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冠心病,人人都會非常的擔心,但只要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最重要是選擇好有效藥物、有效劑量,并堅持長期用藥,很好的控制危險因素,如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和高度肥胖,冠心病患者可以延長生命,并擁有像正常人一樣的生活質量。
冠心病二級防治,可采用“5+1”治療原則,“5”即包括生活方式改變、運動康復、藥物治療等在內的5個治療措施的英文單詞第一個字母,簡稱“A、B、C、D、E”;而“1”指的是長期堅持用藥。
冠心病“5+1”治療原則三:C原則
C,指降低膽固醇(Cholesterol)、戒煙(Cigarette Qutting)的具體落實。因為血脂異常(尤其是高膽固醇)和吸煙是導致心血管疾病最嚴重的危害因素
血脂是血中正常存在的物質,主要成分為血清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其中前三項增高、HDL-C降低均對人體有害,稱為血脂異常。
膽固醇是一種脂肪樣物質,存在于血液及身體所有的細胞膜,也是一些激素的重要組成部分,機體組織的許多重要功能都離不開膽固醇。通常情況下人體每天自己產生1000毫克的膽固醇,多數在肝臟產生,另有100~500毫克的膽固醇是從食物中直接攝取,故正常人每天補充一定量的膽固醇食物對保持身體健康是非常重要的。正常情況下血中膽固醇應保持在小于200毫克/分升為理想水平。但是如果血中膽固醇過多的話,那就成為一個嚴重的問題,它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元兇之一,所以一個正常人每年都應該了解自己的血脂水平。如果你有心血管疾病或其他危險因素如高血壓、高血糖、吸煙等,那么就需要更加頻繁地檢測自己的血脂,每年至少1~2次。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又稱為壞膽固醇。LDL-C升高,是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的第一位原因。因此保持血液當中LDL-C在正常范圍內(小于100~120毫克/分升)對每個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不論是青年人,中年人和老年人,已有心血管疾病或沒有心血管疾病者。
LDL-C也有其生理功能,血液中60%~80%的膽固醇是靠它運載到機體組織中,利用這些膽固醇來造細胞并維持細胞的功能。如果血液中LDL-C水平過高,它可以緩慢“沉積”在動脈血管上,并結合其他物質形成粥樣斑塊,這些斑塊凸向血管腔使血管壁變得狹窄,阻擋血液流過,從而使心臟或腦血管發生缺血。更嚴重的是如果粥樣斑塊突然發生破裂,而形成血栓,把動脈管腔完全堵死,造成部分心肌血液完全中斷,引起心肌壞死,這就是心肌梗死。
一般而言,LDL-C水平越高、危險因素越多,發生冠心病、心肌梗死的機會就越多。大量研究證明,總膽固醇水平增加1%,冠心病患病與死亡危險增加2%;而總膽固醇水平每下降1%,冠心病與死亡危險也降低2%。事實上,LDL-C是較總膽固醇更有價值的預測心血管疾病風險的一個指標。1984年~1999年的15年間,北京市成人血膽固醇水平增加了大約25%,可推算出心肌梗死的發病率、死亡率增加大約50%。
LDL-C小于100毫克/分升是最理想的血脂水平,如果你發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少,那么LDL-C在120毫克/分升也可以接受。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又叫好膽固醇,血管的清道夫),占血中膽固醇的1/4~1/3,可將膽固醇從動脈帶回到肝臟,從而減輕脂質在動脈壁的沉積,同時還可能將過多的膽固醇從動脈粥樣斑塊中移走。因此,HDL-C又被稱為對心血管有保護作用的膽固醇。它的含量越高,你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機會就越少,如果HDL-C大于60毫克/分升,被認為是有抵御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的作用。相反,如果HDL-C小于40毫克/分升,那么你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將顯著增加,有一些方法可有助于提高HDL-C水平:戒煙、保持合適體重,每日活動30~60分鐘,吃雜糧,如玉米、燕麥片等。
甘油三酯是身體最常見的脂肪形成,也是身體主要的能量來源,他們主要來自食物,但身體內也可以合成。糖、脂肪和蛋白質三者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年齡增加和體重超重,特別是夜間食量過多,甘油三酯都可能有增高的趨勢,會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和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血中甘油三酯小于150毫克/分升為最理想的水平。
減輕體重、低脂飲食、減少主食碳水化合物的攝入特別是晚餐后活動量少,能量消耗低,不能進食過多。有規律運動和戒煙限酒,對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同樣有幫助。有高甘油三酯血癥的患者同樣應該限制糖的攝入,因為糖攝入過多,血糖增高,能增加體內甘油三酯水平,降低HDL-C的水平,故糖尿病病人應認真控制血糖,有利于甘油三酯水平的下降。同時多吃富含ω-3脂肪的魚類和玉米、黍谷類食物有助于降低甘油三酯。
冠心病“5+1”治療原則四:D原則
D,指持續有效地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Diabetes)和合理飲食(Diet)
冠心病有一個孿生兄弟——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組由于胰島素分泌減少或機體對胰島素利用能力下降引起的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長期高血糖可導致眼、腎、神經、心臟、血管的損害,最終導致臟器功能衰竭。導致糖尿病的病因,主要有遺傳、肥胖、藥物、飲食環境因素。
每3個糖尿病患者,就有兩個死于心腦血管疾病。一旦確診為糖尿病,在未來10年發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險和已經得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是相似的,因此,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糖尿病是冠心病或心肌梗死的等危癥,也就是說,糖尿病與冠心病是一對患難同胞兄妹,有糖尿病就有心血管疾病。在冠心病的尸體解剖資料證明,糖尿病者患冠心病約占45%~75%,而非糖尿病人僅占8%~30%。而且糖尿病患者動脈粥樣硬化的病變范圍更廣泛,程度也比較嚴重,同時有糖尿病微血管病變,使心肌能量代謝障礙,形成糖尿病性心肌病。
治療糖尿病,首先要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控制飲食,戒煙,高度關注血脂變化,糖尿病患者對血脂的控制目標更加嚴格。壞膽固醇(LDL)應該小于100毫克/分升,好膽固醇(HDL)應該大于40毫克/分升,甘油三酯應小于150毫克/分升,有高血脂的糖尿病病人在控制血糖的同時,服用一片他汀類降脂藥物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確診為糖尿病,首先要明確它是終身性疾病,不可治愈,治療需要持之以恒,去掉僥幸心理,以平靜的心態對待它。糖尿病雖不能治愈,但完全可以控制得很好,這幾乎全靠自己。自己很好地管理自己,應該學會測定尿糖,如有條件,學會正確使用便攜血糖儀,掌握飲食治療的具體措施和體育鍛煉的具體目標要求,知道使用各種降糖藥的劑量、方法等注意事項,學會胰島素注射技術,根據飲食、運動和血糖水平來調整合適的胰島素劑量。生活要有
規律,心態平衡,預防各種并發癥。
冠心病“5+1”治療原則五:E原則
E,指(Exercises)保持持之以恒的適量運動和良好的心態(Emotion),主動積極參加(Education)健康教育
適量運動能增強血液循環,促進代謝和增強免疫力,促進缺血區的側支循環形成,改善缺血心肌的血供,同時適量運動可降低高血壓,改善心、肺、腦功能,增加骨密度,防止骨質疏松,減少體內多余脂肪,并調節情緒,保持心理平衡。
冠心病人的適量運動主要指有氧運動,所謂有氧運動是指那些以增強人體吸入氧氣、輸送氧氣以及提高使用氧氣的能力為目標的增強人體耐力的運動。在整個有氧運動過程中,人體吸入的氧氣大體與體內需求相等,即達到了供需平衡。有氧運動的特點是:強度低,有節奏,不中斷,持續時間長。一般來說有氧運動對運動技巧的要求不高,例如步行,跑步、游泳、騎自行車、爬山、跳繩、踢毽、跳健身舞、扭秧歌等。堅持持之以恒的有氧運動,每天堅持飯吃八分飽,日行萬步路,你可以簡單地按照一、三、五、七的規律來進行鍛煉。一是每天至少鍛煉一次,三是每次鍛煉30分鐘以上,五是每星期要鍛煉至少5次,七是每次運動中心率要達到(170-年齡)次/分鐘。只有持之以恒地堅持這樣的運動量,才能使收縮壓下降8~12毫米汞柱,舒張壓下降6~8毫米汞柱,同時也能最有效地去除體內多余脂肪,減輕體重。但是冠心病人最好每年上醫院做一次心電圖運動負荷試驗,來評價心臟的功能和冠脈病變情況與運動量大小的適應性,再制定出運動量的實施計劃。從輕微運動開始,逐漸達到最適運動量,即運動時最大心率(170-年齡)次/分鐘,運動時心率增加達到108次/分鐘以上才有作用,運動時心率超過150次/分鐘,說明運動太劇烈,對老年人不適合。
最好的醫生是自己。冠心病人應積極參加健康宣教活動,閱讀各種健康雜志,自己掌握防治冠心病的有關知識,特別是應注意少鹽(每日6克),禁煙、少酒(少量紅葡萄酒),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對預防冠心病復發尤為重要。
冠心病“5+1”治療原則六:“1”原則
一心一意,長期堅持用藥
有效的冠心病的二級防治要多藥聯合,采取了ABCDE多種措施。同時必須長期堅持治療,才能真正達到延長生命,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正因為需要長期治療,多藥聯合,更容易出現不良反應,我們更應關注長期用藥的安全性。
西醫藥總體來說是比較安全的,但不可否認個體差異的存在及化學藥品的很多本身屬性,會導致一些不良反應的發生,如阿司匹林的弱酸性導致消化道潰瘍、消化道出血,ACEI導致干咳等。
為更好的對冠心病進行ABCDE防治,我們需要找到更多的辦法。研究顯示,在有效的冠心病治療中,醫生普遍采取了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法,使用西藥的同時,佐以中藥的使用,起到了更好的效果。如果在中藥領域有符合冠心病防治“5+1”治療原則,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也將是非常理想的選擇。
專家簡介
向小平 主任醫師、教授,北京市第六醫院心內科主任,北京鳳凰醫院副院長,北京市急救中心特聘專家,臨床醫學碩士,中華醫學會北京心血管病分會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醫院管理委員會委員,曾赴美國亞利桑那州心血管醫院、法國馬賽蒙特利爾心血管醫院、日本大阪國立醫院進行心血管介入研修。從事內科臨床工作20余年,心血管內科方面成績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