缺乏,物價昂貴,代表團只得從國內運去大米、咸魚、蔬菜、醬菜、乳制品等生活必需品。
一到倫敦,籌款的事又成了當務之急。王正廷查看經費,才發現手邊的外匯已經快用完了,如果籌不到款,連回國的路費都成問題。他當即決定:“讓運動員安心比賽。工作組的成員負責籌款。”
俗話說,“有錢能使鬼推磨,無錢成了推磨鬼”。因為缺錢,運動員“安心”比賽實際上只是一句空話。中國代表團剛剛住進奧運村3天,就因交不起租金被“請”了出來,只好寄宿在倫敦一所小學里,以教室當宿舍。
這次奧運會從7月29日開始到8月14日結束,共有59個奧委會成員國和地區的4104名運動員參加,設立17個大項,136個小項。中國隊缺乏訓練,加上后勤保障不足,選手們均在初賽時就被淘汰。
一天早晨,董守義和王正廷等人一起商議著回國的事。董守義自嘲道:“唉,早淘汰也是好事,可以早點離開這地方,少花點錢。”王正廷說:“哪個不想早點走?可現在已經沒錢了,除非我們個個都能飛。即使能飛,也飛不到萬里之外啊。”一席話,說得大家都沉默了,個個心里很是難受。一個運動員甚至偷偷哭了起來。
又一輪“化緣”活動開始了。王正廷想到了教育部,他打電報回國,但教育部的復電是:“政府不能追加預算,請代表團自行解決。”王正廷氣得當場把那紙電文撕得粉碎,口里罵道:“政府那幫官員,成天吃吃喝喝,總是不愁缺錢,現在要他們拿出幾個錢來,就個個都裝窮了!”
代表團的經濟事務一向是由王正廷自己掌握,錢不夠,他有責任。但又力不從心。幸好他在英國還有一些朋友可以走動,于是,他向朋友們伸手,平時的面子也顧不得那么多了。盡管這樣,款項還是一直籌不夠,直到奧運會比賽結束,代表團都還走不成。
就在比賽結束的第二天,團里出了一個意外。這天中午剛過,王正廷的秘書匆匆忙忙開著汽車直奔董守義的住處。“董干事,不好了,那邊鬧起來了!”來人直喊道,并不容分說,拉起董守義就往外跑。在車上,秘書說,王正廷因為“化緣”的事,在汽車俱樂部和中國銀行經理夏秉方搞僵了。
原來,當天中國駐英大使鄭天錫請王正廷在汽車俱樂部里吃飯,商討代表團回國的飛機票問題。王正廷想先由大使館出面擔保,向中國銀行借筆款把代表團送回國再說。但是鄭天錫和夏秉方都知道政府不會再撥款來,借了錢怕還不回來。所以兩個人支支吾吾,顧左右而言他。
“既然兩位不愿意出錢。那我就只好去巴黎試試運氣。我在那邊還有幾個朋友,或許可以幫幫忙。”王正廷說這話的時候,有些生氣了。眼里充滿了失望。
“去巴黎?你一抬屁股就走了,那……那……留下這么多人咋辦?”鄭天錫一聽就慌了,他怕王正廷玩花招,一走了之,把代表團扔在倫敦,要他這個當大使的負責花錢遣返。
王正廷一聽更加惱怒,心想,你當大使的,不為運動員籌款出力,現在還懷疑我耍賴。他忽地站了起來,以一種不容置疑的語調說道:“你們也太小看我了!憑我在國內體育界和政界的聲名,我王正廷即使飛離不列顛島,也絕不可能丟下這么多朋友不管。并且,你們不要以為代表團已經身無分文了,老實告訴你們,足球隊在印度那邊有一筆門票收入馬上就要匯過來。即使你們不愿擔保,不愿借錢,我們同樣走得了。”
“就算真有這筆錢,萬一在匯兌時出點問題,我們豈不是要眼睜睜看著運動員留落街頭?”夏秉方接話了。他對于王正廷同樣沒有信心。
王正廷提高了語調,說:“即使出現你所說的情況,我的英國朋友也不會袖手旁觀,他們會給我們捐款的。”這話顯然帶著刺兒,意在表明人家外國人都幫我們了,而中國人自己倒不肯幫忙。
夏秉方聽出王正廷是在諷刺他,哪里肯讓步,接口就說:“王先生,你能募得到英國人的錢,我馬上跪下來。給你磕三個響頭!”
“好!太好了!那你馬上磕頭!”王正廷傲慢地將大衣往后一甩,高聲喊了起來。與此同時,只見他“唰”的一下,從內衣口袋里抽出一張支票來,直接遞到夏秉方的眼前。
夏秉方接過支票,仔細驗證。終于,他滿臉通紅,窘迫得無地自容:“這,這……”原來,事有湊巧,恰好這天有個英國朋友給王正廷捐了一筆錢,支票正好還擱在他身上。
王正廷指著夏秉方的頭,大聲喊道:“你磕,你磕!當著這么多人的面,你給我磕三個響頭!”
急急趕來的董守義趕緊上前勸住王正廷。鄭天錫在一旁看事情鬧大了,忙站出來打圓場:“王先生息怒,夏先生剛才也是一時性起,不必當真。”
“他不當真,我可得當真!夏先生你說話得算數,跪下來,向我磕三個響頭!”王正廷得理不饒人。
鄭天錫看這么鬧下去也不是個辦法,只好讓步,拉著王正廷的手說:“王先生,這樣好不好,使館同意擔保,由英國的通濟隆旅行社先發飛機票,其他籌款事宜,我們都積極配合。今天就請王先生免了夏先生一跪。”
王正廷的目的是為了籌錢,加上董守義等人在旁竭力相勸,便做個順水人情答應下來。
最后,經過多方努力。代表團向財政部長孔祥熙要到了3000美元,又向一些隨員借款,王正廷自己也掏了腰包,一行人才算脫身回到中國。結束了這次噩夢般的倫敦之行。
(責編 何 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