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讓人感動的震后愛心捐助熱潮之后,我們更希望知道,如何讓這種關愛的、寬容的、善意的、接納的生活態度,照耀孩子未來長長的一生。
什么樣的養育方法可以協助孩子關愛他人,成為更熱情、更了解他人需要、更慷慨的獨立的人?單憑每天告訴他“寶寶,你應該和小朋友分享”或者“寶寶,媽媽希望你成為一個好孩子”是不夠的。兩位專家建議將愛與寬容納入家庭的生活方式中,真正地做到潤物細無聲??匆豢此齻優槟愕募彝蕚涞慕ㄗh。
10個家庭關愛清單
1.接觸不同的生活和文化。
沖突往往發生在觀念差異之中。參觀各種博物館和展覽,欣賞教堂、寺廟,給他講講介紹各種文化和風俗習慣的故事。如果他有機會在別人家里過夜,他也會感受到不同的家庭擁
有不同的規矩。你的言行可以給孩子示范一種包容、開放的態度。
同時,幫助孩子認識到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比如,有的孩子高一點,有的孩子矮一點。有的小朋友擅長講故事,有的卻畫畫很棒。告訴孩子這樣一個事實:有些人會因為看到了別
人與自己的差別就自以為低人一等,但是爸爸媽媽并不這樣認為。
2.對友善的行為充滿肯定。
有必要讓孩子知道自己有能力,并且也愿意為別人做一點事情。當他幫助了老人過馬路、為小朋友排憂解難、替不幸的小狗建立墓碑、在公園里表現出友愛的時候,讓他看到你的
真心贊嘆。他會因此獲得快樂。
3.做一個愛的榜樣。
父母行為對于孩子的影響,要比語言大得多,它能強化你對孩子平時的那些教導。在孩子的眼里,父母的做法就是標準,就是對的。所以應該經常讓孩子看到你是怎樣關心、愛護、幫助身邊的人的。如果你們在生活中和睦相處、助人為樂、孝敬長輩、充滿溫馨愛意,孩子也會像你一樣行事。
4.提供一些表達愛和感激的方式和語言。
表達愛的方式很多。比如,幫著他寫封感謝信??梢詫懡o老師、爺爺、奶奶、鄰居的叔叔或者阿姨——當然可以由他口述、你來“執筆”,也可以索性讓他用畫筆“直抒胸臆”。也可以告訴他,想感謝奶奶,可以幫她梳梳頭、捶捶背或者悄悄把玩具收拾起來。
在家庭中盡量使用“請,歡迎你……”等美德語言。當孩子之間發生了爭執時說:“怎樣才能幫助你們倆?”“手臂是用來擁抱的”之類的正面語言。
5.組織一些儀式性的家庭活動。
關于美德的傳承,雖然需要父母本身很重視,但也并不意味著總是很嚴肅、很正規。在生活中、在游戲中設計小小的“儀式”,完全可以幫助孩子強化關愛和尊重等善良品質。比如,每次發生“沖突”后,在對方的床上放朵小花,表示已經“和解”;比如,每次用餐前,一起感謝一下農民伯伯,都可以幫助孩子走向愛的方向。
6.優美的童話故事時間。
《愛心樹》、《夏洛的網》、《彩虹色的花》……這些童話故事巧妙地將愛、希望、善良、純真播撒在孩子的心靈里。在講述的時候,可以用略微夸張和形象的方式,向孩子展示某些情感。比如,一邊和孩子講《拔蘿卜》,一邊用可憐的語氣講述:“你看老爺爺能拔動嗎?他好累呀!要是有人能幫幫忙就好了!”
7.照料動物朋友。
和動物相處,需要耐心與寬容心,也要付出一定的時間和勞動。在國外,很多家庭在孩子剛剛學會走路時就特意為孩子喂養了小狗、小貓等小動物,并讓孩子在親自照料小動物的過程中,學會體貼入微地照顧弱小的生命。
8.找到好朋友。
和鄰居家的小朋友做朋友。邀請小伙伴來家里來,設計幾個需要小朋友們彼此幫忙的游戲,請他們一起玩。對于上幼兒園的孩子,不要一回家就問孩子你怎樣,而要問問幼兒園其他的同學怎樣,幫助孩子理解別人并對關注他人感興趣。當小伙伴生病了,當孩子發現小朋友心情不好,教給他打電話或者詢問同伴為什么不開心,并想辦法試著讓他更開心。
9.愛心發現之旅。
帶寶寶外出時,一起找找周圍值得感激或原諒的人和事。比如,是有一些人影響了我們的正常生活,但他們也許不是故意的;或者,只不過是因為他們當時自己正面臨著一些麻煩。在這樣的出行中,你們分享的是“將心比心”的寬容和懂得感恩的言語和行動。這會讓孩子認識到,體貼別人是最快樂的事!
10.幫助別人是一個長久的過程。
一個星期,一個月,一年,兩年……堅持給他更多幫助別人的機會,讓助人為樂的感受慢慢走進他的心靈。你可以和他一起選一些他玩過的玩具,不定期地送到福利院,鼓勵他用零花錢買一些學習用品,整理以后援助給貧困地區的孩子們。
3個問題現場
Q:一個小朋友長得胖了一點兒,那天,我聽到兒子罵他是豬。
A:如果你的孩子年齡在3歲以前,應該立刻制止他,事后告訴他這樣做小朋友會很傷心。
如果年齡在3歲以后,可以先引導到可愛的小豬形象上:“小豬胖嘟嘟的媽媽可喜歡了!”去化解當時的不良氣氛。
事后,在孩子情緒穩定的時候,比如睡前或游戲后,和他談談這件事:如果他的某些缺陷被拿來作為攻擊的手段,他的感受如何。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長處和短處,只有換位思考,體會別人受攻擊的心情,才能學會理解和尊重別人。
當孩子有了調整和改變時,一定要及時鼓勵,肯定他的努力和態度。
Q:兒子班里有個孩子臉上做過血管瘤手術,像是有一個大的痣。兒子說,媽媽我害怕……
A:孩子以前沒有見過這樣的小朋友,可能一時無法正視或接受,這是可以理解的??梢愿嬖V孩子:“他是你班上的小朋友,也會唱歌,也會跳舞,也會……”先消除孩子的恐懼心理。
然后,要讓孩子知道,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是不一樣的,我們都應該尊重他:“這個小朋友,他有些不太一樣。這沒有什么啊,你和小雅還一個高一個矮呢,我們每一個小朋友都不一樣。”
看看孩子接受的程度,可以順勢問他:“他是你的朋友,如果你沖他大呼小叫,他會有什么感覺?”“對于朋友,我們應該讓他快樂好呢,還是難過好呢?”“如果我們想讓周圍的朋友快樂,就要尊重他們。”
Q:雖然我教育孩子要尊重別人,有禮貌地待人接物,可他在生活中卻經常遇到無禮的行為。
A:美德的傳遞是一個長久的過程,需要我們不厭其煩地講解、示范。如果每次都強調,而且讓他看到你也是這樣做的,慢慢地,他就會懂得: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是同樣的規矩,有的人和善,有的人不那么和善,或者還有的人不公正……我們不能讓每一個人都學會尊重別人,但是,我們自己應該能夠做到。從另一方面看,被別人不禮貌對待也是一種體驗,從中可以體會到那種不愉快的感受,從而更加理解為什么要禮貌待人、尊重別人。當然,如果孩子頻頻遭到某個孩子的欺侮,我們也建議孩子以安全的方式反擊。